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幫孩子換尿布的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

在身體上、情緒上都與孩子同在

對男人來說,要和自己的孩子親近不一定有那麼困難;然而正如心理學家羅納.勒凡特(Ronald Levant)在《重建的男子氣概》(Masculinity Reconstructed)一書中所解釋,許多現代父親都仍在努力釐清、摸索著一個讓人覺得適合的父親定義。「當嬰兒潮世代的男性自己也成了父親,他們便被告知,以前他們從父親身上學來的那套為人父之道——父親會努力工作,不常陪伴孩子,多批評少讚美,除了憤怒之外,不會表露出關愛或任何其他情緒——已經不管用了。」勒凡特說,「相反地,男人被認為應該是一個敏感、體貼和開明的父親,會確實地陪在孩子身邊、並和他有所交流… …唯一的問題是,許多男人都不知道要怎麼成為這樣的父親,只因為他們的老爸並不是這樣對待他們。」

爸爸幫孩子換尿布的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_img_1
圖片來源/pixabay

在古早的時代,父親會以戰士和獵人的身分來保護自己的後代。經過十幾個世紀之後,父親的角色則轉變成生計負擔者。他努力工作、犧牲自我,賺錢買房子、付帳單和繳學費,以提供孩子安全和保障。到了今日,我們感覺到父親的角色又再度發生轉變——他們應該要給予孩子另一層保護,以緩和不良幫派、藥物濫用和複雜性關係等破壞力對孩子造成的衝擊。科學告訴我們,人們的一般心理防衛機制是無法對抗這些危險的,而今日孩子的安全,就是來自於父親的愛心。要做到這一點,男人就要在身體上、情緒上都與孩子同在。

如第四堂課所述,男人有能力以建設性的態度,確認孩子的情緒、並給予回應。有些研究已對此提出論證,像是勒凡特的「父權課程」,旨在改善父親與孩子對於情緒的溝通方式,而經過八星期敏感度和傾聽技巧的訓練之後,參與課程的父親都改善了他們和孩子的交流狀況,也更能接納孩子的情緒表現。

然而,男人不一定要參加課程才能變得對孩子更體貼;他們可以練習情緒輔導的技巧,從察覺情緒開始做起。男人一定要去察覺本身的感受,才能進而對孩子發揮同理心。接下來,他們必須採取任何必需的步驟,讓自己有時間與孩子相處。他們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生活,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多的時間與關注——這一步聽來簡單,要做到卻絕不容易。對那些跟孩子分開住或是專注於工作的父親而言,要空出時間給孩子就更困難了。然而,除非男人願意這樣做,否則隨著孩子漸漸長大、改變,他們便會失去與孩子的聯繫,而且發現自己要與孩子維持有意義的關係已經越來越難了。

我想起了自己在工作行程上的調整,是如何改變了我和女兒莫莉亞的關係。當她一歲左右時,我要負責送她去托嬰中心,再趕到大學上班。我們早上相聚的時間經常都是很匆忙的;我發現自己對她越來越不用心、也比較不跟她玩鬧了,而我們倆都不喜歡這種感覺。於是我決定在早上十點前不排課或跟人會面,之後情況就完全改觀了。雖然我通常還是要在早晨九點去上班,但我每天與莫莉亞的互動則已有所改進,因為我知道,如果她需要多一點時間,我也不會因而延誤工作。假如她要在中途下車觀看一片蜘蛛網,我會有時間陪她一起看;假如她突然決定不穿紅鞋、而要改穿藍鞋,也沒有什麼大不了。


沒錯,有些職業是可以允許父親在這方面擁有較多彈性,但一般父親還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做出選擇,從質與量雙方面來提升他們對孩子付出的時間與關心——每天是哪位父母幫嬰兒洗澡?是誰唸床邊故事給孩子聽?是誰幫他們一起找能湊成對的襪子?雖然這些事情似乎都很瑣碎、卻十分重要,因為我們就是要從日常生活的點滴細節裡,才能建立起父親與孩子的情感連結。接下來,我們則要探討一些可以幫助父親強化這種親密關係的概念。

