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信任,讓遊子回了家

主流精英、一生專注如一的醫生爸爸,為何能包容反骨的醫生兒子不斷從體制中出走?
追尋人生意義的外科醫生,如何找到回家的路?

信任,讓遊子回了家_img_1
子(右).宋睿祥 基隆長庚一般外科主治醫師、台灣第一位「無國界醫生」
父(左).宋永魁 知名婦產科權威、教授,擔任長庚醫院副院長

★醫生父子對談 宋永魁vs.宋睿祥

這對父子年紀差三十歲,都是醫師,走的卻是兩條截然不同的行醫路。

爸爸宋永魁是知名婦產科權威、教授,擔任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帶領長庚婦產科從草創期一直到去年退休。他創立林口長庚的生殖中心,完成長庚第一例試管嬰兒手術、接生第一位試管嬰兒,幫助無數不孕夫妻。出身南部農家的宋永魁,沉穩內斂不多話;面對他時,完全感受不到他在專業上豐功偉績的光環。他在林口長庚地下二樓的辦公室,甚至略顯侷促。他的熱情揮灑在一幅幅油畫、版畫上,這是他從大學時代以來培養的興趣。

兒子宋睿祥是基隆長庚一般外科的主治醫師,也是台灣第一位「無國界醫師」,曾經先後前往烽火連連的西非賴比瑞亞、阿拉伯半島上的葉門,在有子彈和炮彈飛過的簡陋手術台上搶救生命。

嚮往流浪的野馬

宋睿祥關懷、熱心的氣質和性格,很早就顯露出來。在台北醫學院念書時,不但大力支持社區辦紀錄片講座,邀請導演到家中來放片、對談;萬聖節還扮演木乃伊,帶著社區小孩到處唱歌、要糖果,孩子們都玩瘋了。「一般醫學院大學生平常忙自己的事都忙不過來了,他竟然願意花時間陪伴小孩子,真的很不容易,」一位昔日鄰居回憶。

自小反骨的宋睿祥喜愛攝影、自助旅行、嚮往流浪,不想過早被台灣醫療體制的遊戲規則捆綁,選擇出走。十幾年來,他努力尋找人生意義,曾經以為「唯有在漂泊中,心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他愛上不穩定的生活,「像脫韁的野馬,很會跑,但到處亂跑,」宋睿祥這樣形容自己。

近乎放縱的包容和信任

主流精英、一生專注如一的宋永魁,以醫師同袍的身分,認同宋睿祥的成就;但身為父親,也曾在兒子的前途和安危、成全孩子圓夢之間掙扎。宋睿祥第一次回國演講自己精采旅程時,看到坐在台下的爸爸已老淚縱橫。他才發現父母對他全然包容信任、近乎「放縱」的背後,有多少不捨、擔心和驕傲。

宋睿祥在戰火中的葉門,終於了悟「人在災難恐慌之下,整個局面根本不能輕易改變,我們何德何能,可以去改變一個生命的定調軌道?若是這一切看似無望,我們是否還需要為別人服務與貢獻呢?答案依然是肯定的,因為這其中有著更深的密意—在為別人付出的同時,我們才能看見自己的渺小,也才能謙卑的面對眼前苦難的生命。」他在第二本書《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中寫著。

走在林口長庚醫院迷宮般的走廊,和各式各樣的病人、家屬擦肩而過。宋睿祥經歷過賴比瑞亞、葉門的原始和混亂,再回到富裕的台灣,他說:「病人的苦都是一樣的,不管在頭等病房,還是躺在地板上、傷口布滿蒼蠅。只要能照顧人,醫生在哪裡都好。」他的眼神銳利透澈。

Q:你在求學、成長過程中,是個怎樣的孩子?

子(宋睿祥,以下同):男生比較晚熟,國中都還懵懵懂懂。國一、國二愛打電動,每天下課去電玩店報到。父母知道、也很擔心,但沒有去店裡把我揪回來。從小我跟父母建立了一個模式:他們尊重我,會等,給我一個空間好好去想。國三時,有一天我就覺得我玩夠了,跟老闆說:「今天我最後一天來玩,明天就不來了。」我很努力玩,也很努力念書。後來就走入所謂求學的正統道路。


高一、高二念建中也玩得很厲害,攝影等嗜好從那時培養起來的。一般人覺得我在玩,但我覺得懂得玩的孩子有不一樣的高度,懂得分配時間;玩得好的人,最後出了社會是懂得生活、能夠享受生活的人。這是學校教育教不來的。當時我當然不知道這些道理,但是回過頭來看,我覺得當時開始累積這些能力給我的幫助很大。我爸媽給我很大空間,同時我也給爸媽回饋,我有能力照顧一切。所以我們有個約定:只要高中畢業後有大學念;大學不要被二一,可以準時畢業。在這標準下,只要我沒出狀況,就不要管我,要怎麼發展是我自己的事。

Q:這標準有沒有一點低?

