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慢慢變成自主大人的6個祕訣

1.讓孩子做選擇

問孩子想要喝半杯牛奶還是一整杯、麵包要烤多焦,這些看似是不太重要的事情,但對孩子而言,每次的小選擇都代表他可以掌控自己某部分生活的機會。孩子必須做的事情很多,所以不難理解為什麼他會容易感到不滿和變得倔強。

「你一定要吃藥。」

「不准在桌上敲打。」

「現在就去睡覺。」

如果我們可以讓他選擇某些事要如何做,通常就能夠降低孩子的不滿與憤怒。

「看得出來你很不喜歡吃藥。如果吃藥可以配蘋果汁或薑汁汽水,對你來說會容易一點嗎?」

「鼓聲很困擾我,你可以留在這裡但不要敲打桌子,或者回自己的房間去打,你自己決定。」

「現在是媽咪和爸爸的聊天時間,也是你睡覺的時間。你想要現在睡覺,還是想要在床上玩一下,等你準備好要蓋棉被時再叫我們?」

有些爸媽不喜歡這種技巧,他們主張這種強制的選擇根本不算選擇,只是讓孩子跳進另一種陷阱中。這個反對是可以理解的,其中一種替代方案是請孩子提出他自己的選擇,而這個選擇是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聽聽一個父親告訴我們的故事:

我太太和我正要帶著湯尼以及小嬰兒一起過馬路,湯尼三歲,他不喜歡我們牽他的手並會試著掙脫,有時候會發生在走到馬路中央的時候。在過馬路前,我說:「湯尼,你有兩個選擇,你可以牽媽咪或我的手,或者你有另一個可以安全過馬路的方法。」湯尼想了一下說:「那我會抓住嬰兒車。」他的選擇是我們都可以接受的。

讓孩子慢慢變成自主大人的6個祕訣_img_1
圖片來源/pixabay

2.對孩子的努力表示敬意

我們以前都認為,當我們告訴孩子某件事是簡單的,就是一種鼓勵他們的方式。但我們現在知道,只說「試試看,這很簡單」,對孩子並沒有幫助;如果他成功了,他不會有太大的成就感,如果他失敗了,他會認為自己連一件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如果我們用另一種方式說:「這不簡單」或「這是件困難的事」,孩子會給予自己另外一種內在訊息。如果他成功了,他會為自己完成這件困難的工作感到驕傲;如果他失敗了,他至少會因為事情本來就困難而寬心一些。

有些爸媽覺得對孩子說「這是件困難的事」,會感到自己很虛假,但是,如果他們是站在一個毫無經驗的孩子的角度,就會明白從事任何新體驗的前幾次都是不容易的。(避免說出「對『你』來說,一定很難。」孩子可能會想:「為什麼是對我,而不是對大家?」)

有些爸媽則是抱怨只能站在一旁看孩子掙扎努力和同情孩子,不提供任何實質的幫助令他們難以承受。我們的建議是不妨給予一些有用的資訊,會比直接插手並幫孩子完成工作來得更好:

「有時候你把拉鍊插到最底部,會比較容易把拉鍊往上拉。」

「在你要做出某件物品的造型前,有時候先把黏土揉成一顆球會有所幫助。」

「在開鎖前先轉幾次鎖的旋鈕,有時候會有幫助。」

我們喜歡說「有時候,這會有所幫助」,因為如果我們提供的資訊並沒有幫上忙,這句話也不會讓孩子覺得是自己的能力不足。

然而,這表示我們永遠都不幫忙孩子做他們可以自己做到的事嗎?相信每位爸媽都可以感受到孩子什麼時候累了,或需要你額外的注意力,或者想要耍耍小脾氣,在這些時候,幫忙他梳梳頭髮或穿襪子就會有很大的安慰效果,即使孩子絕對有能力可以自己完成這些事。只要我們清楚記得,基本方向是要幫助孩子對自己負責任,因此偶爾仍可放心享受「為孩子做事情」的樂趣。

3.不要問太多問題

「你去哪裡?」「外面」;「出去做什麼?」「沒事」。這樣的經典問答其來有自。而孩子用來迴避他們還沒準備好或不願意回答的問題,其他的防禦說法還包含:「我不知道」或「讓我一個人獨處」。