從懷孕期就參與孩子的照顧

研究顯示,當父親在伴侶懷孕時就參與照顧,有助於建立一連串正面的家庭互動,而能對婚姻、孩子和加強父子關係有所助益。

如果父親很積極地參與預產課程,他將學會成為一名優秀的「助產教練」,在整個生產過程中給伴侶加油打氣,這樣對母子都能發揮正面效果。一項研究發現,有丈夫參與分娩過程的婦女,要比丈夫不在場的婦女,覺得自己的痛楚較輕、藥物也服用得更少,並且會對生產經驗有著較正面的感受;在剖腹生產的情況下,父親的在場陪伴,也會讓母親對生產經驗抱持類似的認知態度。此外,另外一項研究還發現,對伴侶懷孕較表關切的父親,一旦孩子出生後,也會多抱抱孩子,並且在他哭喊時立刻去照料、安撫。

‧父親本身的主動投入

讓父親在嬰兒期一開始就獲得親身照顧孩子的體驗,是非常重要的。研究發現,嬰兒在醫院誕生後,父親如果馬上開始幫忙換尿布、洗澡、抱哄或是做其他照顧工作,往後幾個月也比較可能持續做下去——這讓父親與嬰兒有面對面的機會學習雙方的暗示,為彼此的關係建立美好開始。另外,假如父親在早期就參與嬰兒的照顧,他也比較可能繼續這樣的照顧,一直到孩子的兒童期和青春期。

這些發現帶給父親的啟示是:如果想和孩子建立穩定堅實的關係,應該在懷孕期和寶寶出生後幾個月就開始打下基礎。不過,初次體驗的爸爸要明白的是,嬰兒的照顧主要是一種親身的體驗,充滿試驗與錯誤。從寶寶誕生第一天就參與的優點是,父母可以一起學習關於他們小寶貝的一切。由於父母與嬰兒的交流是雙向的,新生兒也能及早開始向父親學習。當他熟悉了父親的臉孔、聲音、走路的節奏、他的味道和他抱自己的方式,他也會將父親、還有母親的存在,與慰藉和安全的感受聯想在一起。嬰兒則會從父親的反應中學到社交控制的重要課程——他知道自己可以影響父親對待自己的方式;他也能透過自己的行為來影響別人。


當母親以母乳餵哺寶寶時,父親可能會覺得有一點被摒除在照顧嬰兒的地位之外,然而,還有其他許多能讓父親提供基本照顧的工作,包括用奶瓶餵寶寶喝水或擠好的母乳、吃副食品;他們還可以替嬰兒洗澡、換尿布、搖搖他們,或是抱著他們走一走。當然,父親們也不要忘了自己在遊戲中展現的獨特性別影響力。甚至是在新生兒身上,心理學家安德魯.梅爾索夫(Andrew Meltzoff)都曾經觀察到一些微妙的徵象,顯示出嬰兒會模仿照顧者的臉部表情。這代表當父親和嬰兒面對面說話時,也是美好親子關係萌芽的開端。

當然,這一切都必須要在父親有時間和新生兒相處的預設之下才能達成,這也是我始終支持給予父親育嬰假的原因。只要工作環境許可,我都鼓勵父親們在這段孩子生命中最重要、最無法取代的最初幾週內,至少要盡可能利用自己的休假來照顧孩子。

‧家族成員的支持鼓勵

家族裡的其他成員也可以從旁協助,以確保父親不會在新生兒降臨之後,一不小心就被擠到外圍,沒機會親自照顧孩子——例如,熱心的祖母此時就應該退居二線,讓父親扮演支持者的角色,在母親休息時看顧寶寶;這樣一來,父親才能獲得足夠的時間來擔任孩子的照顧者,學會瞭解寶寶所發出的訊息。

