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繪本導讀~卡爾《好餓的毛毛蟲》

毛毛蟲餓扁了─充滿卓越創意與玩心的繪本/石井光惠

一本教導孩子生存勇氣的繪本

從一九六九年初版以來,《好餓的毛毛蟲》已經被翻譯為多國語言,受到全球千萬兒童的喜愛。故事簡單明白,卻能傳達大眾化的訊息,相當迷人。

↓日文版《好餓的毛毛蟲》森久翻譯,偕成社,改編新版,一九八九年(初版一九七六年)

經典繪本導讀~卡爾《好餓的毛毛蟲》_img_1

某個夜晚,一片大葉子上有顆小小的白色蟲卵。從蟲卵中孵出來的毛毛蟲,與黎明的陽光一同迎向廣大世界,開始尋找食物。剛出生的時候,可以吃腳底下的葉子,但是這片葉子已經快吃完了,肚子餓得受不了。星期一吃一顆蘋果,星期二吃兩顆梨子,星期三吃三顆桃子,星期四吃四顆草莓,星期五吃五顆柳丁。星期六要吃六顆水果,挑什麼好?結果事實完全出乎預料,瘋狂吃下了巧克力蛋糕、冰淇淋、醃黃瓜、起司、香腸、棒棒糖、櫻桃派、熱狗、小蛋糕、西瓜。想當然,吃了這麼多東西就吃壞肚子,痛得哇哇大哭。但是牠不放棄,星期天又開始吃原本該吃的樹葉,把肚子治好,變成一個又大又強壯的蛹。然後睡了好幾天,終於蛻變成色彩繽紛的蝴蝶。故事就在美麗蝴蝶的身影中結束。

繪本把一周七天的時間軸與食物聯結,來描寫蝴蝶的成長過程。拚命吃,拚命長大,然後變美。書中紙張也真的挖空,來代表被蟲吃掉的洞,拼貼畫法讓毛毛蟲的成長過程更加鮮明。要活首先要吃,吃了才能滋養自己的身體,這是所有生命的通則。但是作者也以亂吃一通的毛毛蟲幽默地告訴我們吃東西要有節制,內容也要適當。孩子們雖然覺得毛毛蟲很呆,卻也為牠加油,並在最後的平靜中感受自然真理。這本繪本的精髓,就是將蝴蝶的成長故事,與兒童的成長過程重疊。

圖畫品味與繪本品味的搭配

《好餓的毛毛蟲》本身就是很美的一本書。繪本應該如何製作呢?要有封面、內封面、標題頁,以及內文頁面。這本繪本採用拼貼色塊的表現手法。有稜有角的單純形狀與繽紛多樣的鮮豔色彩。圖畫背面的處理。這些表現手法毫不保留地展現出作者的圖畫品味。作者把整本書當作一個設計對象,書本便是表達設計的對象。吸引讀者視線,製造深刻印象,彷彿是作者的拿手好戲。

但是光靠圖畫品味,不可能做出好繪本。聽說一開始的構想與繪本品味之間有落差,造成作者與催生這本繪本的編輯班納杜斯之間發生一些有趣的對話(註1)。一開始,卡爾沒想過要畫毛毛蟲故事,而是想要「不斷啃咬穿梭在書本或其他難以消化的東西之中的小綠蟲」。連標題都決定是「小蟲威利」了。但是編輯班納杜斯就說:「主角只是一隻普通小蟲,太沒感覺了。換成毛毛蟲如何?」此話一出,卡爾立刻大喊「蝴蝶!」然後便延伸這個點子,完成了這部作品。也就是《好餓的毛毛蟲》。他明白創作繪本需要一種品味。讓編輯點頭稱讚的不是「小蟲威利」,而是「好餓的毛毛蟲」。這品味不僅包含「蟲蛀出小洞的趣味性」,就連這股趣味本身都可以被蟲蛀(或許這就是蟲蛀的必然結果)。卡爾知道他需要這種品味。如今時代改變,就算與本意偏離,光靠表現手法也能夠完成繪本。但是這些繪本能夠像《好餓的毛毛蟲》一樣成為全球暢銷書嗎?那又是另一回事了。

↓圖1 毛毛蟲變成漂亮的蝴蝶。(跨頁圖11)

經典繪本導讀~卡爾《好餓的毛毛蟲》_img_2

曾經擔任平面設計師的卡爾,開始創作繪本的契機是由馬丁(男)撰文的《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這本繪本的文章包含了另一種繪本品味。改變對象,重複模式,最後來個大團圓,才發現整個故事的涵義,是相當常見的繪本手法。卡爾用這個手法創造第一本自創繪本《一二三到動物園》,這也是一本無文字繪本。下一部自創作品就是《好餓的毛毛蟲》,這次讓他更了解繪本主題的普遍性以及故事發展的訊息傳遞力,這就是繪本的品味。當繪本品味與圖畫品味完美搭配,便決定卡爾在繪本上的成就。後來他的繪本劇情發展,無論是跟隨時間軸或是反覆循環,最後一定都會塵埃落定,製造訊息的結尾。《好餓的毛毛蟲》便是最成功的典範。

↓圖2 毛毛蟲用力吃著水果

經典繪本導讀~卡爾《好餓的毛毛蟲》_img_3

拼貼與機關所構成的繪本

卡爾的繪本既美又有趣。他的手法基礎是薄葉紙拼貼,創意來源則是創意機關。拼貼手法是卡爾的一貫作風。他平常就會自己準備上過色的薄葉紙,配合圖畫感覺來使用。等於有個色紙庫。卡爾被稱為顏色的魔術師,有天生的獨特色感,他的繪本就是只有卡爾才能創造的繽紛世界。這些色彩與簡單的切割造形(通常看起來像是美工刀隨便切的),表現出獨特的美感。

