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不明原因生病,應先檢查尿液

嬰兒期的泌尿道感染,在尚未有表達能力的嬰幼兒身上,是比較容易被忽略的病症。但此感染源會從尿道一路上行感染到膀胱甚至腎臟,對寶寶的身體會有不良影響,輕忽不得。

寶寶不明原因生病,應先檢查尿液_img_1

年齡、性別發生率有何不同?

根據醫學文獻,寶寶泌尿道感染依年齡而有不同的發生率。在新生兒中,早產兒的發生率約2.7%,足月兒的發生率約0.7%,1至5歲的發生率約1~3%。而性別不同也有差異,3個月內的新生兒,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為5~8:1,男生較高;但在1歲以後則出現大逆轉,1至5歲,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為1:10~20;到了學齡後,男生與女生的發生比例差異更大,為1:30,女生反而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

為何寶寶會泌尿道感染?

光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任周宇光指出,早產兒發生泌尿道感染的機率較高的原因,可能是其抵抗力較差,或因其膀胱和輸尿管先天性異常的情況較多導致;而出生前3個月的男嬰,也與先天性泌尿系統異常的關聯較大,包括常見的膀胱、輸尿管逆流問題以及腎臟異位、輸尿管結構異常、高位無肛症併尿路系統異常等,這些都可能導致泌尿道感染。

光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馮超傑則指出,另一個男新生兒發生率較高的原因是包皮過長加上開口小,細菌容易在包皮內堆積而形成,西方國家有新生男嬰割包皮的習慣,所以新生男嬰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只有0.2%左右,比國內低許多。不過雖然割包皮可減低感染率,但馮超傑主任並不建議一定要割包皮,原因是嬰幼兒割包皮必須全身麻醉,而且傷口約1週才能復原,寶寶又必須包著尿布,家長照顧起來要相當費心。

其實要預防新生男嬰泌尿道感染,只要每天將其包皮翻開清潔乾淨,就可減低感染率,除非是寶寶因為這個原因反覆感染才考慮割掉,否則可等到國中再做這個半小時的手術,屆時只需局部麻醉即可,傷口也不必包著尿布,復原時間比較快。

過了新生兒階段,男寶寶的尿道開始長長,嬰幼兒階段的尿道約8公分(成年男性約20公分),由於尿道長,男寶寶的泌尿道感染發生率就降低了,而且就算有細菌孳生,感染的部位也以尿道感染居多。但女嬰幼兒的尿道只有短短的1.5公分(成年女性約4公分),而且尿道附近就是肛門與陰道,不論是在肛門或是陰道孳生的細菌(以大腸桿菌為多),都很容易經由陰部侵入泌尿道而造成感染;也由於女寶寶尿道短,一受到感染就容易直接上行至膀胱,造成膀胱炎。

泌尿道感染時會出現哪些症狀?

嬰幼兒泌尿道感染經常沒有明顯症狀,馮超傑主任指出,輕微的泌尿道感染通常不會出現發燒的症狀,還不會說話的嬰兒常以哭鬧表現,家長並不容易查覺。所以家長平時應仔細觀察寶寶的尿量,看看有無頻尿(約30分鐘尿布就濕,但尿量少)、尿有無腥臭異味、尿色是否偏黃或呈深棕色;大一點的幼兒可能會出現小便時灼熱疼痛、肚子痛、尿床等狀況;但如果感染一路從尿道往上至膀胱、輸尿管甚至抵達腎臟,造成嚴重的急性腎盂腎炎,就會引起發燒以及後腰敲痛(因腎腫大壓迫週邊肌膜組織造成)。

寶寶不明原因生病,應先檢查尿液_img_2


而周宇光主任表示,如果新生兒出現長期胃口差、活動力差、發燒、持續黃疸,就須注意是否有泌尿道感染問題,因為泌尿道感染可能引起敗血症,而影響肝功能造成持續黃疸。嬰兒若出現生長遲緩、嘔吐、發燒,也需注意有否尿路感染,因為通常這些嬰兒常見的呼吸道與腸胃道疾病的症狀,也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所引起。

馮超傑主任表示,有時家長或是醫師會以為上述的症狀為感冒發燒而未予注意,而且有的是因為尿逆流產生的感染,尿道、膀胱都沒有發炎症狀,但有可能已經造成腎臟的感染發炎,尤其寶寶的腎臟正處於發育期,若是感染後沒有治療完全,會影響寶寶腎臟的發育,造成腎臟發育不全甚至萎縮,建議家長如果懷疑孩子有泌尿道的問題,可找泌尿科醫師做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

尿液檢查可確定是否感染

尿液檢查為泌尿道感染檢查的第一步,當醫師警覺到嬰幼兒有可能是泌尿道感染時,會先做尿液檢查。為了讓尿液細菌培養的準確率提高,新生兒通常以膀胱穿刺的方法取尿,較大的嬰兒則用無菌尿袋取尿,大一點的幼兒取中段尿做培養;檢查結果若發現尿中的白血球數目大於5,並出現白血球酯酵素與亞硝酸鹽物質,就可確定是泌尿道感染。

當嬰幼兒確定為泌尿道感染,這時就必須先住院,因為嬰幼兒泌尿道感染常合併泌尿道異常,所以住院後一邊先施予抗生素點滴注射治療,一邊要再做腎臟超音波、腎臟核子掃描、逆行性膀胱輸尿管攝影等進一步檢查。一般會先做腎臟超音波,可檢查有無水腎、腎積膿、輸尿管有無擴張或雙尿管、膀胱的大小及形狀是否有異常等問題;再依照情況做腎臟核子掃描,可評估腎臟是否遭受感染,造成腎盂腎炎或產生腎結疤;在感染控制好、病情穩定後,再安排逆行性膀胱輸尿管攝影,來探查是否有膀胱尿液逆流回輸尿管或腎臟的情形。

泌尿道感染如何治療?