當然,母親本身扮演著最重要的「守門人」角色,她可以鼓勵、也可能阻礙父親參與照顧孩子的工作。蘿絲.派克及艾希莉.貝特爾(Ashley Beitel)曾研究母親對父親照顧嬰兒所持的態度,發現母親如果對父親的照顧品質有所批評,或是認為女性天生就比較擅長養育嬰兒,父親就比較不會介入照顧工作。

然而,也有許多女性都瞭解父親的參與具有重要價值,而且想知道該如何去鼓勵丈夫這麼做。對她們來說,答案其實很明顯——允許另一半有自己照顧孩子的一套方法。妳可以提供自己的明智經驗,但要避免批評他換尿布、搖奶瓶、抱小孩之類的方式。請記住,嬰兒可以從各種不同的照顧方式中獲益,其中當然也包括男性在照顧孩子時表現的典型作風——也就是比較愛嬉鬧、比較體能取向、而且較少設定規範。如果夫妻發現彼此的照顧方式有所衝突,可能就要分配好各自負責的工作權限——像是媽媽負責餵食,每天早上的洗澡則由爸爸來做。此外,如果父親好像很難安撫嬰兒,也許他只是需要更多時間和孩子相處,在沒有母親干預的情況下,來學習彼此的暗示。父親也許可以讓母親外出和朋友喝喝下午茶,然後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地與寶寶溝通,應該會有所進展。

對某些新媽媽來說,要將一些慣常被認為是母親所屬的權責讓給父親,可能也是一項不容易的考驗。然而母親如果能退居一旁,讓父親和孩子有自己的相處時間,那麼她應該可以樂觀地預見到,孩子將如何從健康、圓滿、溫情的父子教養關係中大獲助益。


融入孩子的生活,建立親密互動

在理想狀況下,從孩子嬰兒期時就習於照顧、關懷他們的父親,將隨著孩子逐漸成長,持續地履行這樣的責任。然而,工作與家庭上的規劃安排和優先順序會隨著時日變遷,要始終固守這份承諾,確實是一大難題。除非父親有意識地努力參與孩子的日常生活,否則他們會發現自己離孩子越來越遠,而失去了那些親密的體驗——那些父親與孩子共享、共感的一切。

‧與孩子共度優質時光

有許多著作都說明過母親與孩子共度「優質時光」的重要性——這是在越來越多母親投入就業市場後所逐漸普及的觀念,主張母親與孩子互動的品質,會比母子共處時間的長短,對孩子造成更深刻的影響。對父親來說,也同樣可以套用這個觀念。不管父親與孩子共度了多少夜晚和週末,如果父親在這段期間只是迴避溝通、埋首工作,或是和孩子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發呆,這樣就沒有任何意義了。

羅伯特.布蘭夏德(Robert Blanchard)和亨利.比勒(Henry Biller)曾經詳盡研究過父親應該讓孩子易於接近的重要性。他們比較了幾個讀小三的男孩群組——其中有一組男孩的父親是經常在家、也易於接近的;另一組的父親則是經常在家、卻難以接近。他們檢視了各組的學業成績,發現父親不在家的男孩成績最糟糕;而父親在家、也易於接近的男孩成績最優秀;至於父親在家卻難以接近的男孩,成績則介於兩者之間。他們指出:「如果父親不能讓孩子易於接近,或是父親與孩子之間的關係品質呈現負面狀態,即使有個能幹優秀的父親,也無助於增進孩子的智力發展。」(雖然女兒的學業與事業成就似乎也和父親的高度參與有所關連,但這方面的研究仍嫌不足。)

雖然孩子究竟需要父親何種程度的參與和親近,並不是很容易界定,不過想要讓局面有所改變,父親當然就不能只是偶爾陪孩子打打棒球、到遊樂場或動物園玩玩而已。事實上,父親想要融入孩子生活的最佳方法,就是要參與心理學家羅納.勒凡特所謂的「家庭工作」,亦即孩子每日的餵食、洗澡、穿衣和養育活動。「藉由執行這些傳統女性的任務,男性才能真正融入家庭,成為其中不可或缺的成員。」勒凡特說:「家庭生活不只要供給家庭成員的物質需要,也要滿足這些成員每一天永無終止、變化不定的身心需求。」

