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也不對-為什麼人們喜歡批評別人?

小藍:「小橘真是個爛人。」

小綠:「你自己又好到哪裡去了?」

從小綠這句話裡面可以看出什麼呢?

罵人通常暗示自己比較好。既然如此,當然盡量罵囉。

沒錯也不對-為什麼人們喜歡批評別人?_img_1
圖片來源/Pixabay

問題──

「小花真的很笨耶!」只有聰明的人才有資格說這種話,所以,大家都會認為說這句話的人很聰明嗎?

哲學思考──

「多讚美、少批評。」

這段話常常被用來當作座右銘,時時自我提醒。需要這麼做是因為在人性的正常情況下,我們比較容易去批評別人而較少讚美。就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需要提醒自己多吃飯或是多睡覺,因為一般狀況我們就會多吃多睡。只有在正常情況下會缺乏、或是做錯的地方,我們需要不斷注意。就像是「多喝水」。

另一個常被使用的類似座右銘是:「嚴以律已、寬以待人。」

意思是說,我們應該對自己嚴格一點,對別人多多寬容。相同的理由,如果大家自然而然就會這麼做的話,這就不會變成一個座右銘了,因為,正常人性驅使下,我們都會是「寬以待已,而嚴以律人」。

若真的想要克服這個人性障礙,光靠座右銘的自我叮嚀其實用處不大,因為,用一條條行為規則是不能改變人性的,在情緒作用驅使下,我們會不斷違背規則,久而久之,就不想再理會這個座右銘了。

我們最好想辦法了解一下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狀況發生,其人性基礎究竟何在?當我們內心的自我省察能夠看見其背後的運作機制時,或許就比較容易做到我們期待的改變了。

首先,人們的認知有個特色,我們比較容易發現「不正常」的情況,對於「正常」的情況則容易習慣而忽視。舉例來說,你每天從家裡出門到學校或是到公司的路上,沿路景色基本上都沒什麼改變,而你也就不會把注意力放在這些東西上面。但是,如果路上有一棟建築物在一夜之間被漆成另一種顏色,那麼,這種不正常狀況容易引發我們的注意。但久而久之,在我們習慣將之當作是正常之後,就又開始忽視。

這樣的認知習慣讓我們比較容易發現別人的錯誤,而較少發現別人的對處。理由很簡單,「對處」經常只是一個不被注意的正常狀態;而「錯誤」卻是會馬上引發注意力的不正常狀態。

當每一個員工、主管、學生、或是老師在遵守其應該遵循的規則做事時,我們不會特別注意到,因為這樣「很正常」;但是,當有一點點違反規則的情況發生時,我們的注意力就會馬上被喚醒。

舉例來說,如果某一個學生每天都準時來學校上課,從不遲到,到了學期末,這位學生可能會覺得自己太了不起了。回想曾經遇到的塞車、不想起床的寒冬、以及跟男友分手的心情低落等等,都沒有打敗她準時上學的決心。但是,反過來說,老師卻不太會注意到這位學生的這些「看不見」的努力,因為,準時的人每天都是多數,屬於「正常」狀況。反過來說,某個人的某一次遲到或是很少缺席的人偶爾一次缺席,卻會馬上引起注意。如果這位學生為了不遲到曾經費盡千辛萬苦,但卻在一次因前一晚唸書太晚睡過頭而遲到,當她被老師罵「沒有時間觀念」時,這位學生怎麼會覺得公平呢?過去的這麼多努力完全被一次無心的過失給否定了。如果老師的想像力能讓自己看見這些原本看不見的努力,或是學生可以認知到其實老師是看不見,而不是否定她過去的努力,那麼,情況就會好很多。

【思路】

人們習慣把許多看不見的、想不到的,都當作是不存在的。這種認知型態在日常思考中稱之為「訴諸無知的謬誤」。只有當人們啟動理性之光,用思考代替眼睛,照亮看不見的世界,才能跳脫這個侷限。

這種認知作用常常讓許多新手老師感到很挫折,「為什麼學生們都這麼混啊!」實際上混的並不見得是多數,但是「混」的不正常狀態卻最會引發注意力,而認真的「正常狀態」卻容易被忽略。有經驗的老師可能會慢慢把注意力轉向認真的學生,學習忽視「混」的不正常狀態,如此一來,教學的動力就會逐漸復甦了。

