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祖孫,共有22筆資料
2020年08月21日 作者: 阿包醫生(巫漢盟)
以我自己為例,孩子究竟由誰帶,我和琦琦的共識就是小肉包由我們自己帶,阿公阿嬤則是偶爾來幫忙。這樣的好處就是我們可以自己決定要以什麼方式來帶孩子,因為我們也看過有些例子,家中有很多長輩七嘴八舌出意見,每...2020年07月24日 作者:許嬰寧 心理師
「真受不了長輩對著孩子親來親去!」 「為什麼長輩都要把孩子的食物用嘴巴咬碎了才餵給孩子?」 「長輩每次都要孩子吃一大堆她吃不下的東西,我看了都痛苦更何況是孩子?」 「我孩子真的不能白天一直睡覺,這樣晚...2020年06月22日 作者:陳木榮(柚子醫師)
孩子是全家人的寶貝,照顧我們的寶貝,並不應該凡事「代他效勞」!在安全合理的範圍內,應該讓孩子自己動手做好基本生活能力。「靠過頭」不是愛他的展現,而是剝奪他學習的機會! 「現在該怎麼辦?」 柚子...2020年05月16日 作者:鋅鋰師拔麻的「小小額葉養成手札」
飛機上,一位阿嬤不停對著眼前兩歲多的孫女責罵:「從沒看過妳這麼壞的小孩,妳看看人家姐姐多乖!」 從日本到香港四個多小時的飛機一落地,許多和我們一樣帶著嬰幼兒的父母總算鬆了口氣,飛行過程中,這一區...2018年10月04日 作者:雲門教室
上有高堂奉養,下有幼兒養育,在小家庭普及的今天,身為「三明治世代」的爸媽如何營造祖孫親密互動的機會,鼓勵孩子和爺爺奶奶快樂的相處?面對跨世代的溝通,透過陪伴及小遊戲,拉近三代之間的距離吧!。隨著社會型...2018年09月05日 作者:楊賢英
新手阿嬤得了憂鬱症 女兒結婚以後,我一直期待能當『阿嬤』,終於寶寶在眾人的祝福下出生了,看到寶寶的霎那,非常的開心及興奮,耶!我終於當『阿嬤』了,終於可以含飴弄孫了---- 「等一下!等一下」...2017年04月19日 作者:林麗玲老師/正念家庭與教養專家
想到阿公、阿嬤,大家會有著什麼記憶呢?「只要想到阿嬤為我煮的蛋包湯,我就心暖暖。」「兒時記憶是貼在外婆彎彎的背,在稻香包巾的環圍下、感受著規率的呼與吸、在溫暖體溫的撫觸下,透過阿婆的一步一行,我的世界...2016年06月10日 作者:豊島 若菜
在養育孩子的時候,應該有被長輩指責過「這是不對的⋯⋯」的經驗吧! 對於初次養育孩子的人來說,「這是不對的~」這樣的話,會讓身為父母感到痛苦沮喪。 現在要讓你了解有關養育孩子的時代差別,介紹一些讓孩子能...2016年05月26日 作者:洪仲清
孫子在享用雞塊,看起來好滿足的樣子。他還小,兩旁的臉頰胖胖的,讓人忍不住想捏。 阿嬤說:「你回去不可以跟媽媽說喔,你現在感冒還沒好,還不能吃!」 孫子:「嗯......」 阿嬤:「你想要去保母家,還是...2016年05月20日 作者:艾莉媽
當孩子還在襁褓中或是學翻身、爬時,照顧者真的要很留心吐奶或是摔下床……等狀況發生;但如果已經來到瘋狂跑跳碰的時期,摔個狗吃屎或是瘀青對對碰實在是家常便飯,只能嘆自己孩子皮怪不了別人。 有一次屁寶...2015年03月13日 作者:梁嘉銘(寶爺)
孩子出世之後,阿公阿嬤突然就變得好讓人厭煩──這是很多人的共同經驗,也特別容易形成所謂的「婆媳問題」。 我今天並不打算太著墨於阿公阿嬤很多不合時宜的觀念或者誇張的舉動,因為我相信每一個爸媽隨便舉例都...2015年03月13日 作者:梁嘉銘(寶爺)
三月底,我女兒笨馨從學校領回這張獎狀。 ★★★★★★★★★ 前幾天傍晚,我帶笨馨去快炒店買晚餐。在等待過程中,我跟熟識的老闆聊起天來,他有一個兒子跟笨馨同樣是小學二年級、同一間學校。 我:你兒子...2015年02月16日 作者:劉懿驊
總是能以輕鬆筆觸忠實描繪親子關係的小野,是許多人心目中夢寐以求的「模範爸爸」,如今他從爸爸角色晉升成四個孫子女的阿公,以另一種心境重溫親密的親子關係。一路走來,小野秉持「陪伴而不打擾」的教養原則,當孩...2012年11月26日 作者:西田小夜子
信次不喜歡誇耀自己的孫子,怕聽到的人會覺得為難。有人就喜歡拿照片給別人看,或是打開手機秀出影像,要是別人沒讚美的話還會生氣。信次不想這樣做,絕對不要! 圖片來源/Pixabay 但是比鄰而居的...2011年08月09日 作者:黃迺毓
目前三代同堂的困難度高,不住在一起固然減少摩擦機會,卻也少了因相處產生的彼此認識和適應的美好經驗,因此,需要「三明治世代」父母刻意製造祖孫互動的機會。做父母的鼓勵孩子親近祖父母、學習與老人家相處,也就...2011年06月03日 作者:番紅花
公婆也以為糖果餅乾對孩子的魔力是無法擋的,老人家喜歡向市場上熟識的攤位或傳統小店購買各式零嘴,然後跟我標榜這些散裝零食都是日本製的舶來品貨,高檔又可放心無虞。然而視力不好的他們,往往是被騙的。 圖...2011年06月03日 作者:番紅花
我們身為母親總認為,我們擁有至高的權利和覺醒。其實,我們真的沒有權利或能力,去改造老人家已經活了一輩子的飲食型態,我們甚至應該去尊重長者對食物的認知與習性。 圖片來源/Pixabay 做了母親...2010年12月13日 作者:黃越綏
良善的家教比龐大的遺產有意義 教育和養育是父母對子女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在影響人格發展的家庭、學校及社會教育中,尤以家庭教育最為重要,因為它是對子女人格發展最原始也最具影響力的啟蒙園地。 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