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紅茶的基礎泡法

你知道為什麼紅茶這麼迷人?除了品種不同,滋味不一樣之外,還有因為它的變化萬千:純飲最能顯現紅茶的原本面貌,不論是大吉嶺或阿薩姆,不管是春摘茶還是秋摘茶,透過純飲,茶葉的特性表露無遺;冷熱皆宜的奶茶則給人溫暖新鮮的好滋味,不管是紅茶拿鐵、印度奶茶、阿薩姆奶茶、伯爵奶茶,紅茶與牛奶的結合,就是那麼對味;至於調味茶,除了考驗製/調茶師傅調配各品種茶葉的功力,同時也藉由其他香味或不同特色的茶葉相互拼配,為紅茶添加新滋味,創造出豐富獨特的口感。

了解紅茶的基礎泡法_img_1
圖片來源/Pixabay

想要喝一杯好紅茶,在時間、地點許可的範圍內,最好花一點工夫用茶葉以煮或沖泡的方式,讓紅茶的美味真實呈現。如果受限於時間與空間,那麼簡單一點的茶包泡法,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泡紅茶或煮紅茶之前,有些基本的知識要具備:

選擇適合的水

「水為茶之母」──水質是影響茶風味的重大關鍵。不同水質沏出的紅茶,其香氣滋味會有相當大的差異。適合泡紅茶的水,是指無臭且含有大量氧氣的水,以利茶葉在水壺或杯中翻滾跳躍。因此市售礦泉水、第二次煮開的水或是熱水瓶內的水,都不適合拿來泡紅茶。最好的水就是要泡茶時才從水龍頭流出來或過濾後的新鮮水。

使用100℃的開水

開水的溫度對紅茶來說,影響極大。首先,水一定要沸騰,但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過度煮沸。煮沸程度來說,大概到氣泡變成魚眼大小最好。如果沒有完全達到100℃的沸騰狀態,紅茶的茶葉雖然還是會浮起,但香氣卻無法充分散發,所以要使用100℃沸騰的開水,才能讓茶葉在茶壺中產生跳動現象,而且香氣韻味也才會散發出來。

溫壺動作不可少

等水滾沸到氣泡變成魚眼大小,熄火。倒一些熱水將準備要沖茶用的茶壺、茶杯、濾網等器具倒滿熱水靜置1分鐘再倒出,以免冰冷的茶壺讓倒進去的熱水快速降溫,影響泡茶的品質。建議使用保溫效果高、腰身較為寬厚、瓷器材質的茶壺,才能讓茶葉在壺中跳舞,也就是讓茶葉在水中上下移動、舒展,釋放出甘美的滋味。

放茶葉的量要計較

一般來說,個人壺約可以裝兩杯到兩杯半的茶,也就是大約350~400c.c.,以這樣的水量會需要3~5g.的茶葉,也就是採用茶葉茶匙平匙的狀態約1~2匙。不過因為茶葉有碎葉形及全葉形,所放的量也不一。小葉片(碎葉形)的茶葉因為在茶匙中不會有空隙,所以可以少放一點(約0.8~1.5匙);而大葉片(全葉形)的茶葉因為交錯關係,空隙較大,可以稍微多放一些(約1.25~2.5匙)。關於茶葉的量,可憑個人經驗及所要的口感略做調整。

至於袋茶,因為大多為2g.裝成一小包,所以若以茶壺泡,就可以放2包進去;若是以茶杯泡,則放1包即可。

泡茶水溫要注意

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要用100℃的水溫泡紅茶。不過一般而言,在95~100℃的溫度,都能讓茶葉獲得充分舒展。尤其對大吉嶺春摘茶等嬌嫩的茶來說,有些人覺得100℃的水溫或許過高,這時不妨可以降至低些再泡。

燜的時間是關鍵

燜的時間過長過短都會壞了紅茶的風味,讀者可以以3分鐘為基本時間,視茶葉完整性及茶葉品種再來延長或縮短。細碎型(CTC)茶葉燜的時間可以短一些(1~2.5分鐘),全葉型時間可延長些(3.5~5分鐘);至於大吉嶺這種以清雅風格見長的茶種,浸泡時間就大約在2.5~3分鐘之間,而阿薩姆、錫蘭、烏巴等味道濃郁厚實的茶葉,則大概就要3.5~5分鐘之間。可使用計時器或沙漏協助計時。所以讀者可視茶葉品種、茶葉本身完整性來決定燜的時間。

想要享用一杯美味的紅茶,以上的訣竅是泡紅茶的基本功,後面緊接著介紹以茶葉或茶包來泡熱紅茶或冰紅茶,讀者可以多加練習、多嘗試,依自己的喜好,泡出屬於自己的一杯紅茶!

了解紅茶的基礎泡法_img_2《1杯紅茶:經典&流行配方、世界紅茶&茶器介紹》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月子中心 長高 親子出國 戒奶嘴 益生菌 孕吐 黴漿菌 幼兒園 寒假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配方奶 人工受孕 半夜發燒

特別企劃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