當然,特殊的好表現也會引起注意。例如,如果某位一向被認為能力較弱的員工竟然談成一筆大生意。這個意外一定會得到許多讚美。然後,大家開始對他刮目相看,把對他的能力期待向上提升。如果這個員工持續優良的表現,讚美的聲音卻會漸漸降低,因為,這慢慢變成「正常」狀況了。但相反的,如果未來某筆生意沒談成,反而會變得「不正常」而被批評。所以,在職場上,能力愈強的人、表現愈好的人,其壓力反而更大。因為,他的「正常」好表現已經無法引起注意,若要獲得讚美,必須不斷超越。但只要有一點點不是這麼好,就馬上會被批評或是否定。就像功課愈好的學生壓力反而更大。想要保持在高點,所要付出的代價是非常高的,但是,掌聲卻相對稀疏。

這樣的人性思考習慣讓人難以被讚美卻容易被批評。也因為我們常常會因為「習慣」而忽略別人的好,但卻因為看得見自己為了保持一個優點所付出的努力,因此會不斷看見自己的優點。所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就能夠稍微平衡一下這種認知上的缺憾了。

然而,如果我們可以開始學習用不同的眼光看人,讓想像力深入到別人遇見的各種可能問題,開始在別人的「正常」行為中發現優點,例如,「你怎麼有辦法都不遲到啊!一定克服了很多的困難吧!真是太了不起了。」那麼,我們的視界將會很不一樣,也較容易發現更多別人值得讚美的事情,就像容易看見自己的優點一樣。

針對人們喜歡批評別人方面,還有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可以透過自我內省發現:「即使看見別人的優點,我們通常也不太樂意說出來,尤其面對有競爭關係的對手;但當我們看見別人的缺點,卻通常很開心指出來。」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台灣的學術論文發表會上,場下的人集中注意力尋找別人有什麼錯誤,連芝麻蒜皮的問題都不放過,但眼睛就是不去看別人的論文裡有什麼有趣的新見解。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裡牽涉到一個認知上的自然推理。當我們讚美別人時通常會牽連到一個觀點「我不如他。」而當我們批評別人時,則暗示著「我比他行。」在這樣的認知作用下,許多人自然比較喜歡批評而較少讚美了。

【論證】

批評別人暗示著自己比較好。讚美別人暗示著自己比人差。

為了行銷自己,又不方便明講,於是選擇少讚美、多批評。

所以,許多人自然而然經常批評而很少讚美。

這個置入性行銷的方法或許有點用處,但代價很高,因為,人們基本上不喜歡那種喜歡批評別人的人。

當一個女人罵另一個女人不知廉恥時,那就表示自己很知廉恥;當一個男人嘲笑另一個男人很笨時,就暗示自己比較聰明;當某政治人物批評另一個政治人物無能時,就等於宣示自己能力較強;當一個學生在老師面前批評另一個學生很混時,那就暗示著自己不混。反過來說,當某個人讚美另一個人修養很好時,常常表示自己的修養沒這麼好。在這種認知作用下,人們當然喜歡批評而不愛讚美了。

當然,這樣的作用是僅針對那些渴望受到大眾肯定的人才會產生的心理效應。對於很了解自己,或是對自己很有自信的人來說,由於這類人不需要依賴別人的看法來肯定自己,他們自然也就不會特別去做大力批評別人的事,同時也不會壓抑去讚美別人。所以,自信心強的,不太會去批評別人。而愛批評別人的,反而是那些比較沒自信的人。

然而,這種認知作用還有一個特殊的狀況。當自己的某個優點已經被公開肯定的情況下,讚美別人就不再是暗示別人比自己強了,相反的,反而變成「我比那位很行的人還要更強。」例如,當一個諾貝爾獎得主讚美別人很聰明時,這會讓人認為他慧眼識英雄。當一個公認的美女讚美別人美麗時,這讓人覺得這個美女又美又有眼光。所以,當我們看見許多知名人士很謙虛的讚美別人時,這不見得表示他們真的很謙虛,因為在這樣的行為中,他們獲得更多。真正可貴的,應該是那些發現競爭對手真的比自己強,而且又大方說出口的。

小結──

我們自然而然會看到自己的優點,也自然而然會看到別人的缺點。若想讓自己的認知更接近事實,就必須時常「刻意」去找自己的缺點,以及別人的優點。若做不到這點,那就盡量做到「少批評、多讚美」。這樣做至少可在人際關係中,稍微掩飾自己某方面的無知。

沒錯也不對-為什麼人們喜歡批評別人?_img_2《這樣想沒錯但也不對的40件事》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人工受孕 孕吐 益生菌 懷孕初期 半夜發燒 黴漿菌 幼兒園 配方奶 戒奶嘴 月子中心 長高 親子出國 寒假 尿布推薦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