如同嬰兒期一樣,女性也可以鼓勵另一半去照顧年紀再大一點的孩子。記住,不要對他的照顧方式有所批評——擦鼻涕或是做花生醬三明治的方法,可不是只有一種。

‧根據孩子的需求轉換交流模式

對許多男性來說,要走進孩子的世界並且讓孩子易於接近,就必須要確實改變自己的認知,重新去看待時間觀念和完成實質工作目標的重要性。


許多男性的一生已經完全被社會化,相信每天都要過得很有效率,完成一個接一個的目標,不能遊手好閒、拖延進度、留下未完成的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男性不太會去照顧別人的感受,而是比較著重於解決問題和完成差事。那些在家裡照顧學前兒童的男性可能會期望自己可以去做別的事——像是修剪草坪、看球賽和繳稅等。假如因為照顧孩子占掉太多時間、而讓這些期望無法實現時,他們可能會感到沮喪,而且發現自己變得比較缺乏耐心和同理心——而他們並不想變成這樣。

要做個成功的父親,並不是要搞定一切卻不顧孩子;而是要在孩子這二十年所謂的「成長過程」中,接受自己所該扮演的角色——放慢腳步,根據孩子在不同年紀時的需要,花時間和他們做一對一的交流。

我也是在歷經艱辛的失敗嘗試之後,才悟出這樣的道理——例如,我曾經利用在家裡和女兒莫莉亞相處的時間和她一起寫東西,結果卻是徒勞無功;最後我決定,除非她已經大到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否則我們共處的時光,最好還是一起遊戲、朗讀書本或是做家事。

然後,我也體會到了確實進入她的世界、參與她的活動——如著色、遊戲和扮家家酒等——所具有的深刻意義。從莫莉亞和我們研究小組的那些孩子身上,我看到孩子如何在遊戲的情境裡對大人敞開心胸,願意討論一些他們平時若被問起也從來不多說的話題。在莫莉亞四、五歲時,我和她之間一些最有意義的談話,都是發生在我們倆正一起著色或玩芭比娃娃的時候。她可能會突然冒出一些問題,像是:「為什麼我的朋友海倫娜要搬去密西根州?」或是,「媽咪是不是在氣你啊?」這些攸關孩子最深層思考和感覺——他們的擔憂、恐懼和夢想——的親密對話,最有可能在家人共度輕鬆時光、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時發生。

‧為孩子保留專屬的互動時間

當孩子漸漸長大,有了更多家庭以外的活動要參與,父親也可能越來越難找到和他們單獨相處的時間。然而,無論孩子長到幾歲,父親和他們的親密交流,都會是深具意義的。因此我非常鼓勵父親們應該調整自己的日常行程表,讓自己和每一個孩子都有各自固定的獨處時間——這樣的時間可能是父親每週六送子女上音樂課時在車內共度的三十分鐘,或是父親和孩子從事共同嗜好或運動的時光;這些最有意義的對話,也有可能是在家人一起分擔家務,如洗碗、摺衣服或除草時所發生的。

如果你瞭解孩子生活圈裡的人、事、物,包括他們的日常活動,以及他們的朋友、老師和教練的名字,你們的對話就會比較容易展開。所以如果可行的話,花點時間拜訪孩子的學校,出席教學觀摩和夜間輔導;到學校幫忙或參加校外教學;毛遂自薦做孩子所參與體育活動的教練(或助理教練)。


此外,還要盡量去瞭解孩子的社交生活和他朋友的家長;開放你家讓他們舉行通宵派對;自願開車送孩子去保齡球館和滑冰場;跟上他們的話題潮流;傾聽他們所關心的一切。

最後你要體認到,家庭生活中充滿著無數的機會,可以讓你和孩子親密交流或是和他們漸行漸遠。你將在許多平凡無奇的時刻裡,決定自己是要靠近孩子、還是遠離他們。例如當你想看書時,卻發現自己十幾歲孩子的房間裡傳出了震耳欲聾的音樂聲,而讓你無法專心;你想要求他把音量調低,而你可以說:「我真不敢相信,你聽的這鬼玩意兒哪叫音樂啊!」或者你也可以這樣說:「我從來沒聽過這個樂團耶,這是哪個團?」第一種說法是侮辱;而第二種說法則是一種邀請,是一座溝通彼此差異的橋樑,也讓你得以繼續參與孩子的生活。

