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脾氣是孩子發展過程中有益的一部分,他藉此學習寶貴的人生經驗。在情緒失控中,他學習如何表達自己的心情,以及透過被別人理解而獲得安慰;特定情境的發怒,讓他學習如何適應環境、接受事物的本質;挑釁式發怒讓他學習到,不能總是隨心所欲,要更留意身邊的人,行為也要合理。
瞭解這些,也能讓你更有效處理孩子鬧脾氣的狀況,因為你知道孩子需要學習什麼。
預防鬧脾氣的技巧
你無法阻止所有鬧脾氣情況的發生,但若有良好的規律、計畫,並將基礎知識與方法都做好,就能大幅減少特定情境的發怒,甚至是情緒失控的狀況。
此外,也可採用四個強大的育兒技巧,減低孩子鬧脾氣的頻率:
答覆前,先思考
父母原本同意某件事,接著突然改變心意──這讓孩子覺得,他不能相信爸媽說的話。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當孩子提出要求,在答覆前先想想。當他問:「我可以玩卡車嗎?」你應該說:「等等,媽咪需要思考一下。」回答前先想想,就能減少後續的可能問題。
預先設立期望
外出前,先清楚地向孩子說明,他能得到什麼或做什麼:「我們去商店,你可以挑一本 書。」然後,堅持下去,不管他發多麼大的脾氣。
告知,不要詢問
如果你希望孩子做一些事情,不要給他機會拒絕。爸媽常在孩子身上犯這樣的錯:「我們可 以把你的褲子穿上嗎?」而孩子太小,不明白這只是「現在把褲子穿上」的另一種說話方式。孩子以為他獲得選擇權(穿或不穿),但你剝奪了他選擇的權利。
告知孩子,不要詢問。你可以和藹地說:「我們來整理這些蠟筆,然後就可以回家了。」這個簡單的技巧,可以消除非常多潛在的鬧脾氣狀況。
預先警告
如果你知道離開朋友家、關掉電視,或去一個孩子不想去的地方,會讓他開始鬧脾氣,請確保在情況發生前,先給予警告:「當我說要離開時,我們就會離開,如果我看到你不聽話,回家後就要處理你的不當行為。」
可使用「報時技巧」來幫助孩子轉換心情,對三∼五歲孩子都很有效,因為他們已經能夠理解時間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