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

日前一份研究報告指出,台灣兒童的自理能力不如美國兒童,根據專家分析,這與照顧者是否提供環境學習有關。而自理能力好的孩子,未來面對挫折壓力的適應力會比較好,所以培養自理能力,值得爸媽重視。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1
圖片來源 / pixabay

台灣孩子自理能力落後美國兒童?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2

今年五月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系副教授曾美惠發表的一篇國內8歲以下孩童生活自理能力的研究報告,報告中指出,台灣4歲以後孩子的自理能力,普遍落後美國兒童,這個結果引起許多專家和家長的熱烈討論。

這項研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解國內一般兒童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評量的項目包括孩子自我照顧技能、移動和社會功能等。像是能否自己獨立進食、扣鈕釦、拉拉鏈、綁鞋帶、上廁所擦屁股等能力,共有494位8歲以下的孩子接受「兒童日常功能量表中文版」測量。

主持這項研究的台大醫學院職能治療系副教授曾美惠在研究報告發表時表示,除了移動能力之外,4歲以後,台灣兒童的自我照顧技能和社會功能普遍落後美國兒童,像是有位幼稚園孩子的媽媽每次都把餅乾、牛奶等食物直接擺在孩子面前,所以孩子肚子餓了根本不知道冰箱裏有食物;還有的媽媽也說自己的孩子習慣等菲傭拿衛生紙幫他擤鼻涕,沒了菲傭和衛生紙,鼻涕就會一直流。

分析這次的研究結果,受測兒童的媽媽中,有68%是職業婦女,8%的家庭聘有外傭,曾美惠副教授認為,台灣父母較注重孩子的認知能力和學業表現,同時對孩子過度保護,對日常生活發展較不重視,再加上生活步調緊張,許多職業婦女為了趕時間,傾向直接幫孩子料理生活瑣事,或是由外傭打理日常事務,根本沒有給孩子練習的機會,因此造成台灣孩子的生活自理功能較美國兒童差。

忙碌的職業婦女造就依賴的孩子?

看完了上述的研究報告,有些人會認為忙碌的職業婦女是造成台灣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但是臺安兒童發展復健中心職能治療師王秀靖和弘光科技大學附設托兒所所長康素杏都認為,兩者之間並沒有絕對的正相關,因為教養孩子的責任並不是只有媽媽,爸爸、幫忙照顧的長輩以及保母都有責任。

台灣孩子的自理能力差與照顧者的教養態度、有沒有耐心提供適當的環境,以及是否有足夠的時間讓孩子學習都有關係。專家經常可發現的問題如下:有的照顧者對孩子保護過度或是過於寵溺,什麼事都捨不得讓孩子做;有的則是過度介入,不願放手讓孩子自己做;有的則是生活步調太快,沒有耐心花時間營造環境讓孩子慢慢學習,在這些因素綜合之下,便形成了孩子自理能力低落的結果。

學習自理能力對孩子有正面助益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3

王秀靖表示,孩子從對某項事情發生興趣、有意願去做,到能完全掌控做好這件事情,是需要一段頗長的學習體驗時間。就以進食這件事來說,寶寶在6至8個月大開始接觸副食品時,就會對照顧者拿的湯匙產生興趣,會有高度意願想自己拿湯匙,模仿大人的餵食動作,但多數照顧者一方面怕讓寶寶自己拿湯匙,弄得到處髒兮兮;另一方面餵食的時間可能從原本大人餵的10分鐘延長更久,再加上弄髒後的打掃處理時間,終讓照顧者選擇自己餵食,而不給寶寶練習拿湯匙吃的機會。當照顧者不提供孩子循序漸進的學習機會,又怎能期待孩子兩歲的時候,就能自己好好拿湯匙吃飯呢?

孩子的自理能力好,表示他可以掌控自己的身體,也可以處裡自己的問題,即獨立性佳、依賴性少,日後面對挫折壓力的適應性較高,對整體發展來說是有正面助益的,所以爸媽一定要重視這個議題。除了應有耐心來面對孩子學習的過程,也要花時間營造適當的學習環境。若孩子還有其他的照顧者,例如長輩與保母,也需與他們充分溝通,讓他們認知到讓孩子學習自理的重要性。

太晚培養易產生排斥感

不要小看孩子的能力,孩子只要有機會,從幾個月大開始就可以慢慢培養自理能力了,康素杏所長指出,1歲多孩子想要自己做的動機高於3、4歲的孩子,若在孩子擁有高動機的時期,錯過了培養自理能力的機會,到了4、5歲才想建立,不但時程過晚,且孩子會失去探索和自我學習的樂趣。

太晚開始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則自理能力培養過程會變成以「訓練」代替「學習探索」,而以訓練的方式,孩子便少了將生活自理透過自我摸索、自我學習,修正內化成為能力的過程,也容易引起孩子的排斥感,學會的成就感也較低。王秀靖治療師也表示,3歲前的孩子很多事都想自己試著做做看,但現實是很多家長沒有提供給孩子試試看的機會,家長做得過多,只會讓孩子錯失學習機會。

