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困難的孩子有最好的起步

當發現孩子是遲緩兒,甚至是障礙者時,「震驚→否認→拒絕→期待→沮喪→接納」是早療專業人員經常掛在嘴邊的早療家長心路歷程,但家長面對的實際困難,遠比這些字眼更多、更尖銳。

讓困難的孩子有最好的起步_img_1

一起了解孩子的困難

「我的小孩剛滿三歲,還只會說單字,例如:媽媽、爸爸、水,頂多會跟著卡通哼唱著聽不懂的歌詞。他最近開始上幼稚園了,老師在第一週結束後就告訴我,他的學習能力似乎較同儕慢,同一件事要教很久他才學會一點點,別人與他說話時他經常不看人,而且在學校裡他幾乎都不說話…。他之前由爺爺、奶奶照顧,沒有太多跟別人互動的經驗,但是她與我相處時,我叫她做什麼(例如:把東西拿去垃圾桶、鞋子脫掉、東西要放在哪裡…)都OK,學校老師認為他的發展有些遲緩,要我帶去做鑑定,不知我家小朋友是否真的為發展遲緩的小孩…」,這是在心路幼兒發展網站上育兒討論區一位家長提出的問題。

 在心路我們常會接觸很多像這樣憂心的家長,「我的孩子為什麼發展的比別的孩子慢?應該不是太嚴重的問題吧?要看醫生嗎?會好嗎?…」,原本對孩子充滿期待,不能相信孩子可能有問題的家長,一方面對帶孩子到醫院檢查會有恐懼感,彷彿去求醫就承認了孩子真的有問題,也不知道該掛哪一科?哪些醫院有在做評估?而另一方面,又懷著期待,希望孩子只是「大隻雞慢啼」,很快就能趕上來。這樣一再猶豫蹉跎,對孩子和家長都是漫長煎熬的過程。

 在早療觀念還沒有啟蒙的二、三十年前,這樣的痛苦更甚。心路基金會宗景宜執行長,提起30幾年前重度自閉症女兒哲如的確診過程,就像在黑暗中孤獨的摸索,哲如嬰兒時期的肢體發展雖較緩慢,但還是慢慢學會了翻身和坐等動作,但她就是不理人,對外界事物沒有反應。一到診間醫師從基礎的眼睛、耳朵等接觸檢查,看到哲如對聲音沒反應,於是都判定為聽障,當時大家並不清楚自閉症是什麼?但做母親的心裡知道孩子不對勁,卻無法得到答案。

 因為走過那一段「辛路」,知道家長的無助,為了幫助家長更早掌握孩子的發展情形,讓發展遲緩的嬰幼兒能盡早接受早期療育,於是「幼兒發展篩檢」計劃是心路從早期到現在,一直很重要的推展工作之一。

 運用心路在幼教、特教、社工及復健治療等面向的整合專業人力,心路在八○年代就積極展開了發展篩檢和早療宣導的行動,例如在國父紀念館廣場,我們搭起帳篷像辦園遊會一樣,讓孩子們在過五關斬六將的遊戲過程中,同時完成認知、粗大動作、精細動作、語言和社會互動

能力的完整初篩,發現有疑似發展遲緩問題的孩子就建議家長帶孩子到醫院,做進一步的鑑定。而家長也能輕鬆獲得幼兒發展指標的資訊,與專業人員面對面得到解答,了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為了宣導早期療育,心路可說是多管齊下,製作教學影片、出版傳單、雜誌,還有下鄉到幼托園所做篩檢,就是希望讓家長可以透過不同的管道、不同的工具來了解孩子的發展情形。在網路時代,心路也投入龐大心力建構「幼兒發展網站」,讓家長、保母、幼教老師等幼兒照顧者,可以隨時隨地監測孩子的發展狀況,並獲得正確的幼兒發展知識。

就是這樣一步步耕耘,台灣的早療推廣逐漸在愈來愈多團體共同努力推動之下,讓更多發展困難的孩子被看見、被理解、被幫助。

 一起面對未來   

當發現孩子是遲緩兒,甚至是障礙者時,「震驚→否認→拒絕→期待→沮喪→接納」是早療專業人員經常掛在嘴邊的早療家長心路歷程,但家長面對的實際困難,遠比這些字眼更多、更尖銳。