如果只是輕微的泌尿道感染,沒有發燒,敲擊後脊椎與肋骨交界處不會疼痛,一般並不需要住院,給予口服的抗生素治療即可。但馮超傑主任提醒家長,通常診所只會給3天左右的抗生素,並不會做尿液檢查,必須繼續到可做尿液檢查的醫院,確定感染已治癒,否則細菌沒有殺完全,會讓細菌產生抗藥性,之後繁殖會更快,一路從尿道上行至腎臟的機率提高。口服抗生素建議服用5天至1週,較能確實將細菌去除。

寶寶不明原因生病,應先檢查尿液_img_3

若患童出現發燒合併其他泌尿道感染症狀,就建議住院治療。首先可先做尿液細菌培養,看細菌的種類;再做超音波等檢查,看有無其他先天泌尿道異常問題。而住院第1週先給予抗生素注射給藥,再進行尿液及血液的細菌培養,如無感染現象即可出院回家,但仍需服用1週的口服抗生素,並再檢查尿液及尿液細菌培養,確定治療已完成。周宇光主任也建議半年後可做一次腎臟核子掃描,看是否有腎結疤影響腎功能。

經檢查如果是先天性尿道阻塞或尿道、生殖器、腸胃道漏管問題或是尾椎神經異常所引起的泌尿道感染,就必須利用手術予以根治。若患兒是膀胱輸尿管逆流問題,馮超傑主任表示,膀胱輸尿管逆流分五個等級,三級以下症狀較輕微,可請患兒多喝水、多尿尿來改善,也可以口服低劑量不易產生抗藥性的預防性抗生素來改善,口服時間約1至3年,可改善泌尿道因逆流反覆感染的症狀,通常等幼兒長大,膀胱肌肉壁變厚,這種逆流狀況就可改善;如果膀胱輸尿管逆流在四級以上,表示情況嚴重,容易頻繁感染,且腎臟因水腎造成損壞,應該用外科手術來改善這個問題。


反覆感染的原因

反覆泌尿道感染原因很多,像是包皮過長、尿布濕了隔很久才換、寶寶拉肚子便便包在尿布中過久、先天性尿道阻塞,以及尿道、生殖器、腸胃道漏管問題、尾椎神經異常、神經性膀胱、排尿困難、膀胱輸尿管逆流等都會造成。先天的問題多數需要手術才能根治,後天衛生問題則做好個人衛生清潔就可改善。

寶寶不明原因生病,應先檢查尿液_img_4包皮過緊也會引起泌尿道感染嗎?

包皮過緊也會引起泌尿道感染,但案例不多。馮超傑及周宇光醫師皆表示,包皮過緊但是包皮開口正常,可將包皮往後推,將藏在包皮中的污垢清乾淨,就不會引起泌尿道感染。但若包皮開口太小,不但容易藏包皮垢,也容易讓尿液積存孳生細菌,此時可在門診局部麻醉後,將包皮口撐大拉鬆一點,就可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對腎臟造成永久性傷害嗎?

當泌尿道感染時,被細菌侵入腎臟造成腎盂腎炎,如果沒有及時發現好好治療,的確會對腎臟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人體的腎臟內約有一百萬個腎絲球,細菌感染會破壞腎絲球,腎絲球的數量如果只剩下百分之十不到,就容易造成尿毒、慢性腎衰竭;如果雙側腎臟都受到感染破壞,沒有及時治療,未來就有可能必須洗腎才能活下去。

感染期間如何照顧?

勤換尿布是必需的,並要給予寶寶充足的水分以利經常排尿,並徹底做好清潔工作。還有醫師開立的抗生素,必須定時服用勿自行停藥,否則易使泌尿道重覆發生感染,增加腎臟受感染的風險。

寶寶不明原因生病,應先檢查尿液_img_5

而患有腎盂腎炎的患兒,必須追蹤腎功能、腎體積成長,避免有後遺症。有些診所會開藥膏讓患兒塗在發炎的局部,針對這個做法,馮超傑主任持反對意見,他表示,這些藥膏會刺激寶寶尿尿部位粘膜,讓原有的保護層遭到破壞,反而會讓該部位的皮層變薄、抵抗力變差,更容易受感染。

Box.平時應如何清潔男女寶寶的屁屁?

對於還在包尿布的寶寶,勤換尿片保持臀部清潔是預防的首要之道,建議選擇透氣性佳的尿布。當寶寶大便時應由尿道往肛門方向擦拭乾淨,避免腸內細菌感染尿道口。

洗澡時,男寶寶的包皮應往內推一點,將包皮及尿道口清洗乾淨;女寶寶最好採用淋浴代替坐浴,細菌較不易從尿道進入,若是坐浴則洗完澡後再利用溫水以淋浴方式清潔寶寶便便和尿尿的部位即可。

清洗寶寶的便便及尿尿部位請用中性的肥皂,1天用1次肥皂即可,若要增加清洗次數,則以清水沖洗為佳。此外,馮超傑主任表示,有研究顯示餵食母乳可以預防嬰兒泌尿道感染,原因是母乳中帶有媽媽對大腸桿菌的抗體,可幫助喝母乳的寶寶增加這方面的細菌抵抗力。

寶寶不明原因生病,應先檢查尿液_img_6 《Mami Home媽咪窩》. 2011年/3月號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長高 半夜發燒 配方奶 月子中心 幼兒園 戒奶嘴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人工受孕 親子出國 黴漿菌 寒假 孕吐 益生菌

特別企劃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