標籤失智症,共有36筆資料
2021年02月24日 作者:陳乃菁(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神經內科系智能與老化中心/主任)
我長期接觸失智症患者與家屬,這幾年經驗累積下來,感覺人生忙碌事情百百種,但每日最基本就是吃喝拉撒睡。這些看來再平常不過的小事,放在我的失智患者身上,卻往往成為難以處理的大事,讓照顧他們的家屬傷透腦筋,...2021年01月17日 作者:鄭城基
「這個人不是我媽,只是一具活著的屍體」為什麼明明深愛著母親,從嘴裡卻跑出對她的憎恨與憤怒? 圖片來源:http://blog.naver.com/adcsk 狂風暴雨的夜 「小崽子,我餓了!...2021年01月06日 作者: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 鐘國軒
「我意志消沉,智力減退。我幾乎要撐不下去了。我會不會是失智症?」沈先生很擔心自己失去了工作能力,因為一家老小得靠他撐著。而除此以外,他更擔憂一種失控的感覺會不斷蔓延,最後毀了他的一生。人們處在較嚴重的...2020年11月29日 作者:黃慧玫
人過50歲後,除了體力、肌力、骨質會逐漸流失外,「大腦」也會逐漸萎縮;60歲開始,更是以每年0.5%速率萎縮,持續萎縮可能會增加未來罹患認知功能障礙、憂鬱症,甚至惡化成為失智症的風險。 但許多人...2020年05月20日 作者:武美齡
近日梅雨來襲,雨勢不斷,一位近80歲的老阿嬤卻杵著拐杖站在國小大門,哭著說上學忘記帶聯絡簿,怎麼辦?民眾不忍老阿嬤站在雨中哭泣報警,原來背後有段感人溫馨故事。 圖片來源/林口警好讚 阿嬤雨中哭...2017年10月16日 作者:康健網站編輯
叫不出別人的名字、打開冰箱卻忘了要拿什麼…,為什麼記憶力這麼落漆?嘉義基督教醫院臨床心理中心心理師李志謙表示,如果你是稍微提醒、想一下就可以回想起遺忘的人事物、依然留有印象,這種情形在臨床上被稱作是「...2017年07月20日 作者:陳俊辰
巴金森氏症跟失智症並列熟齡後最嚴重大腦退化問題,最新發現指出病源可能在腸道,毒蛋白順著神經向上爬,慢慢毒害大腦。 巴金森氏症給人最大的印象是手腳顫抖、肌肉僵硬痠痛、動作遲鈍,最後可能一輩子離不開...2017年03月22日 作者:保險e聊站
小明前陣子發現爺爺常常忘東忘西,甚至連剛說過的話也忘記,原以為是正常的老化現象,但隨著時間過去症狀日趨嚴重,於是小明帶爺爺就醫。 醫生發現爺爺可能是罹患失智症,需要做進一步的檢查。小明這才知道造...2017年03月13日 作者:張靜慧
70幾歲的爺爺為什麼還去聽學術研討會?因為他知道,只有老伴、老本、老狗還不夠,「腦本」更需要早點準備!人不可能長生不老,卻有機會延緩退化,腦科學家發現,人的行為與生活方式,真的會改變大腦結構。而中年正...2016年12月22日 作者:楊心怡
國際失智症協會統計,全球平均每3秒鐘就新增一名失智症患者,為失智症所苦的人口已達4000多萬,一年的照護成本超過8000億美元,成為各國日益關注的健康問題,同時也是社會問題。 台灣失智症協會推估...2016年04月20日 作者:黃惠如
許多人說走路預防疾病,但到底要走幾步,對什麼疾病才有效?日本已經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解答。 日本東京都健康長壽醫療中心研究所運動科學研究室室長青柳幸利從2000年開始,追蹤群馬縣中之條町5000位...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李義輝
現代人已脫離不了3C產品,但卻造成許多人疑慮,究竟長期使用是否會影響健康呢,像是就有說法指出,手機可能會造成男性不孕,根據以色列最新研究就顯示出,手機重度使用者的精蟲數量和活動力都會呈現低下現象,不過...2016年02月25日 作者:武美齡
侯昌明與曾雅蘭結婚14年,他和岳父岳母互動熱絡,甚至比老婆與自己爸媽的感情更好,他說「婚姻不是兩個人的事,是兩家人的事」,侯昌明如何融入老婆的家庭,從不被喜歡到現在無話不談,連自己和老婆吵架、岳母和岳...2015年10月23日 作者:潘震澤
Q:老年失智症是大家都擔心的問題,其成因為何? 圖片來源/Pixabay A:一般稱為老年失智症的阿茲海默症大概是最出名的神經退化疾病,影響的人數也最多。患者初期發作症狀,就是記不住新事物;再...2015年10月07日 作者:張靜慧
台大醫院臨床心理師鄭婷文說,「能力」與「功能」是兩回事,記憶的能力較差或減退,比較受先天或生理上的局限,但只要懂得用方法補償,記憶的功能可以維持正常。 就像戴上眼鏡矯正近視,就可以看得清楚。「中...2014年11月11日 作者:黃秀美
嗅覺失靈、經常情緒低落、嚴重便秘、睡夢中拳打腳踢,究竟是得了憂鬱症,還是腦部開始退化,出了異常的狀況?人越活越久,越來越長壽,該怎麼正確養生來延緩腦部的老化? 腦部老化是年紀漸長的自然變化。人類...2013年01月16日 作者:策劃:天主教康泰醫療教育基金會,褚士瑩
失智症不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病,所以和其他病人的照顧有所不同,家屬最需要瞭解的照顧重點不在於治療及用藥。那該是什麼?更重要的是「陪伴」。 圖片來源/Pixabay 既然「陪伴」是最大的重點,而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