 一位自閉兒的媽媽是老師,她始終拒絕心路社工打電話到她任教的學校,因為她不知道,如果學生家長知道她的孩子是自閉兒,會怎麼評價她?一位家長在詢問早療中心的入學事宜時,劈頭就問:「娃娃車上寫的是什麼字?」,因為他不忍讓家裡的長輩發現寶貝孫子在早療中心上課。心路兒童發展中心的楊秀敏主任常會接到家長來電,劈頭就說:「我的孩子不會坐、不會站、不會走、不會自己吃飯,也不能自己上廁所……,你們收嗎?」接到這樣的電話,楊秀敏常會很心疼家長,因為她也是過來人,也擁有一個腦麻兒,她知道,在打這通電話之前,家長可能早已接受過無數次震撼教育和各種拒絕了,像心路這樣以招收中重度障礙孩子為優先的早療中心,往往是家長最後的選擇,「我們有必要讓家長感受接納,對孩子懷抱希望。」楊秀敏說。

面對每位初踏入早療中心的家長,工作人員必須更有同理心來提供支持,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和孩子並不絕望,當他們有勇氣面對孩子的困難

時,我們就能一起計劃、落實孩子的療育課程,給孩子最好的起步,我們相信有計劃的療育,孩子都會有所進步,而這些進步也必須持續的和家長溝通,讓他們知道進步背後的意義和價值,使他們對孩子的未來有合理的盼望。

 一起看見孩子發展的優勢

什麼是合理的盼望?當服務團隊的療育計劃與家長期待不同時,要怎麼辦?

 「家長總是最重視孩子不能的部份,我們也往往最難開口跟家長說明孩子的限制。」楊秀敏說腦麻孩子的家長總希望孩子會走路;自閉兒的家長希望孩子會跟人正常的對話和互動;唐寶寶的家長永遠相信孩子的認知能力可以更好…。

 「家長的焦慮需要被同理,碰到家長對孩子的學習有不合理的期待時,工作人員不要急著把專業端出來,要鼓勵家長看孩子『能』的地方,告訴家長用什麼更有效益的方式來協助孩子。」在都是腦性麻痺孩子的心路兒童發展中心,楊秀敏看到許多腦麻孩子即使在成長過程中花了80%的心力去訓練走路,但到了青春期,卻開始出現肌力退化的情形,甚至衍生了其他健康問題,對孩子而言是很難接受的重大挫折。

 早療社區資源中心的張馨云組長,自從承接台北市大安文山區的早療個案管理工作後,接觸了更多早療機構外的家庭,深深感受到,家長面對孩子的狀況常有許多的痛苦與壓力,以至於眼中很難看到孩子的能力。她曾經遇過一位使用胃造廔的孩子,媽媽始終希望孩子能夠儘快以口進食,不再仰賴廔管灌食,為此常與療育人員在療育目標上持不同意見。在一次會談中,社工忍不住問媽媽:「如果孩子一直不能拿掉管子呢?」,結果媽媽當場放聲大哭,但也從這次談話後,媽媽逐漸想開,願意朝提升孩子其他能力方面也多做努力。

 前兩年,曾有一位智能正常的腦麻孩子,想要在上小學前學會使用電動輪椅,因為若能自己操控輪椅,就可以自由移動,不必仰賴別人幫他推輪椅。但家長抗拒,還是期待孩子學習走路,一方面也是擔憂空間有限和電動輪椅的費用,但在經過三方溝通後,家長決定支持孩子,結果成效很好,孩子得到行動的自主權之後,變得更開心,更有自信。

孩子的能力需要被看見、被肯定,心路副執行長林麗英這些年來常會對專業人員和家長說,「我們如何看待孩子的成長進步?在實務上,我們常看到,腦性麻痺孩子的進步往往不在粗大動作,而是在認知和互動;自閉症孩子的進步往往不在語言,而是在生活自理;唐氏症孩子的進步不在認知,而是在動作」。以孩子的強項做為基礎,必然可以帶出其他功能的進步,家長和專業人員不要太設限,不要過於專注在孩子的不足處,這就是優勢觀點的運用,更是對孩子最真誠的接納。

讓困難的孩子有最好的起步_img_2《愛的好天天》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幼兒園 戒奶嘴 益生菌 長高 孕吐 人工受孕 黴漿菌 親子出國 尿布推薦 寒假 月子中心 配方奶 半夜發燒 懷孕初期

特別企劃

【生活家電】SHARP夏普 無孔槽變頻洗衣機潔淨抗菌、省水、洗淨力一次滿足
【生活家電】SHARP夏普 無孔槽變頻洗衣機潔淨抗菌、省水、洗淨力一次滿足

【生活家電】SHARP夏普 無孔槽變頻洗衣機潔淨抗菌、省水、洗淨力一次滿足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媽咪投票趣

清明會帶小小孩一起去掃墓嗎?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