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出病來

氣從何處來?

就西醫觀點而論,人體吸入空氣進入肺部,經由肺泡的交換作用,透過紅血球來攜帶氧氣,代謝呼出二氧化碳,而氧氣與中醫師談論的「氣」功能上有很大差異,也因此在臟腑循環上常出現中、西醫雞同鴨講的情況,再加上解剖學找不到十二經脈存在的證據,便有一派西醫在研究針灸效果時,提出「十二經脈只是虛擬」的說法。

「氣」出病來_img_1
圖片來源/Pixabay

根據推論(至今尚未得到證實),人類最早是因為無意間碰撞到穴位,而發現這種刺激竟具有治療疾病的作用,因此學會使用石針刺穴的古老醫術,經過漫長歲月的摸索,逐漸歸納出人體的經穴循行路線與位置;另有一說則是曾有醫者以死刑犯做試驗,在其頭頂割破頭皮灌入水銀,脫下整件人皮後,再詳細觀察記錄顫動的點,後連成十二條左右對稱的線,加任、督二脈,確認製作完整的人體經穴圖。

不管真相如何,陰陽定律是構築世界萬物的源頭,陰為有形體,陽為無形體,人體必然也要陰陽並存;血為有形體在血管內運行,氣為無形體在經脈運行,兩者若不能分工合作,氣盡血滯,生命的跡象一旦結束,剩下的只是一具冰冷的軀殼,被解剖的死人還會有氣在嗎?不能因為檢查不出氣脈的存在,就說十二經是虛擬的,如果只是虛擬,如何產生真實的作用?

看不見的物質不代表就不存在,人體的「氣」也不完全是由空氣轉換,還有食物、水與陽光,總括來說,「氣」就是能量,隨時會因各種因素而改變。能量也有正負之分,負的能量大多來自於不良的生活習慣,如日夜顛倒的作息與不自然的飲食及情緒壓力。這些身體代謝出來的濁氣同樣會循氣脈運行,也就是俗稱的火氣。

氣往何處去?

食物、空氣、水經過人體消化吸收後,轉化為營養與能量(氣),透過血管與經脈輸送運行於全身,對於各臟腑的供應,各有輸出與輸入並相互配合,血供應身體養分,氣則以能量推動運輸系統,有形為陰,無形為陽,宇宙萬物無不按照陰陽理論構成運作。

空氣、食物、水會產生各種營養,也會形成各種不同的氣,分配到十二條各司其職的經脈,再影響各臟腑氣的強弱與功能,所以不止中藥具有治療疾病的效果,若同時了解食物的特性也能做食療。如何讓十二經脈與食療搭配達到最高的效用?因十二經脈有陰陽分別,所以食物也要中庸之道才能陰陽平衡,再高貴的食物吃多了也會讓身體的氣脈失衡,有一利定有一弊,凡事恰到好處即可,貪多必失。


好的水能幫助身體代謝循環,不好的水會增加身體負擔;好的空氣令人神清氣爽,不好的空氣令人頭昏腦脹。人之所以要配合自然的規律作息,是因為一日之計在於晨,朝陽是啟動生命能源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午陽光過炎便有害無益。人體將食物有用的成分吸收,製造一切運作所需要的元氣,排放掉不需要的廢物,代謝作用所產生的濁氣也會透過呼吸吐出,但有兩種氣是不容易釋放的,即是怒氣與火氣。這兩道氣生成容易解除難,因為人體就像一座生化工廠,每天按一定的規律運作,額外的工作量一旦消化不完,只會累積在通道上,久而久之,連通行都困難,就像高壓鍋爐卡滿水垢後,便埋下爆炸的危機。

怒氣多是不高興卻隱忍不發所生成,火氣則來自晚睡或睡不好,在這兩股氣的干擾下,十二經脈的運行就會紊亂,有時火上添油,有時恃強凌弱。體內運作一旦失常,就會到處出現警訊,初時只是一些無關緊要的小病情,也往往檢查不出問題,因為那還只是氣病而已,時日一久,受阻的經脈無法正常運行,供應各臟腑需求的物質在短缺營養的狀態下,惡勢力便抬頭,身體就開始遭受破壞,體病生成才要施救,為時晚矣!

內經有云:「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身處高壓力環境的現代人,與其終日惴惴不安地努力尋求保身之道,不如回歸自然作息,師法古人的養生哲學,修心養生,讓體內元氣充足,減少怒氣與火氣的傷害,這才是最高明的自然養生醫學。

見仁見智的阿是穴

什麼是「阿是穴」?最常見的解釋就是從患者的疼痛處壓按,只要患者發出「啊」的一聲,那裡就叫「阿是穴」,許多中醫師會從那裡施針,因為傳統的經穴療法都從痛點著手,嚴重者還會在針尾導熱或導電,方老師的手臂便曾讓這種燔針治療法害得經脈受阻日益無力,以致肌肉萎縮,因此他後來開始摸索經穴時,才會反其道而行,研究出「手痛醫腳,腳痛醫手」的對應原理。

中醫最重要的經典《黃帝內經靈樞》經脈篇,論述沿十二經筋循行部位發生的疼痛、抽筋和酸麻等症狀,治療方法皆為「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而何謂「以痛為輸」?據譯解《黃帝內經》最負盛名的楊維傑博士註釋:『「以痛為輸」是指採用「天應穴」,而「天應穴」何也?即「阿是穴」,所以傳統針灸治痠痛皆從患部下針源於此也。』


方老師研究的痠痛經穴療法,其實理論也全來自中醫的陰陽、五行、六氣、表裡等原理,不同的是他的「阿是穴」用的卻是對應治療點。與患部疼痛點有對應關係的治療點,具有反應病情的特性,即患部越疼痛,對應治療點按摩時也越疼痛,只要治療點正確,以適度的力道按壓一下,患者同樣會「啊」的一聲。一樣都是「阿是穴」,功用卻天差地別,患者該如何判斷哪種方法較可行呢?當然是以效果取勝,誰能解除你的痠痛,誰的理論就正確。

至於「傳統」所言,因為古人已死,無法求證,套句方老師常用來回答患者的話:看書別太認真,盡信書不如無書啊!

「氣」出病來_img_2 《把脈摸氣就知道》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生活百科 熱話題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