一位母親告訴我們,以前如果不問兒子問題,她會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媽媽。但現在她驚訝地發現,當她不再使用問題轟炸兒子,而是充滿興致地傾聽孩子說話,兒子反而開始對她敞開心房。

難道這表示你永遠不能問孩子問題嗎?完全不是這樣的。重點是,你要敏銳察覺到你的問題可能造成什麼影響。

注意:父母經常提問,但似乎總是造成孩子壓力的問題為「你今天開心嗎?」這對孩子來說,的確是個很大的要求!我們不僅要求他參與一個群體(學校、戲劇、營隊、舞會),而且期望他應該要樂在其中。因此,倘若他沒有,他必須去消化自己的沮喪和爸媽的失望,也會覺得是因為自己不愉快而使得爸媽不開心。

4.不要急著給答案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會問五花八門的問題:

「彩虹是什麼?」

「為什麼小寶寶沒辦法回去她被生出來的地方?」

「為什麼我們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你必須去上大學嗎?」

爸媽經常會因為這些問題而感到陷入窘境,並會立刻在腦中搜尋適當的答案,然而,沒有必要把這種壓力加諸於自己身上。當孩子問一個問題,通常已經針對答案進行過一些思考,大人只須與他互動、有所共鳴,幫助他進一步探索自己的想法。如果這個問題仍然是重要的,爸媽總是有機會在之後提供「正確」的答案。

立刻給予孩子答案,對孩子沒有幫助,比較像是我們代替他動動腦。對孩子更有幫助的是把問題交回他們手上,讓他們進一步思考和檢視:

「你在想這個啊!」

「你的想法是什麼?」

我們甚至可以重複孩子的問題。

「為什麼我們不能只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們可以讚揚提問的孩子:

「你問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幾個世紀以來,許多哲學家都在思索這個問題。」

不需要著急。尋找答案的過程與答案本身同等珍貴。

5.鼓勵孩子善用家庭以外的資源

減少孩子依賴家庭的一個方法,就是讓他知道擁有珍貴資源的廣大外在社群,正等著被人們運用;這個世界不是一個可怕的地方,當你需要幫忙的時候,就會有人給你協助。

這個原則除了對孩子有明顯的好處外,也可以讓爸媽從無時無刻的重擔中解脫。學校護士可以與過重的孩子討論合理的飲食習慣;鞋店人員可以解釋,持續穿著運動鞋會對雙腳造成什麼樣的影響;圖書館員可以幫忙孩子釐清一份艱深的研究論文;牙醫師可以說明不刷牙會發生什麼事情。很多時候,這些外在資源提供的訊息,往往就是比爸媽所說的話來得更有分量。

6.不要剝奪孩子的希望

生活樂趣大多來自於作夢、幻想、期待和規畫的過程,倘若父母為了不讓孩子面對可能因而產生的失望,所以介入阻止,那麼將會剝奪他們許多重要的體驗。

一個爸爸告訴我們,他九歲大的女兒發展出對於馬匹的熱情。有一天,女兒問爸爸可不可以買一隻馬給她。他說他非常努力克制自己,不告訴她這是不可能的,因為金錢、空間和鎮上的規定,他反而是說:「妳想擁有一匹自己的馬啊,再跟我多說一點。」然後他聽到女兒詳細地說明自己會如何餵那隻馬、幫牠洗澡和每天騎著牠散步。

只是與爸爸談論她的夢想,對她來說似乎就足夠了,她之後再也沒有強求爸爸真的買一匹馬給她。但是經過那次談話,她從圖書館借了許多關於馬的書籍、描繪馬的插畫書,然後開始存下部分的零用錢,為了有一天能夠買地給她的馬。幾年以後,她找到一份在當地馬棚的工作,在那裡她可以偶爾把她的服務交換成騎馬。當她十四歲時,她對馬的興趣逐漸淡去,有一天,她宣布要把買馬的錢拿去買一輛十段變速的腳踏車。

 

讓孩子慢慢變成自主大人的6個祕訣_img_2《怎麼說,孩子會聽&如何聽,孩子願意說》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人工受孕 黴漿菌 寒假 半夜發燒 親子出國 益生菌 月子中心 戒奶嘴 長高 孕吐 幼兒園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配方奶

特別企劃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