其實4、5個月大的寶寶,只要爸媽在餵奶時,將他的手扶著放在奶瓶上,多做幾次寶寶就可學會自己扶奶瓶喝奶,這就跨進了自理能力的第一步。當扶奶瓶駕輕就熟後,有的寶寶到6個月大就可自己將掉在附近的奶嘴撿起,然後塞入自己的嘴巴吸吮;6至8個月大,父母開始餵副食品時,就可以讓寶寶嘗試拿湯匙。

王秀靖治療師表示,6至8個月的寶寶好奇心與模仿力都很強,當寶寶看著家長拿湯匙餵他時,他們也會想學,此時就可準備一根讓寶寶握著的湯匙,當然寶寶還無法自己吃,但是他們會模仿大人,用湯匙去敲打碗、試著把湯匙放進嘴巴,從中也可學習到湯匙和碗是有相關的,吃東西的時候都可以用得到。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4

剛開始時,家長一邊餵食,一邊讓寶寶拿著湯匙模仿動作,過一陣子就可讓寶寶自己練習吃,但家長應有認知,寶寶在學習自己進食的過程中,一定會弄得亂七八糟,需要耐髒與耐心,因為這段學習過程是很長的,不是幾天或幾個月就可學會,通常會一直練習到寶寶兩歲左右,他們才能以湯匙和叉子進食得不錯,但還是依舊可能會弄髒環境和自己。

而穿脫衣服的訓練也是慢慢進展的,寶寶在10、11個月大左右,聽得懂一些簡單的口語指令時,就是很好的開始訓練時機。比較小的孩子,家長可先讓其練習脫衣服,譬如脫到剩下一小段,讓寶寶自己將手抽出袖子完成動作;如果遇到孩子不知道該怎麼做,家長可帶著他一起做,經過5次、10次甚至1百次的練習,寶寶絕對可以學會脫衣服這件事。

若是寶寶已經1歲多了才開始練習,家長就可以配合簡單的口語指令,並且把穿脫衣物的動作做簡單的分解,引導寶寶完成。例如:穿褲子時,幫忙把褲子拉開,說:「右腳先」、「換左腳」、「手手一起幫忙,褲子拉上來」。讓寶寶依指示,一步一步地配合完成穿褲子的動作。

配合發展與興趣,趁勢教導

每個孩子的能力不同,孩子要學會一件事情,在家長提供充足的機會與環境配合之下,有的孩子需要幾個月、有的需要半年,甚至1年的時間才能學會,這是家長首先需要認知的。

再來,兩位專家都建議家長要好好觀察孩子,看孩子對什麼興趣,只要孩子有興趣的事就可讓他嘗試看看,當然每個孩子身體平衡能力與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時程不同,有些動作難度比較高,孩子容易在嘗試的過程中遭受挫折,也因此有些孩子會情緒低落不想做,遇到這種情況,家長並不需要馬上介入幫孩子完成,正確的作法應該是陪伴孩子做,或家長先做比較困難的部分,留下比較容易的部分讓孩子自己完成,以此來建立自信心。

舉幾個例子,像是轉開水龍頭,有的孩子力氣不夠轉不開,這時家長可與孩子一起做,將孩子的手放在水龍頭上,家長的手蓋在孩子手上面,再一起將水龍頭轉開;扣鈕釦時孩子無法一次到位,家長也可以先將釦子塞進洞孔一半,再讓孩子將另一半拉出,且完成後給予鼓勵,就能激起他不斷想學習的意願。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5

但有些事則需要孩子身體發展成熟後才能做到,像是大小便控制。王秀靖表示,這個能力需要孩子能區辨出尿布濕了、尿布濕了告訴家長、有尿意馬上尿出、有尿意到尿出的時間能拉長到去廁所尿尿,這種能力的進展需要一段不短的時間,短則半年、長則1年才能發展成熟,中間的過程中若尿濕褲子,家長也不要責備孩子,可提醒他:這次你有感覺了,下次有感覺要快一點告訴媽咪哦!

建議家長可以參考兒童健康手冊中身心發展狀況的欄目,像是滿1歲半可以自己拿著杯子喝水、滿2歲可使用湯匙吃東西以及自己脫掉鞋襪、滿3歲會自己穿脫衣服等等,但家長要注意,這些欄目中列出的事項是這個年紀的孩子可以做到的事,並不表示孩子年紀到了自然就會,必須在半年甚至1年前就開始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接觸這類的事,當孩子有機會學習並練習半年、1年,目標能力才能達成。

如何分段式培養孩子自理能力?