父(宋永魁,以下同):每個小孩都有自己的造化。我爸爸是農夫,人家跟他說這孩子會念書,他就讓我念。對我只有小要求,就是要照顧兄弟姊妹上來台北念大學;但每個弟妹聰明才智不同,不能要求每個都上台大。我們當然希望睿祥上台大醫學院,但也會看他有沒有盡力去做。如果每個小孩在可接受範圍內有盡力去做就好,就不會太苛求。

我看同事們親子關係失敗的原因,就是苛求。重複失敗後,孩子的壓力愈來愈大;父母也會跟別家小孩比較,讓親子關係產生壓力。所以,整體看他是往上走,就不必太求好心切。尤其水準愈高的父母,愈覺得孩子一定要比我強。但事情往往不是如此,而是自然有個法則:找到每個孩子最喜歡的才智,就對了。

Q:睿祥曾經想讀動物系,對動物很有興趣?

父:建中老師有帶領他們嘗試不同的興趣探索,他原本大學想念生命科學。當時同分可上北醫或台大動物系,填志願前,我讓他去跟我老師過一天,看看大學教授的生活。當時我也另外拜託了兩三個老師,解剖學、生化等,陪他生活一天。回來後,他覺得可能走這條路會無聊,每天待在實驗室覺得很苦。還是比較合適服務病人、當醫師。填志願時我們沒有影響他,我不好意思叫他一定要當醫師;但天下父母心,我當然希望他當醫師。

子:那是我爸媽的陰謀(笑),也是他們的智慧。孩子都是這樣,你硬要叫他做什麼,他就偏不要;但你要讓他真的有時間去參與、去體驗。先決條件是信任,信任孩子有能力做決定。通常父母都是不信任,怕你做錯、做不好。我覺得我很幸運,高中時根本沒想要考醫學院,沒有壓力;所以大學第一志願只要上跟生物有關的系就OK了。當時我沒那麼敏感到發現爸媽的期望;或者有,我就當個參考,我有自己的想法。我相信這輩子能當醫師有使命、有軌道,有隻手慢慢把你牽到這條醫學路上。還好沒去念生物,因為我對人、對生命很感興趣,人是最難得、最可貴的生命,我慶幸我做了這個選擇。

我當醫師這麼多年,也帶了很多實習醫師,台灣醫學界最大的問題是,太早要決定自己的未來。「考得很好」這個光環是很大的壓力,根本沒機會去想自己喜不喜歡。有人幸運,適合也很喜歡;大部分人隨意,不管喜不喜歡就做了;有些人很痛苦,根本不喜歡。但醫師能選擇的機會時間點很少。

父:睿祥當實習醫師後就決定要去外科。剛開始他志向比較高,要當無國界、急診室等挑戰較高、緊急狀況較多的醫師;他個性也比較喜歡動手做,外科比較合乎他的想法和習性。思考比較多的人會比較勝任內科醫師。我沒有給他建議,我知道他不會走婦產科。

Q:你喜歡有挑戰性的外科,是為了做無國界醫師?

子:當外科醫生可以直接救一個生命,那時想法比較有牛仔精神。當實習醫生時,對自己有自信,覺得這樣的醫生才有功能、有意思。我畢業十年,一直往外面去、想去當無國界醫師,也跟這個心態有關。二十幾歲時一直想辦法出走、突破,想去探索人生的道理:人生到底所為何來,想去做就做了。那時覺得在正規的醫療體系裡可能沒辦法找到答案,所以參加無國界醫師,也是人生尋找的旅程和方法。

二十幾歲的時候很自我,覺得想怎樣就怎樣,沒什麼好商量的;我只是盡告知的義務,不太考量別人怎樣,很目標導向。做完兩年住院醫師,就去賴比瑞亞一年。

父:醫學院畢業後本來應該當兵,但他做住院醫師時太勞累,感冒不舒服,兵役體檢發現有心臟瓣膜脫垂,複檢後可以不用當兵。所以他就利用這一年,想去好好思考他的問題,要求做一個長時間的自助旅行。為了賺旅費,他還在中型醫院急診室替人家值班。後來因緣際會在尼泊爾、西藏碰到無國界醫師,大概活菩薩點了一下,他決定要去,不然會後悔。


當時我跟太太商量,要不要禁止他去。如果禁止,他一輩子會後悔,可能會影響我們跟他一輩子的關係,所以就讓他圓夢。我們當然想勸他不要去,太危險了,這條路台灣沒人走過,不知道會變成怎樣,最好不要輕易嘗試。沒把握的事情大部分人都會禁止,但他說不去會後悔,就在這邊拉鋸。我跟太太商量,後來結論是:既然這樣就讓他去試。這樣會有一兩年的停頓,回來後同學都當主治醫師了,但他一定自己都有考慮過,長遠看來一兩年沒什麼差別,只會慢一點而已。我們甚至沒有跟我爸爸講,他也會擔心、會阻止他,會造成另一個難題。

Q:當初不知道賴比瑞亞那樣危險?

