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公費疫苗雖為必須性預防接種,但有一定要施打所有的公費疫苗嗎?
關於「有一定要施打所有的公費疫苗嗎?」這個疑問,在國外比較常被提及;其實在臺灣,大部分的家長都會讓寶寶施打公費疫苗,家長配合度比較高。
公費疫苗之所以成為必須性的疫苗,就是因為這些疾病都是非常危險的,只要得到了就真的會非常嚴重,所以才要用疫苗來防範。以百日咳(含在五合一疫苗內)為例,曾經在日本有幼兒打完之後(那個時代是含在三合一疫苗裡),產生不良反應,有少數幾件猝死個案發生,懷疑與疫苗相關,當時日本政府單位怕有風險,因此全面停打。結果卻因而導致300多人因為百日咳而死亡的個案,明顯得不償失,更何況當初停打還未必真正是疫苗造成的。
第二個例子是在英國曾謠傳打了德國麻疹會增加得自閉症的機率,擔心疫苗打了之後產生副作用,許多人選擇不打,所以一直到現在這些國家,像英國、日本等都還傳出有德國麻疹的病例。前陣子政府還宣導到日本旅遊前一定要施打德國麻疹疫苗,就是因為對方國家接種率沒那麼高,才要先施打疫苗保護自己。
有些人覺得沒接種疫苗好像也沒發生什麼事,打了沒感覺有受到防護,其實是因為身邊的人打了疫苗產生抵抗力,被這些人保護,所以疾病沒有擴散傳開;但是當疫情大到某個程度的時候,不打的那些人就會容易被傳染,這時疫苗開始會顯現出保護力,只保護有施打疫苗的人,保護力0分跟90分就會有差別。臺灣人一般對公費疫苗接受度普遍高,是因為臺灣的公衛做得很好,而衛生所也會定期寄明信片追蹤叮嚀。
政府會將特定疫苗納入公費施打,其實都是經過評估且投資報酬率高的,了解不打這些疫苗,一旦病情擴散會很危險;因此為何當一個國家沒有錢的時候,還要出錢讓國人接種公費疫苗,它的道理就在這裡。
Q3. 幼兒發生哪些特殊狀況才不能打預防針?可補打的時機?
幼兒不能施打預防針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是因為正在發燒或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