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

從《交換日記》到《玩具小家庭》,圖文創作者徐玫怡,廣受許多六、七年級生喜愛,她敏銳的觀察力與自然細膩的筆觸,總能把生活中稀鬆平常的小事,描繪得栩栩如生,讓人讀了會心一笑。在法國生活了十年,現在的她與中法混血兒子—小福居住在台南,從繪畫場景拉回真實生活,玫怡和小福過著什麼樣貌的親子生活呢?

【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_img_1

「我是一個很容易太了解孩子的媽媽,我覺得父母太了解孩子,對小孩好像有一種限制,小孩會逃不出媽媽的手掌心...」天生心思敏銳的徐玫怡,總是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孩子的需求,兒子需要哪一種安慰?要順毛摸還是逆毛摸?她總能在第一時間察覺,這是她與生俱來的敏感,無論是在團體中或是育兒生活裡,徐玫怡都是一個「知道如何填補他人需求和空隙」的角色,但她坦言:「這樣的特質,總是讓我自己消失很多。」

邁入50人生分水嶺,我要孩子15歲就獨立!

在法國當主婦十年,徐玫怡最終還是選擇和另一半阿福分隔兩地,回到台灣定居。一方面是要讓小福在自己相對瞭解的台灣受教育;另一方面則是她對人生安排的抉擇。「我發現,對一個媽媽來講,50歲是一個分水嶺,有的人在50歲時會非常在乎家庭,想抱孫子、煩惱家務事…完全走入八點檔倫理劇;而我則是相反,我有太多想做的事情,家庭對我而言是束縛,但不見得我不喜歡家庭。」長期配合家庭與孩子的徐玫怡,在對世界運作方式都很理解的年紀,比較想回到「自己」。

【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_img_2
兒子小福經常出現在徐玫怡的畫作中,趣味的親子互動,每張圖都充滿著溫馨的故事。(圖片提供:徐玫怡)

因為有實踐自己想做的事情的想望,徐玫怡告訴年僅10歲的小福:「15歲的時候你就要獨立起來囉!」在很多事情上,她也會放手讓小福自己負責,她們就像是彼此合作的夥伴,也因為這樣的共識,讓他們的親子生活很「自由」。徐玫怡分享,她和小福之間有一個親子密語「幻想世界」,當小福要進入「幻想世界」時,就代表他們可以各自擁有一段自我獨處的時光:小福關起房門又叫又跳;徐玫怡則趁空檔處理著自己的事,互不干擾,這是他們倆可以各自喘息的時光。

對母親這個角色,徐玫怡這樣詮釋:「如果不是孩子,我們不會這麼深入的了解另一個人,包括大便的顏色、咳嗽聲音的不同,所以『當媽媽就是在自己的生命以外,再透徹的去了解另一個生命』,不管怎樣,多了我們自己侷限範圍之外的,總之就是學習了吧!」對徐玫怡而言,母親是個修身養性的角色,而這個角色所背負的責任,也讓我們去拓展自己的生命。

養孩子,不要抱著「期待結果」的心態

聊到教養,徐玫怡認為教養沒有絕對的標準,即使是她自己認為對的做法,也未必會適合其他人,「我帶小孩是用我自己的人生經驗,我也認為所有爸媽帶小孩,都是用他自己的人生經驗在作反芻。」她深深了解,「每個父母養小孩都有自己的難處,即使教養書上明明白白寫著原則是什麼,實際執行起來仍存在許多變數。」

【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_img_3


「以我自己而言,雖然看到書上寫每3到4小時再讓寶寶喝一次奶,但我法國、台灣兩邊跑,時差完全無法配合孩子固定喝奶的時間,每天為了要遵守固定餵奶的頻率,真的煩死了,後來索性就算了!」徐玫怡後來決定以當下帶小孩帶得開心就好,如果遇到孩子在外面很鬧,就帶走,如果有人沒有辦法理解,就算了。

她也認為養小孩就要活在「當下」,不要抱著「期待結果」的心態來養孩子。「我講故事給小福聽,不是因為希望他語言能力很厲害,也不是希望他以後很會讀書、英文會很好….我不會去期待未來的結果,我當場就要得到回饋,也就是當下的滿足!」她接著說「為孩子做的任何付出,都是我自己覺得那樣做很好,我很喜歡,所以不會想埋怨,即使是辛苦的也是我喜歡的。」

【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_img_4
徐玫怡和兒子小福的互動,自然不做作的呈現在她的畫作裡,引起許多父母的共鳴。(圖片提供:徐玫怡)

從小孩的表現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

「從小孩身上的結果,往回推父母的教養到底對不對、或教得好不好,是一件不公平的事,而且這樣顯得太過於勢利、現實。」徐玫怡覺得教育小孩的過程,並不能百分之百導致你要得那個結果。

