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陳藹玲:培養孩子吸收、表達、思辨

陳藹玲,擔任「富邦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期關心青少年、媒體等社會議題。今年三月,她發起「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號召許多知名藝人、社會人士,一同加入監督核電廠的行列。

【專訪】陳藹玲:培養孩子吸收、表達、思辨_img_1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

陳藹玲是4個孩子的母親,第4個孩子翰翰,在她懷孕5個月時,產檢時發現有「腦部發育不全」的問題,然而,她毅然決然地生下這個孩子,積極正面地與孩子一同成長。

面對抉擇時,使她對生命,又有更進一步的思考,她說,我們一直覺得「人定勝天」,但我們不應該把「人」的角色無限放大,甚至像「上帝」一般,可以決定萬物的留存與否。她認為翰翰儘管有腦部發育不全的問題,但被生下來、活著,仍然是翰翰的機會,這個機會,有著無限可能,她無法排除所有的「可能性」。

【專訪】陳藹玲:培養孩子吸收、表達、思辨_img_2

同時,她也提到,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不是父母的附屬品,更不是父母擁有的東西,她尊重翰翰的到來,也把翰翰當作自己對於生命的實踐,儘管翰翰出生後經常出入醫院,但她從未後悔,她說「這是個她和孩子的lesson」,也就是人生必須面對的課題。

此外,陳藹玲認為政府針對早療的福利措施,這幾年進步很多,但大部分只照顧到都會區的孩子,偏鄉地區並不完備。因此,她在兩、三年前發起募款,開動「早療巡迴教育車」,她形容「早療車會上山下海,一年就可以跑台灣10圈」,而早療車帶著語言治療師、物理治療師,以及醫師,給予偏鄉的孩子協助。

【專訪】陳藹玲:培養孩子吸收、表達、思辨_img_3 

核電問題不能留給下一個世代

談起少子化,育有四個孩子的陳藹玲認為,整個世代相較於過去,是比較不安的,這一代的年輕父母比較焦慮,如果家長覺得孩子沒有好的未來,可能只生1、2個,甚至不願意生孩子。

那麼,不安與焦慮的來源又是什麼呢?

她以核電廠為例,聊起今年三月成立的「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她的出發點是「愛孩子」,期待能夠建立一個資訊平台,揭露真實,解決現在民間與政府間資訊不對等的問題;她說,我們不是要大家馬上來「反核」或「廢核」,而是從關心開始,從保障下一代的安全開始。

【專訪】陳藹玲:培養孩子吸收、表達、思辨_img_4


她強調,一定要正視核能問題,核能問題並非核四不商轉就結束了,即使台灣現有的三座核電廠全部臨時除役,仍有核廢料的問題,等著我們去解決;她形容核能問題是「尾大不掉」,要從現在就開始思考因應的措施,像是如何處理核廢料,並且讓民眾知道輻射的影響,以及如何保護自己。

(編按:「除役」指核電廠關閉時,需另外建造貯存廠,儲存置放於核電廠內的「燃料棒」等高階核廢料,目前蘭嶼所存放的,為低階核廢料,目前全世界並未有任何一個國家成功除役)

法國的電力來源,核能佔75%,然而,法國的能源政策走向是「2020年要降低到50%」,她說,台灣目前核能發電佔電力來源約10%左右,連法國這樣佔50%的大國,都願意制定這樣的政策,而當全世界有六分之五的國家不用核電時,為什麼我們要用?

【專訪】陳藹玲:培養孩子吸收、表達、思辨_img_5

她也提到,台灣有很多天然資源,有黑潮、洋流可利用,作為發電來源,但是,台灣的能源政策,並不鼓勵發展再生能源。與總統的會面中,她提醒,「很多事情是有政策自然就有辦法,包括台北市過去『垃圾處理費隨袋徵收』政策,當時沒人看好,但因為『堅持一個對的政策』,現在成功減少垃圾量。」 (編按:對能源政策有興趣的讀者,可至經濟部能源局下載資料)

尤其考慮到未來核電廠除役,還要蓋一個除役的東西,必須一直丟錢進去,把這除役成本算進核能發電中,陳藹玲直言:「這一點都不便宜耶!」

另外,她也反駁發展核能可以「減碳」的論述,她提出國際能源總署(IEA)的數據,「台灣人每人用電量是全世界第11高,1990~2009年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全世界第8增加大戶。」並且質疑這20年來,有三座核電廠在運作,但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未因此減少,減碳與否,從數據即可不證自明。

而許多專家認為核電事故風險非常低,她認為就算只有百萬分之一、千萬分之一,一旦發生事故,風險就是百分之百尤其核廢料的半衰期達24000年,她希望能夠確保「在我們這一代走掉後,還能讓下一代是安全的」,她說,我覺得任何問題都需要經過討論,也相信台灣2300萬的人口,不一定每個人看法都一樣,所以,必須把所有的資訊都攤開來,讓我們都可以在得到一個公平的資訊環境下,做出一個大部分的人都可以接受的決定。


培養孩子「表達、吸收與思辨」的能力

談到吳寶春事件,她認為,媒體可以查證、表述的更清楚,尤其台灣是一個「潛碟型」的社會,很多小議題丟進去,就「滾」起來了,而且台灣媒體競爭很激烈,為了收視率,就會下重藥、腥羶色,我們很難要求報社、媒體自律。 (編按:各家媒體報導吳寶春欲攻讀EMBA,然因學歷問題,遭國內知名大學拒絕,又傳新加坡大學特別派人來台為吳寶春舉行面試,引發社會廣泛討論,後發現各家媒體詮釋與事實有所出入)

她建議,爸爸媽媽在家中可多和小孩討論時事,千萬不要因為考試不考就不談,她說,「這反而是你的孩子未來最需要的,這在培養孩子最根本的能力—表達、吸收與思辨。」她也提醒,父母親和孩子討論前也要做功課,不能只要求孩子。

【專訪】陳藹玲:培養孩子吸收、表達、思辨_img_6

像前一陣子,當陳藹玲面對抹黑、攻擊時,就會和孩子討論。

對話是這樣的:
陳:「你們會不會心疼媽媽啊,覺得媽媽很可憐啊?」
孩子:「沒有啊,其實你該有心理準備,做這件事情時,你應該就知道後果啦,而且你也不用擔心,這些東西都是一時的啊。」

這就是陳藹玲的教育,孩子有足夠的能力判斷資訊的對錯,並且發展出自己的一套看法。

【專訪】陳藹玲:培養孩子吸收、表達、思辨_img_7

專訪過程中,陳藹玲有句話讓人印象深刻。

她說:「我很喜歡做媽媽。」

這是一句相當有力量的話語,除了照顧自己的孩子,她推己及人,關心整個社會的孩子;她以媽媽的角度面向社會,並且創造公共議題討論的空間。

這就是「母親」––陳藹玲。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長高 半夜發燒 配方奶 月子中心 幼兒園 戒奶嘴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人工受孕 親子出國 黴漿菌 寒假 孕吐 益生菌

特別企劃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