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青少年尋找自己

「長大後想做什麼?」是每個小孩都會被問到的問題。研究發現,生活有目標的孩子,比較能夠主動學習。如何幫助孩子尋找他內在的聲音,發現他想追求的人生目標?

陪青少年尋找自己_img_1

請問楊老師:我孩子今年國中一年級,他挺不錯的,對每項科目都挺感興趣的,只是這好像也不太好,他搞不清楚自己該往哪個方向比較好。我該如何陪孩子看見自己,發現自己呢?

我深刻感受到這個時代太鼓勵小孩往外看了。往外看,花花世界讓人眼花撩亂,心就不定;沒有往內看,就找不到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只好隨波逐流,幸運點平順過了,不幸些就渾渾噩噩過一生。

認識自己其實是安頓身心最重要的力量,也是發展生涯最根本的基礎。除了往外看,還要往內看,否則會失衡。青春期又是特別重要的階段,是慢慢要邁向成熟、獨當一面,開始建立專業知識技能的時候,如果不清楚自己要什麼,就容易困窘。

例如,每年學測過後,總會見到不少孩子申請的五個志願南轅北轍,什麼學院都有。進一步了解,他們多半是憑分數、落點做決定。台灣的大學生有近四成認為自己選錯科系,白白浪費追求專業知識技能的黃金歲月。制度開放了,但孩子不清楚自己,白白浪費選擇的自由,實在可惜。

「看見自己」非常重要。孩子在青春期,如果不被鼓勵「探索自己、發現自己」,他一生就不太會和自己相處。接下來,我們就先談該看見什麼,再談如何看見。

看見自已的四大面向

看見是一種自覺,青少年可從四個面向來探索自己。第一個是人格我,也就是個性特質、情緒感受與行為表現的樣態。看見自己,最重要的就是要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質。面對人生的重要課題如交友、生涯、擇偶等,能否做出明智選擇,和一個人對自我性格特質的了解有關。

知道自己喜歡獨處的青少年,只要擁有三五好友就已心滿意足;樂於和人接觸的孩子擁有絕佳的人際資源,但必須學會評估花在交友的時間是否太多。急躁衝動的青少年,要把自我克制當成重要的學習課題;穩定冷靜的孩子,可留意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付出更多的熱情。實際保守的孩子適合擔負守成的任務;富於想像和勇於創新的青少年,就可以選擇挑戰性強、冒險性高的角色。

第二個是能力我,指的是拿手的功課是哪些,學哪些東西最有樂趣,哪一類知識掌握得最好,哪一類技能最容易上手。簡單的說,擅長的知識、拿手的技能和學習的興趣在哪裡,這部分的自我了解對生涯選擇尤其重要。

第三個是社會我,指在團體中的角色定位與價值,其中包含家庭和學校班級社團。對青少年來說,家庭互動的時間逐漸減少,但和家人的關係是否和諧親密,仍非常重要。尤其在青春期,親子關係必須逐漸從上對下的管理轉變為能平等對談,幫助青少年看到他們對家庭的貢獻、對親子關係的責任,孩子才有機會長大成熟。


另一個社會我是在同儕之間、班級社團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最能貢獻的是什麼,可以如何與人合作。合作是這個時代需要的大能力,幫助青少年從團體活動中了解、肯定自己的社會角色,有助於他們學會合作。

第四個稱為道德我,也就是對自己的價值觀與倫理道德感的認知。一個人認為哪些事情是對的,是錯的;追求什麼樣的工作條件,看重什麼樣的價值等,對於他的生涯選擇有很深的影響。希望孩子「入對行」,就不能忽略這個層面的自我探索。

有人在意所做所為是否能受到大家的推崇與尊敬;有人認為推動計劃、管理下屬樂趣無窮;有人關切努力能否獲得豐厚的經濟報酬;也有人只要有機會專注研究、解開疑惑,就感到心滿意足。

我認為孩子在國、高中這六年,應該要了解自我的圖像。雖然一般父母深受文憑主義、升學壓力影響,可能只看重這個圖像裡的能力面,但其他三個層面的探索也很重要,而且也是孩子日常生活中常出現的主題。

發現自己的四種方法

其實,青少年對自我探索本來就很感興趣,否則他們不會一天到晚注意算命、星座的資訊。提供四個方向幫助參考:

