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好動不專心,就是過動?

「過動兒」如果沒有被發現,往往被當成不聽話的壞小孩,可能在家中或學校受到嚴厲的管教,但對他們而言,並非是故意不聽,而是由於大腦方面的缺陷而無法達到大人們的要求,長期下來,會形成他們與大人關係的惡化,加上課業成就受阻、人際關係不佳,會讓這類孩童在成長中衍生出其他問題,如憂鬱或反社會等傾向。因此,可別以為孩子只是比別人好動、頑皮而已,最好帶著孩子向專業醫師求助,以免衝擊往後一生。

孩子好動不專心,就是過動?_img_1
圖片來源 / pixabay​​

王小弟從幼稚園起,就被園長抱怨規矩差、慢半拍,王媽媽被老師要求帶他去復健科學畫畫、攀岩。兩個月後,情況仍未改善。上小學後,王小弟不僅上課愛講話,隨自己高興就起來走動、翻箱倒櫃,更常因拖拖拉拉功課寫不完,惹得學校老師快氣炸了,甚至威脅他如果再不乖,就要報警。

到了三年級,他出言頂撞老師,被賞了一巴掌。五年級時,因為霸道地要主導遊戲,與同學吵架,還打傷了同學的頭。老師建議王媽媽,要帶孩子到兒童心智科就醫,終於確認診斷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開始治療。這一拖,孩子的狀況如雪球愈滾愈大,長達七年時間,才獲得正確治療。

平均30人班級 有一過動兒

像王小弟這樣罹患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孩子,推估全台灣至少20萬名。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張學岑指出,台灣與國際的盛率相當,約在八到十%,平均一個30個人的班級,就可能有一位過動學童,男童罹患比率為女童多,不過真正接受治療的卻很少。

「過動兒」在精神疾病診斷及統計手冊(DSM IV)中,正式名稱為「注意力不足(缺陷)/過動疾患」(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簡稱ADHD,以不專注和衝動為診斷的主要症狀。主要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因此大致可分三個亞型:有注意力缺失但無過動(又稱ADD)、有過動但無注意力缺失(ADDH),以及兩者都有的混合型(ADHD)。

或許你會認為,每個人多少都會有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台安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黃國洋表示,與正常的小孩相比,過動兒的注意力「短」很多,通常不到十分鐘就無法集中注意力,一般小孩則可達30分鐘以上;而且這類孩子上課常常坐不住,無法自我控制的起來走動。由於他們通常欠缺多方面的思考而行動,易受外界刺激所影響,常會粗心犯錯、情緒易怒、易與同學起衝突等。

孩子好動不專心,就是過動?_img_2平均每30個人的班級,就可能有一位過動兒,男童罹患比率較高,不過真正接受治療的卻很少。

 

起因不明 須由醫師評估診斷

 

張學岑說,造成「過動兒」的真正原因並不清楚,醫界目前認為,過動兒是因細微腦部功能障礙所引起。至於為什麼會有過動症,遺傳傾向、產程缺氧、胎內感染、黃疸過高、頭部損傷等,都是可能的原因,但並非普遍能解釋每位患者的情況。過動症候群是自小就有的行為問題,比較嚴重的,有的母親在孩子還是嬰幼兒時,就可察覺到他比一般孩子好動。在門診中,最小的患者是三、四歲,但大部分都是上小學時才被師長注意到而就醫。

在診斷是否為過動兒前,謹慎的評估與診斷相當重要。黃國洋認為,確定為ADHD必須由醫師完整臨床評估,包含各方面的資料收集,實際與孩子對談、觀察孩子的行為表現,需要多次門診觀察評估孩子狀況,例如是從小就有相關症狀出現,或只是階段性行為表現。必要時,還會搭配智力測驗、學業成就,或注意力測驗的結果來輔助辨別。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評量表,僅可作為家長自我篩檢的參考。」他說,正常的診斷程序,主要是家長與醫師的面談、家長與老師須填寫兒童行為問卷調查表,及針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的評估的相關問卷,更謹慎的方式是將兒童成績單、生活記錄表、習性檢查意見表及聯絡簿等,一併納入參考。

