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養出孩子健康的性格?

當一個家庭得知懷孕消息,整個家庭成員便醞釀著即將有新成員的加入,也許興奮而期待,也許煩惱而憂愁。而這些原有的家庭成員形塑了孩子初始的社會環境,孩子跟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也漸漸成為這個孩子認識外在環境的管道。經由和他人的回饋與互動,孩子漸漸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感,以及自己的存在對他人的意義為何,同時,也從中不斷確認自己體驗到的各種情感與情緒經驗,跟他人給予自己的回饋是否一致。

【專欄】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養出孩子健康的性格?_img_1

情緒是內在需求的外顯行為

孩子打從出生開始便有各種需求同時出現,孩子隨著需求是否被滿足,會出現不同的情緒反應,藉由各種哭聲、笑容、語氣或者動作,乃至於語言等等方式表達。父母親從觀察與互動中,瞭解孩子的需求,藉由提供需要的食物或者照顧,來回應孩子的需要。雙方互動的品質和父母一開始投入親子關係的程度、父母是否理解孩子需要、回應的即時性與正確性等有關,這樣的互動品質影響著親子關係,也因而影響孩子對於外在環境的理解,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由來。

【專欄】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養出孩子健康的性格?_img_2

性格傾向是先天賦與或後天養成呢?

每個孩子天生氣質不一樣,有些孩子一大早起床就笑嘻嘻,對於事物的感受較多正面的體會,表達多半充滿快樂或者感謝等字眼,這樣的孩子很容易就吸引大人的目光,大人們也會因為孩子的笑容而感到被鼓勵,願意花更多時間陪伴,肢體動作上也會有較多的親密摟抱等等;有些孩子對事物的理解傾向細膩且小心翼翼,也相對有很多生氣、不舒服或不自在的情緒反應,新手父母親由於在照顧的角色上感到生疏,往往容易將孩子的生氣歸因於自己的無能等等,也就較容易出現沮喪、不耐煩或者自我懷疑等情緒。也就是說,孩子天生的特質也多少影響孩子與父母親的互動,父母親也會對孩子當下的各種情緒反應,有一連串主觀的歸因,也就因為如此,每個親子關係都是獨特而複雜的。

日積月累之下,孩子與生俱來的性格傾向,長期和外在環境穩定互動的習慣行為模式,便成了他的性格。換句話說,每個人因為天生的氣質,生長的環境不同,會漸漸發展出一連串慣性般的行為模式,而這些種種的行為模式在不同的時空之下,都會有些一致性,因而人們的言行有些部份可被預測,就像性格中穩定不變的成份。但同樣的,隨著成長環境的變化,以及所知所學逐漸複雜,人們發展出多樣化的行為以適應環境,然而多樣化也就增加了預測的困難度,是性格中多變的一面。

依附關係,是孩子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型

如果,孩子和主要照顧者(通常是父母親)的互動能夠讓雙方都滿足且愉快,那麼孩子就會對外在的環境產生信任。這是因為當他的需求得以經由互動滿足,他會也比較願意提出要求,並且更有機會表達善意,別人也因而容易瞭解他,並給予期待中的善意回應,這也就是發展心理學中所提到的健康依附關係。依附關係是未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型,也就是說,孩子養成過程中,經由和爸媽的互動學習到以後與他人相處的能力,如果成長過程,父母與小孩雙方都得以滿足,那這樣的關係就會形成正向的循環。

【專欄】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養出孩子健康的性格?_img_3


父母情緒穩定性影響孩子性格養成

通常父母親的情緒穩定,對孩子而言比較容易預期父母的反應,也就比較容易對親子關係的感到安全。父母親的這些穩定度,來自於內在身心的平靜,也建立在外在環境的安全無虞。因此,對孩子而言,父母親如果性格成熟度高,對於各種發生在身邊的事情都能妥善處理與反應,不但提供了穩定足以預期的言行,也同時示範了父母親適應生活的有效方法。這樣的示範在生活中潛移默化,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常常會是孩子將來因應生活的基本模式。

【專欄】如何建立親子關係 養出孩子健康的性格?_img_4

相反的,如果父母情緒容易起伏,對於孩子要求的反應總是不一致,可能因為小事而有了很大的轉變,小孩便無從得知父母將有什麼反應,甚至認為自己的存在惹爸媽生氣,他也因此必須多花力氣揣摩父母親,不論是為了自我保護或者需求的滿足。倘若幾次嘗試仍得不到需求的滿足,孩子或許不再要求、或許用更為強烈的表達方式,為了引起他人注意以正視自己的需要等等,這樣的互動久而久之,孩子便可能衍生出各種問題行為。這些問題像是誇張的情緒、言行不一致、慣性說謊、偷竊、搗蛋,甚至自傷或傷人等等,問題行為的背後多少透露出孩子的需求,以及長期以來家庭互動的困境,導致親子關係在惡性循環中膠著。

曾經見過一個例子:一國二學生,在學校遭受霸凌而反擊對方,學校老師因他與同學打架而處罰他,他父母親聽說孩子被列為問題學生,覺得沒面子,也認定是孩子與人滋事,回到家就再痛打一頓以喝止孩子在學校的偏差行為。但整個過程沒有人真的問問他事情發生的經過,雖然他表面上裝作不在乎,也在第一時間拒絕了表達自己的難過,但其實沒有人有耐心對待他,並且提供給他足以解決生活問題的困境,長期以來他對父母與學校失去信任,認定大人都是一個樣。然而,過去父母親對他的草率態度,其實也間接形成他的自我概念:「我是一個不夠好的人,不值得別人好好對待」。父母親也許因為忙碌於生計、也許因為家醜不外揚而選擇教訓孩子以示負責等的包袱作祟,更可能是過去所學的教養方式,就是打罵教育,所以,在親子關係的經營中,總是重複著惡性的循環。他對父母親言行的不以為然,卻也是他拿來衡量自己的依據,雖然可笑,他卻也找不出別的方式重新定義自己的價值。

關鍵在信任關係的經營

破解這樣的惡性循環,往往得將孩子放在一個信任關係下,體驗「重新長大」的過程。就像是孩子遇到一個熱忱且耐心的教育者、或者有經驗的治療師,在一些互動相處的經驗中,學習回看自己的行為,並且得到適當的回饋等,孩子從中再次定義自己的價值,學習處理衝突與情緒困擾等,開始與他人產生正向的互動循環。當然有的時候,父母親的成長與改變也會對孩子的困境有所幫助,有的時候這樣的改變會有互相療癒的效果,幫助孩子與父母親雙方,找出不一樣的人生價值,有能力建立長期穩定而親密的人際。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人工受孕 黴漿菌 寒假 半夜發燒 親子出國 益生菌 月子中心 戒奶嘴 長高 孕吐 幼兒園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配方奶

特別企劃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