【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_img_5
徐玫怡和兒子小福是生活中「合作的對象」,他們自在的相處、互相分享生活點滴。(圖片提供:徐玫怡)

「因為每個小孩身上的特質都不一樣,有時候想的命定一點,很多人在出生的那一刻,很多事情都已經決定好了,我們所能更動的就是,我們不要給小孩負面的東西就好。」既然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樣子,爸媽怎麼教也不見得會影響這個小孩,所以不妨就放下一點,和孩子自在的相處。

徐玫怡給小孩的原則也是很明確的東西,她不會拿「你現在怎樣、以後才能怎樣」去要求小孩,而是給孩子簡單的大方向,像是「不可以偷東西、要講髒話講來開自己玩笑可以,不可以講來罵人、回家第一件事便當盒拿回來給我洗,如果沒有明天就帶臭便當去學校…」她說自己就是用自己的個性去教小孩,但也強調「每個人應該都用自己的特質去教小孩。」

最喜歡孩子「有見地」的跟自己討論

聊起兒子小福,徐玫怡的形容是「他就像是個被拘禁在比他心智年齡還小的身體裡。」她描述在小福還是嬰兒時,不想睡覺扭動的樣子就好像他已經四歲,卻被困在一個不能動的零歲身體裡;而小福四歲時,大家總是要拿大的安全積木給小福玩,但小福明明就可以玩更精細的小積木,而他真的也從未把小積木放到自己的嘴巴裡。

【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_img_6
俏皮的小福,把薄荷葉黏在自己的鼻子上,想試試看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圖片提供:徐玫怡)

「小福就是一個很有警覺心的孩子,所以我不需要在這方面一直「叮嚀他」,我選擇『相信他』」。她提及小福兩歲的時候,只要一靠近插座,周圍的大人就會大叫「不要碰!」,小福會顯露出不耐煩、不太乖的樣子,就像在說「很煩耶!我又不會去碰,你們這麼緊張幹麻?」


「其實,小孩可以處理的事情遠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我一直都是抱著這種樂觀的態度在看我兒子,當我一直抱著這樣的心態,他就一直會朝這方面表現,因為他發現『當我一表現這樣,媽媽就會很接受』。」徐玫怡也說,她現在最喜歡的就是和小福討論他的「見地」,「那是我最喜歡的,我會覺得終於不用再裝小孩講話的樣子跟小福講話了,可以用很大人的語氣跟他討論事情。」

把問題想得透徹,比「寫完功課」來的重要

小福在台灣念小學,他的法國爸爸「阿福」來台灣看到兒子晚上七、八點還在寫學校作業,感到很不可思議,「阿福認為,從早上七點半開始,我們就把小孩交給學校了,一直到下午四點,這麼長的時間,為什麼學校還沒有辦法把要給小孩的課程處理完畢?還要帶到家裡讓父母幫忙處理呢?」

【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_img_7
每天下午四點到六點是小福的足球時間,徐玫怡認為,讓小學生運動,比念書、寫作業要來的重要的多。(圖片提供:徐玫怡)

原來,法國的小學生是沒有回家作業的,「法國人花很多時間在經營家裡,在台灣完全不同。在法國如果有小孩寫功課寫到這麼晚的,可能會被罵死,但在台灣就是小孩自己有問題,為什麼功課會寫不完呢?」

小福是個喜愛思考的孩子,光是面對一題數學題,他都會很有自己的「見解」,他會和大人討論問題的含意:「這題目為什麼要這樣寫呢?他只要換個方式寫,就可以更簡單,為什麼要把問題複雜化,讓我們不理解這個問題?」透徹的討論,總因此延誤了作業完成的時間。

「小福總是會在一個題目中,又想到一些別的,你可以說他專心度不夠,也可以說他興趣廣泛,這時就看家長怎麼看自己小孩的這種狀況,但我一直覺得,如果去阻止孩子把問題想透徹、求好心切的心意,而只為了要他在時間內把功課寫完,是不對的,所以我後來不要求他要把功課寫完。」徐玫怡認為,以小福的狀況,其實作業寫完不是重點,重點是他有在這過程中去思考、體悟、討論,才是最可貴的。

【專訪】徐玫怡:從小孩身上回推父母教養是否成功,並不公平_img_8

對徐玫怡而言,要當一個嚴格的媽媽很困難,她選擇找出和孩子彼此可以相處的方式,也不用太為難自己。「因為小福是一個警覺性高、又小心的孩子,所以我不用太過擔心他,和他當互相合作的夥伴,我們彼此都可以作自己,他快樂我也快樂、我們互相會把事情和對方分享,那就好了呀!」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尿布推薦 黴漿菌 人工受孕 孕吐 戒奶嘴 半夜發燒 長高 懷孕初期 幼兒園 親子出國 益生菌 配方奶 月子中心 寒假

特別企劃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