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兒童醫療問題,你看見了嗎?

每個孩子都是爸媽捧在手心上的寶,孩子一旦生病,家長內心總是無比煎熬。帶孩子就醫時,家長都希望孩子能獲得最好的治療和照顧,但實際上許多家長卻都曾經歷過如醫病溝通、幼兒情緒安撫、缺乏就醫科別引導等多元且複雜的問題。

台灣醫療環境對兒童的友善程度有待提升,是多年來不斷被討論的議題,過去台灣甚至未曾有一家完全獨立的兒童醫院,究竟該如何提升兒童醫療品質,捍衛孩子的醫療權益?

台灣兒童醫療問題,你看見了嗎?_img_1

衛福部日前初審通過四家醫學中心級醫院分設兒童醫院,闡明目的在提升兒童醫療品質、整合兒童醫療資源,並也提到將陸續調高兒童醫療健保給付、補助醫療資源不足地區24小時的兒科醫療服務,以提升兒童醫療照護品質與就醫可近性。

這些立意良善的措施與努力,可為兒童醫療品質帶來哪些改變?身為家長,對於台灣原本存在的兒童醫療問題,究竟了解多少?帶大家一同了解台灣兒童醫療,存在的問題與困境。

一、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偏鄉地區缺乏兒醫人力

台灣醫療資源集中在大都會地區,如照規劃中的諸兒童醫院成立後,此密集現象於大台北區更形過之,磁吸作用下將導致偏鄉地區會更缺乏兒科醫師,周邊多數醫療院所沒有夜間兒科急診服務,影響到弱勢家庭急重病孩子的就醫立即性。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宋文舉醫師說明,小孩的病症與成人不同,多數都屬急症病情變化快速,必須立即性接受正確的診斷及治療,他認為現階段政府經費應該更急著致力於兒童醫療的普及化,而非集中化,比方應要"多建醫療性的平民住宅而非少數集中於市區精華地段的醫療豪宅",才是能真正地說在照顧弱勢。並建議政府釋出誘因鼓勵年輕醫師到偏鄉地區服務,降低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問題。


有鑑於偏鄉地區的兒科醫師荒,衛福部方面則表示將補助醫療資源不足地區24小時的兒科醫療,提高偏鄉地區的就醫可近性。

二、兒童醫療人力成本高,但醫療給付卻無提高

兒科醫療需耗費大量人力資源,卻無法得到相對應的健保醫療給付,是另一項壓抑兒童醫療發展的問題。「兒科醫療所需要的人力,幾乎是成人醫療的三倍以上!」宋文舉醫師舉例:「替小孩打針抽血,如果小孩一定會哭鬧,可能需要三、四個醫護人力協助安撫,也不見得可以成功,但健保醫療給付僅照病兒的人頭數計算,不會因為是兒科醫療就支付較多的費用,如此使得醫界皆坦稱兒科就是『賠錢科』」

有多年小兒科從醫經驗的周怡宏醫師也分享:「兒科醫療的醫病溝通需要付出龐大成本,孩子無法把自己的症狀陳述清楚,需要成人協助描述,因此替一個孩子看病,等於要同時孩子、家長或其他照顧者溝通,此外,若帶孩子就診的成人非孩子的主要照顧者,無法把症狀詳實陳述,門診的時間與人力成本就變得更長、更大」。

對此,衛福部方面則表明將陸續調高兒童醫療健保給付,以確保有足夠資源進行診療,提高兒醫就醫品質。

三、缺乏分級轉診制度 醫療品質無法提升

台灣醫療體系缺乏「分級轉診」制度,配置有精密重裝備的大醫院吸收過多初診輕病患,造成醫療硬軟資源浪費,且無論輕重疾病程度皆照單全收的情況下,大型醫院看診的速度被迫加快,醫療品質當然無法維持在一定水準之上。

周怡宏醫師說明,所謂分級轉診制度,是依照病情的嚴重程度,來安排就診的醫院,例如小病先於居家附近診所就醫,初步診斷後如有需要,才轉往第二級的中型醫院,最後才是大型醫學中心。

台灣目前的狀況是由家長自行決定是否要帶孩子至大醫院就診,但到大醫院後因缺乏適當的初診過濾機制與科別引導,使其未必能至最適切的科別或醫師診療,形同資源浪費。周怡宏醫師強調,分級轉診配套措施若做好,要到中大型醫院就診必須要有醫師轉介証明,就可讓醫學中心的醫療資源得到最有效的運用、能防止過多輕病患者湧入大醫院就診的狀況。因為醫療成本及


給付的不適當: 門診收益大於住院更大於重症醫療;大醫院則多以門診醫療的收入來補貼重症醫療的虧損,此也是大小醫院都樂於多看門診的諸原因之一。

四、大型醫院缺乏就醫科別引導 家長茫然

周怡宏醫師表示,父母帶孩子至大醫院就診時,若沒有專業的人員指導該看哪個科別與醫師,會十分茫然,且也未必真正看對科、找對醫師。

周醫師認為大醫院應該要有詳細的就醫科別引導,最好的狀況是「分級轉診」制度完整,大醫院僅收從診所、中型醫院轉介而來的病人,有醫生的引薦,家長也比較能了解該看哪個醫師與科別,病兒將可以得到更完整的照顧。

宋文舉醫師則指出另一項值得關注的議題:目前台灣多數初生嬰兒,在醫院沒有新生兒科別情況下,會由婦產科負責照料,但畢竟兒科醫師才能最熟練及處理新生兒發生的問題,尤其是需要急救時,這也是間接導致新生兒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

五、兒科急診醫療照會機制不良 兒童無法得到適切診療

醫院的兒科急診醫療照會機制不良情況下,若兒科急診必須從成人科別「臨時調度」醫師看診,沒有固定的兒科急診排班,兒童將無法得到適切的診療。

周怡宏醫師認為,家長對兒童醫療的訴求很單純,希望醫院能提供便捷的兒醫照顧,例如兒醫急診醫療照會有一定的準則,讓每個到急診就醫的孩子,能夠在短時間得到適合的醫師治療,但這樣基本的訴求,目前許多醫院卻都做不到。

周醫師進一步說明,以外科而言,更需要這樣兒童專屬的醫療團隊,擁有固定的兒醫急診存在,才可及時處理突如其來的緊急兒科手術需求。兒科急診需能獨立運作,而非由成人醫療來守護第一線,才可避免有延遲或誤診醫療的狀況,甚至是來診療的急診醫師兒科專業不足的問題。

六、願意接受兒醫專科訓練的人不斷減低

因為十餘年來健保給付的影響,導至現在多數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內科、外科、婦科、兒科等四大科別服務的狀況,外加兒醫給付偏低及出生率減少,是兒童醫療另一項隱憂。「現在的年輕醫師都想要輕鬆,使內、外、婦、兒四大皆空。」宋文舉醫師認為,要改善此狀況,政府應有相對應的鼓勵措施,誘導醫師從事兒科醫療,並多培養內兒科基層醫師,有助於醫療資源平均分配。

周怡宏醫師則表示,要進入兒科醫療專業,需要投注的時間成本很大,但若修習到兒醫專科卻又無法有實質的回饋,反而會減低意願,因此,若成立兒童醫院需要更多兒醫人力,那麼相對就可以鼓勵這些醫師投入兒童醫療領域。

諮詢

宋文舉

台北榮民總醫院兒童醫學部主任

周怡宏

周怡宏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半夜發燒 幼兒園 月子中心 長高 親子出國 戒奶嘴 孕吐 人工受孕 寒假 黴漿菌 懷孕初期 益生菌 配方奶 尿布推薦

特別企劃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