以下王秀靖列舉了幾個學習項目,可以做為家長在教導時的參考:

◎拉拉鏈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6

進行時間:兩歲左右。

選擇道具:有大型裝飾的拉鏈頭衣服。

寶寶的分段式練習法:

1.家長先將拉鏈頭扣上,並將衣服拉好固定,讓孩子將拉鏈往上拉。

2.多做幾次之後,改讓孩子嘗試一手固定衣服、一手拉拉鏈,自己完成拉拉鏈的動作。

◎扣鈕釦

進行時間:兩歲左右。

選擇道具:孩子有大鈕釦的外套。因為外套釦子與鈕釦洞通常都很大,孩子比較好拿好穿洞。

寶寶的分段式練習法:

1.初開始練習時,爸媽可先幫孩子將鈕釦穿進洞口一半,另一半讓孩子自己完成。

2.全部扣好後可反向練習,也就是爸媽先將洞口拉開,讓孩子將鈕釦推進一半,家長再幫忙完成。

3.等孩子大一點約4歲左右,就可練習扣襯衫的小釦子。

4.等到6歲時,就可練習扣自己身上衣服後面的釦子了。

◎上廁所擦屁股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7

進行時間:2歲半~3歲。

選擇道具:衛生紙。

寶寶的分段式練習法:

1.平常由爸媽示範給孩子看,讓孩子明白上完大號後要做哪些動作。

2.當孩子上完大號後,家長可先用衛生紙幚孩子擦一次屁股。

3.之後再準備另一份衛生紙放至孩子手中,拉孩子的手再擦一次。剛開始學習可能沒有辦法擦得很乾淨,但練習時間久了就可以做得很好。

4.上廁所完畢除了教擦屁股,也可以接著告訴孩子上完廁所後要沖水,孩子可能還壓不下沖水閥,家長可將手放在孩子手上一起壓,久了孩子便知道也做得到如廁後要沖水。

◎綁鞋帶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8

進行時間:5歲~6歲。

選擇道具:有鞋帶的鞋子。

說明:5~6歲的孩子是可以完成綁鞋帶的動作,但現在童鞋需要綁鞋帶的鞋種太少,練習的機會因此減少。綁鞋帶其實是集合多種能力的自理結果,這個動作包含了空間概念、順序性及認知性。要讓孩子學會綁鞋帶,家長需要將所有的動作一步一步拆解做給孩子看,並帶著孩子一個動作一個動作慢慢的做,最難的部分在綁蝴蝶結,這個複雜的空間概念需要花很多時間練習才能完成,家長與孩子都需要多一點耐心。

孩子不想學怎麼辦?

孩子反抗不想自己做通常是有原因的,常見原因包括:孩子的身體發展還不足以負荷;因事情困難度高做不到而產生挫折;還有因家長語帶威脅或是過多的指正言語,讓孩子心生反抗。

所以當遇到孩子反抗不想學時,家長首先應仔細觀察孩子,例如:孩子如果脫褲子這個動作做不好,可能和他單腳站的能力有關,所以平時需要多多走路、爬樓梯,將腳的力氣增強再練習脫褲子。或有些家長要求過小的孩子就要做到洗澡、綁鞋帶、擦屁股等難度高的動作,當孩子無法做到挫折感太深,就會產生反抗。

康素杏所長表示,面對比較幼小的孩子,生活自理一定要和平常的作息結合,不要特意將某項能力拿出來訓練。而當小小孩出現反抗行為時,家長可以試著拉孩子的手一起做,並多給予鼓勵;面對大一點的孩子,則可等他情緒過後再繼續,或是將要學的事情變有趣一點,且過程中盡量不要催促或挑剔孩子沒做好。

孩子在學習過程中,剛開始做得不好是必然的,而爸媽當下糾正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建議避免,同時也不要明顯作出幫他重新弄過一次的動作。王秀靖表示,面對中小班的孩子,當孩子自己沒穿好衣服,家長第一時間應說:你自己穿好了,很好,然後給孩子一個鼓勵的抱抱,再利用抱抱的時間迅速幫孩子調整沒穿好的部位。

而如果是大班的孩子衣服沒穿好,則可提醒孩子在穿著完畢後,對著鏡子做自我檢查,讓孩子練習自己找出做不好的地方。其次,若孩子自我檢查後還是有沒弄好的地方,家長可以提醒並指出沒弄好的部位,這種方式可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日後比較能有自省的能力。

康素杏所長也認為,家長要留空間讓孩子自我修正,不需要馬上糾正。像是孩子的襪子沒穿好或鞋帶沒綁緊,等一下在活動的過程中一定會造成孩子不適,爸媽可以等到孩子發覺不適再自行做調整即可。有了這次的自我調整經驗,下次孩子將會做得更好。

培養自理能力 提升未來競爭力_img_9《Mami Home媽咪窩》.2011年/7月號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幼兒園 戒奶嘴 益生菌 長高 孕吐 人工受孕 黴漿菌 親子出國 尿布推薦 寒假 月子中心 配方奶 半夜發燒 懷孕初期

特別企劃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媽咪投票趣

清明會帶小小孩一起去掃墓嗎?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