在工作與家庭間尋求平衡點

對許多男性來說,要給予孩子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就代表要減少他們的工作量。如果你一週工作六十個小時,你根本不可能——要不然也會很困難——獲得充分的餘裕去滿足孩子的身心需求;你也可能被工作壓力弄得心神渙散,而無法專注於孩子的問題。對於一直將自己定位成家庭生計負擔者的男性來說,要解決這樣的衝突並不是那麼容易。他已經被社會化,相信努力工作、自我犧牲就足以證明他對家庭的付出與承諾。然而現在,有許多男性則開始害怕,如果他們不有所改變,恐怕就要面臨失去妻子和孩子——這些讓他們的工作產生意義的家人——的風險了。

當我們的社會越來越能體認到這個反諷的事實,我也希望看到職場上能提供更多有利於家庭生活的工作條件與環境。多年來,職業婦女一直在爭取彈性工時、更多福利良好的兼差機會、職場中的托兒服務以及適宜的家庭休假。一旦這些改變發生了,男性工作者也會跟著受益——尤其是那些希望和孩子有更多接觸的父親。例如,一項對科技界員工所做的英國研究顯示,彈性工時的實施,會對雙薪家庭中的父親用以照顧孩子的時間多寡造成影響。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採用彈性工時的工作者,雖然不一定會花更多時間和孩子相處,但他們都認為自己較少面臨家庭與工作責任之間的衝突,而這似乎也減輕了家庭中的壓力,讓孩子能擁有更愉快的生活環境。

儘管如此,許多男性還是常常被迫要放棄財富追求和事業發展,才能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取得理想的平衡。社會學家派珮.舒華滋(Pepper Schwartz)對平等主義婚姻所做的研究顯示,男性如果在打理家務和照顧孩子等方面扮演著對等而活躍的角色,他們的事業發展就會不如那些以負擔生計為己任的傳統男性來得理想。一位公司經理為了不願離開家人而拒絕調職,那他的晉升和加薪便跟著泡湯了;一名推銷員為了參加小孩的幼童軍露營而錯過行銷訓練營,在老闆分發紅利或提拔升遷的名單上,可能就會看不到他的名字。


無論男人是否願意為了做個「好爸爸」,而減少工作時數、獲取較低薪酬,他至少還是應該要考慮減輕自己的工作壓力。日復一日在辦公室裡碰上的衰事與災難,也可能對父親和孩子之間的關係造成決定性影響。一項針對擔任飛航管制員的父親所進行的研究,已經證明了這一點——這項研究中的父親如果在工作時有了不愉快的社交體驗,回家後就比較容易對孩子發脾氣。相反地,也有研究發現,擁有高度工作滿足感的父親,即使會因而縮短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但他們的教養技巧確實也會隨之提升。

父親在工作中是否能感受到自主性,似乎也會造成結果的差異。有一群研究者發現,當父親在工作上能夠有更多獨立揮灑的空間,他們似乎也比較會讓孩子自主、自律。但如果他們的工作受到高度監督,他們則似乎期望孩子能比較規矩和服從,而且他們也比較可能採用體罰來管教孩子。

一般來說,轉職換工作,或至少找出一些方法來減低你當前的工作壓力,都會為你帶來重大進展。

 

爸爸幫孩子換尿布的方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_img_2《與孩子一起上的情緒管理課》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月子中心 長高 親子出國 戒奶嘴 益生菌 孕吐 黴漿菌 幼兒園 寒假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配方奶 人工受孕 半夜發燒

特別企劃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