根據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透過衛教活動執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治療調查發現,超過五成家長在發現孩子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症狀後,拖上一年才就醫,甚至有家長從懷疑到就醫總共花了12年。當醫師建議用藥時,仍有一半的家長遲疑至少六個月以上,甚至有家長表示,光決定用藥,就考慮了四年半。

孩子好動不專心,就是過動?_img_3拿下奧運游泳金牌的美國「飛魚」菲爾普斯,也曾是個讓師長相當頭痛的過動兒。

 

常錯過早療 就醫率仍偏低

 

張學岑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是兒童青少年精神領域中,治療效果最顯著的疾病,若能早期積極的以藥物合併行為療法來幫助孩子,就能盡早開始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矯正過去不好的生活習慣。但國內患童就醫率偏低,可能與家長本身認為「注意力不足、過動」根本不是病,只要長大自然就會好,也因此影響孩子接受專業治療的時機。部分家長則擔心藥物傷身,認為能不要用藥就不要用,但事實上,藥物的副作用影響程度有限。

目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以症狀治療為主,以中樞神經興奮劑作為主要藥物,至於所顯現的副作用,通常輕微且透過劑量調整便能改善。以常見的食欲不佳為例,臨床醫師會透過暑寒假、周末暫時停藥,來調整孩子的食欲,極少會發生嚴重的副作用。然而,當藥物治療一段時間達到緩解的狀況後;也就是說,已不符合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診斷定義、或僅有極少或無症狀的情況,醫師會視情況逐漸調整用藥量。「不需要一輩子吃藥,但千萬不可貿然自行停藥。」這是心智科醫師一致的答案。

根據國外研究結果,隨著孩子成長,過動症狀會逐漸減輕,到了青少年時期,過動現象明顯消失,有三分之一的病童可恢復為與正常人一樣,但三分之一的注意力不集中及衝動仍然存在;另外三分之一的病童,則因長期有一些學習與管教問題,會併發各種反社會規範的行為問題,造成家庭與社會的困擾。另外也有研究指出,這種人比正常兒童長大後有較多的情緒問題。

嚴重造成學習遲緩 在校被霸凌

黃國洋解釋,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在七歲時,症狀侷限於單純的過動、衝動、注意力不足,造成其學習上的遲緩,以及喪失自信或自信低下;如果不處理,拖延到11歲時,症狀就變成混亂行為、學習障礙及社交技巧問題,人際關係不好、受同儕排擠;常遭責罵、不易管教、親子關係緊張。

「若持續不治療直到13歲,甚至拖到成年,症狀演變更複雜。」他說,孩子因為在學校無法獲得認同,只能向校外尋求出口。在男孩身上可能出現較多的對立反抗、挑戰權威、品行混亂、學習障礙、甚至出現退學、犯罪、成癮,或其他反社會規範的行為等,女孩則比較常見憂鬱症與焦躁等狀況。將來出社會後,這類人因為注意力不集中,無法完一件事,被解雇的機率也大增。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調查也發現,約有半數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小孩,在學校會被欺負或被取笑,也有人會欺負或取笑其他同學。高達六成家長都曾因處理小孩在校的衝突事件,而必須與老師協調溝通,甚至還需要與校方、輔導室與其他家長、主治醫師進行協調會議。交叉分析發現,拖越久治療的孩子,最容易在學校受欺負取笑、也容易受到老師的負面言語及舉動。

藥物搭配行為治療 須師長配合

張學岑認為,只要學齡以上的孩子,所顯現的症狀已嚴重妨礙到學習、學校適應、人際關係及人格發展,或嚴重影響家人作息時,可使用藥物來減輕症狀,而這類藥物不會成癮,也不會影響生長發育。

如果在學齡前(四歲以下兒童)或症狀較輕的,初期則不用藥物治療,而以行為治療、生活安排或感覺統合治療來處理。通常會建議家長可先試試其他介入的方法,比如父母養育過動兒的技巧訓練,除非孩子的問題已經很嚴重,而家長又無法參加類似的訓練。

黃國洋強調,過動症的治療除了藥物外,還包括行為治療、課業輔導、生活安排以及感覺統合治療等,尤其家長與老師的協助相當重要,配合行為修正的技術,加強與多鼓勵其正面行為,以減少孩子挫折與自卑感,而這些對於小孩未來的人格發展有很重要的影響,只不過這些方式要見到效果,必須花較長時間才能顯現,而且需大量人力多方配合。提醒家長,若有相關的問題,最好還是到醫院詢問兒童心智科或兒童精神科專業醫師。

ADHD症狀有哪些? 