子:當時就是走一個別人少走的路,一樣是個歷練;也沒有想太多,只是想圓一個夢。心理上很放逐,那時看到很多人回不到原來體制內的生活,不想回去、可能也沒辦法回去。那是個很大的岔路,最後我踩了煞車,還是回來了。

我回到原點:做醫師是為什麼?我看到很多眾生的苦—形體上的苦,沒去過那裡工作是無法體驗的。我本來以為那樣苦的環境,應該可以思索出人生的道理。但那時總覺得若一直待在那裡,十年後還在做一樣的事情,我無法得到人生上的滿足,所以毅然決然就回來了。另外我也覺得外科醫生還是需要扎實的訓練,像學武功一樣。所以,就回到主流醫學社會裡。

父:他去了十個月,我們也每天牽腸掛肚。那時沒有skype,偶爾一星期打一次電話,通話時間也很短,只問好不好、健康有沒有問題等。有一次他感染病毒被隔離了兩三個星期,我們沒有他的消息;要打遠洋漁船專用的漁業衛星電話,才找到人。他被隔離兩個星期後出來,寫信回來我們才知道他沒事,那時真的很煎熬。後來看完他的第二本書,才明白實際情況原來是那麼危險。我想這對他是很好的磨練,以我對他的了解,即使事先知道危險,也沒辦法禁止他去。

Q:參與無國界醫師的兩次停留和服務,有何不同?

子:第一趟旅程是開始要尋找人生的答案,心裡總有個聲音:要回台灣好好工作。剛回來的幾年,心裡很混亂,因為太年輕就完成夢想,不知道what’s next(下一步要幹嘛)?又不甘願跟別人一樣過那樣的生活,很孤傲的感覺、很迷惘,就把剩下的四年外科醫師做完。

但訓練過程很奇妙,遇到好老師,慢慢進入肝臟手術、移植這塊。老師有很高的視野,也許覺得我是塊料,雖然還搖擺不定、很難控制,但他願意接納我成為團隊一員,也很包容我。那時覺得人生很矛盾,一般外科我都經歷過,一邊是最精緻的高科技,一邊就是最原始、牛仔。當時也不知道下一步要選哪個,就覺得要再出一個任務,就去了葉門。

這次真的去到戰爭的現場,發現人真的很渺小,醫生能幫助的很有限。你能救人的形體,但救不了他的靈魂、靈性。在戰爭現場,所有東西都一直感覺往下墜落,難以形容那種感覺。好像你站在海嘯前,明知將迎面而來,但是你做什麼都不對、做什麼都沒用。那時心裡有一個執著:一定要去到特別的地方、有特別的經歷,才能累積人生智慧。後來發現,智慧本來就在我們內心裡,只是要被打開來。那一刻體會到,人生答案就在每天平凡的生活中,就知道不需要再尋尋覓覓了,醫生在哪裡都好,只要能照顧人都好。所以這樣的旅行,讓我真的想安定下來。

父:他說自己是脫韁野馬,我從小看到大,相信他的個性、相信他不會偏得太厲害,他應該會自己獨立。現階段有正規路要走,回家了,當然希望他建立自己的家庭。

Q:對目前依循主流價值觀的家長,有怎樣的建議?

父:有平等心。你是父母,但是孩子有自己的時空、因緣造化,要像朋友一樣,站在他的立場想,不能將自己、社會的要求加在他身上。社會也有不好的東西,我們要有能力去分辨、去除。給他時間,讓他犯錯;有時要阻止、也要有讓他發揮的空間。

子:最大關鍵是孩子有無獨立思考能力。小時候父母可以培養,長大後就不能怪父母,要靠自己。我一路走來,每到關鍵時刻,都是因為有這個能力,才能在十字路口有一個念頭,臨門一腳。很多關鍵要回到源頭,人的一生所為何來?每個人的使命都不同,適合此人的公式不見得適合其他人,每個人要好好想一想。

延伸閱讀
>>洪蘭:別急著找孩子的興趣
>>周美青:陪伴,從出生開始

信任,讓遊子回了家_img_2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