而巧妙設計的創意機關,則為單調的拼貼手法增添變化。當然,出發點便是《好餓的毛毛蟲》。他大膽地在繪本上挖洞。當然他不是第一個創造機關繪本的人,也不是概念的發明人。但是《好餓的毛毛蟲》中的創意,卻讓讀者大大驚喜。配合劇情在頁面上挖洞。從星期一到星期五,配合圖畫上的水果數量,不僅書頁愈來愈寬,還愈來愈多洞。這個創意非常單純,卻也是前所未有的嶄新創意。於是機關與故事緊密聯結,如果沒有這層關係,故事的魅力甚至要減半。這對當時的繪本界來說簡直像發現新大陸一般驚奇。

一九六八年,當時的美國沒有一個出版社可以印刷這本繪本,或是製作出版,可見此創意之奇特。現代人對機關繪本的見解已經大大成長,也不那麼驚訝了。但是他在《好餓的毛毛蟲》中所施展的創意不僅是奇特而已,更能與故事做聯結,才能如此歷久不衰。

他認為繪本對兒童來說,是家庭與學校之間的橋梁,所以要打造一本繪本,必須有吸引兒童遊玩的玩具要素,讓兒童透過繪本歡樂學習的要素,也就是刺激兒童好奇心的要素,兩者缺一不可。《好餓的毛毛蟲》書中所挖的洞,正是這溝通的象徵。


繪本媒體化與《好餓的毛毛蟲》

卡爾把《好餓的毛毛蟲》的毛毛蟲當作商標,用在各種地方。這個時代,角色的力量可謂相當強大。隨著繪本成為媒體之一,無論好壞,時代趨勢就是要讓角色產生力量。而毛毛蟲在時代潮流中能夠產生強烈印象,對《好餓的毛毛蟲》來說是一大福音。

另外,卡爾也會重新改編自己創作的繪本。令人驚訝的是,《好餓的毛毛蟲》也是其中之一。這在先前的繪本界來說是難以想像的事情,但是他本人卻輕鬆地表示:「我覺得現在能把它畫得更漂亮。所以我要整本重新做過。雖然我想沒幾個人會這麼做,但我還是希望能留下更美的作品。」(註2)

目前,注重日本兒童教育的偕成社也已經用新的原畫重新出版了該繪本。一九八九年版跟一九七六年版比起來,顏色確實更加鮮豔了。而且其中還加入了他特有的幽默,例如桃子的葉片變多了,草莓的排列方向不一樣了等等。但是有看過一九七六年版的人,反而覺得新版有點膚淺。但這或許是他使用平面設計天賦、潮流觀察眼光,與繪本媒體化時代溝通之後所得到的結論吧。

近年來,卡爾創立了繪本美術館來促進兒童接觸繪本。但是在這之前,他就已經開了以兒童為對象的工房。卡爾創作繪本所使用的材質與手法(拼貼)其實相當單純。如此簡單的手法應該如何展現印象?他的工房便是熱切希望孩子們能親身體驗創作與表現的快樂。為孩子們的創作成果感動,為孩子們樂於創作的模樣開心,或許正是卡爾的繪本品味得以不斷翻新加深的理由。

最後我要引用他的知心好友,克里斯登的話:「以一個作家來說,他擁有罕見的雙重天賦。他能夠理解孩子們,同時也能讓孩子們了解他。」(註3)


1.<卡爾與我>,班納杜斯,偕成社編輯部《追尋孩子的夢想──艾瑞卡爾自傳》,偕成社,一九九二年。

2.<加上1%的童心 卡爾繪本術>,「藝術新潮」二○○○年三月號。

3.克里斯登,<卡爾的繪本創作>,摘自《追尋孩子的夢想》。

卡爾(Eric Carle)一九二九~

出生於美國紐約州西拉庫斯。六歲時回到父母故鄉─德國的斯圖加特,接受德國教育。他在斯圖加特造形美術學校接受美術教育,畢業後在斯圖加特的美國資訊中心擔任海報設計師,一九五二年又回到紐約。他在紐約遇到李奧尼,在他的介紹之下到紐約時報擔任平面設計師。後來又做過廣告代理商的藝術總監、自由插畫家、設計師等等。

一九六七年與馬丁合作完成《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麼》而愛上了繪本創作,從此開始繪本作家的生涯。他立刻與編輯班納杜斯聯手推出自創繪本《一二三到動物園》、《好餓的毛毛蟲》,獲得全球讀者喜愛。他的繪本特色,在於一貫使用自製色紙的拼貼圖畫,以及搭配書本印象和故事情節,設計各種機關。二○○二年秋天,他在麻塞諸塞州安默斯特創立了卡爾繪本美術館。二○○三年,全美圖書館協會認同他的貢獻,頒給他懷特獎。《好餓的毛毛蟲》被紐約時報選為一九六九年度最佳圖書,一九七○年則獲得美國平面藝術協會獎。

經典繪本導讀~卡爾《好餓的毛毛蟲》_img_4《如何幫孩子選繪本:28部世界經典繪本深入導讀》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尿布推薦 配方奶 親子出國 寒假 月子中心 益生菌 幼兒園 黴漿菌 孕吐 長高 半夜發燒 懷孕初期 人工受孕 戒奶嘴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