1.注意力不集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去完成一件工作或遊戲;例如上課不專心聽講,一有什麼聲音或刺激,就馬上分心被吸引;或做功課做做停停、拖拖拉拉,因注意力不集中,常忘記該做的事,或需要帶的東西等等。

2.活動量過多:大部分的人對過動兒的評語是活潑好動、調皮搗蛋。換句話說,他們無法好好地靜坐在椅子上,不是動手動腳,扭動身體,就是坐立不安、干擾他人,或跑來跑去、跳上跳下,嚴重者靜不下來,不能從事靜態活動,上課時會離開座位等等。

3.行為衝動:常不經思考就行動,不考慮是否適當或危險,想做就做,例如搶著說話或插話、不停打斷別人做事、不能乖乖排隊等候、突然出手碰人、擅自拿取他人物品或爬到危險的地方等等。

過動、頑皮怎區分?

項目

過動症

頑皮

注意力

不能較長時間的集中注意力。

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卻能全神貫注,甚至討厭被干擾。

自我

控制力

缺乏自我約束的心理機制,即使在陌生環境,也會表現出很多令人反感的多動現象,動手動腳、大吵大鬧,大人制止也不見效果。

大多能夠意識到陌生環境中的氣氛對行為的約束,表現出一定的自控能力,在環境不熟悉的情況下,不胡亂吵鬧,行為比較規範。

好動

狀況

手腳不受意識支配,毫無目的不停活動,例如搖桌子、晃椅子、咬鉛筆、切橡皮擦,即使受到提醒、制止或批評,馬上又不由自主地重複原來的小動作。

為了故意引起別人注意,或為了好玩有趣而偶然做小動作。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狀簡易評量表

注意力不全症狀

1.無法注意到小細節或因粗心大意,使學校功課、工作或其他活動發生錯誤。

2.在工作或遊戲活動中,無法持續維持注意力。

3.和別人說話時,似乎沒在聽。

4.無法完成老師或家長交辦事務,包括學校課業、家事等。(非違抗性行為或因不了解而使得交代的工作無法完成)

5.缺乏組織能力。

6.常避免、不喜歡或拒絕參與需持續使用腦力的工作,如:學校工作或家庭作業。

7.容易遺失或忘了工作或遊戲所需的東西,如:玩具、鉛筆、書等。

8.容易被外界刺激所吸引。

9.容易忘記每日常規活動,需大人時常提醒。

過動/衝動症狀

1.在座位上無法安靜地坐著,身體扭來扭去。

2.在課堂中常離席,坐不住。

3.在教室或活動場合中,不適宜地跑、跳及爬高等。

4.無法安靜地參與遊戲及休閒活動。

5.動個不停(很像發動的馬達)。

6.話多(經常不斷地持續說話)。

7.問題尚未問完前,並搶先答題。

8.不能輪流等待(在需輪流的地方、無法耐心地等待)。

9.常中斷或干擾其他人、如:插嘴或打斷別人的遊戲。

◎依美國精神科醫學會DSM-IV的臨床診斷標準;以上兩種評量各自計分,單一評量中九項中至少六項,且持續六個月或以上,建議到兒童心智科精神科門診,進一步確診。

孩子好動不專心,就是過動?_img_4

諮詢專家/張學岑

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孩子好動不專心,就是過動?_img_5

諮詢專家/黃國洋

台安醫院兒童心智科主治醫師

孩子好動不專心,就是過動?_img_6《食尚小玩家》2011年8月號/No.36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尿布推薦 配方奶 親子出國 寒假 月子中心 益生菌 幼兒園 黴漿菌 孕吐 長高 半夜發燒 懷孕初期 人工受孕 戒奶嘴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