鼓勵青少年學習有關自我的知識:譬如心理學有個「周哈里窗」模式,對於擴展自我認識非常有幫助。每個人對於自己都有了解和不了解之處;別人對我們也同樣有兩部分。根據這兩個因素就可以把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區分為四個區塊:我知你知的叫做「公開我」,自由自在、毋須隱瞞;我知道但不讓別人知道的叫做「隱藏我」,隱瞞是為了怕麻煩,但不慎批露可能引來更大的問題。第三個區塊是別人都看到了,自己卻沒覺察,人際間常聽到「我哪有」這句話,反映的多半就是一個人的「盲目我」了。第四個是自己不知道、別人也還不知道的領域,叫做「未知我」,也可以說是等待探索的處女地。

知道「周哈理窗」的概念,比較容易承認自己有看不見的地方。多和青少年聊聊自我了解相關的知識,示範自我開放的態度,孩子自然就能保持開放的心胸,願意傾聽。

許多研究都發現一個人的公開我愈大,心愈健康,和人相處愈自在。因為自我的覺知好,自我的盲點就少,和別人相處也就不需要太多的防衛和抗拒。親子間需要隱藏的我愈少,彼此的關係就愈自在。如果孩子和爸媽之間必須諜對諜,其實很累的。

接受自己的盲點,悅納他人的回饋:有了這些知識以後,青少年可能比較會相信與接受還有不知道的自己,所以才會有去探索的欲望與動力。有這個架構對孩子是有幫助的,你接受自己有盲點,當別人給你回饋的時候,你不會太防衛,可以悅納他人的回饋,雖然不見得代表別人一定對,但你願意多聽。


運用社會比較():比較和競爭不太一樣,自我認識有時候就是透過社會比較來釐清的,看別人,然後再看自己,也叫做參照、比對。而且這事每天都會發生,當孩子在評斷同學的時候,如果親子的對談方式是對的,孩子就很有機會看到自己。

利用測驗與問卷:也可善用坊間的測驗、問卷等工具,幫助孩子認識自己。

父母應具備的態度

幫助孩子自我探索,父母親應具備三大態度:

打好地基,掌握先機。青春期孩子追求獨立,孩子願不願意和你談是首要條件。當孩子露出想談的契機時,父母願不願意在當下讓他談。例如孩子回家說他數學沒考好,很多父母會認為就是「數學不好」,需要補習;可是你有沒有注意到孩子最近在學什麼單元。同樣是數學,有的孩子數字概念好、幾何概念不好,有的孩子則相反。父母不要只用分數來認定,需要的是引導孩子多看自己一點。還有「社會比較」很重要,如果孩子主動談同學,或讀某文學家、某篇文章,或聽演講,回來說演講那個人好有趣,你可以問他有趣在哪裡,這些都有幫助。

把握對談三原則。第一個,輕鬆隨性的對談;但如果談到價值觀的問題,則需要嚴肅正式的對談,譬如能力的探索如果已經牽涉到要做決定,選擇技職體系或念高中;第三個是廣泛開放的對談,和青春期孩子談天,他需要的是,當他們想談時,父母願意聽就好了,他們並不期待父母主動來談。

父親的角色非常重要。特別是對青春期的男生來說,母親的角色還是有一點限制。

反觀自己其實很自然,但是孩子需要聽、需要對談,最後才能夠回到自己身上。如果孩子渴望發現自己,而父母覺得幫不上忙,也可以尋求專業來幫助。假設孩子各方面能力都還不錯,我會建議鼓勵孩子多參照不同的典範,孩子才會知道,即使自己某方面能力很好,但走這條路,將來會過什麼樣的生活、有什麼樣的生命情調。青少年可以多聽大師演講,重要的不是今天懂了什麼理論,而是去看這些大師為什麼投入這個領域,這個領域的樂趣在哪裡。

父母若希望孩子生命豐富、幸福快樂,就要能夠張開耳朵用心傾聽,不要只在意外在的好學歷、好工作,或俗世認定的狹隘價值觀;帶領孩子從各個面向去看見自己。只要家庭的氛圍夠開放,讓他願意談,什麼主題都可以。

★周哈里窗理論()

年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提出,根據每個人對自己,與他人對自己的了解程度,把人的自我分成四個部分。

 

我知

我不知

他知

公開我

盲目我

他不知

隱藏我

未知我

 

延伸閱讀
如何培養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
陪伴青春期孩子要訣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半夜發燒 幼兒園 月子中心 長高 親子出國 戒奶嘴 孕吐 人工受孕 寒假 黴漿菌 懷孕初期 益生菌 配方奶 尿布推薦

特別企劃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