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大腦迷思

人的大腦真的是三歲定終身嗎?坊間的大腦潛能開發、皮指紋檢測可信嗎?關於大腦種種的迷思,專家如何解答?

破解大腦迷思_img_1

Q1聽說一般人的大腦只用了十分之一,是真的嗎?大腦開發課程有用嗎?

A:這是完全沒有科學根據的說法。其實在早期還沒有先進儀器可以觀察大腦運作的時候,很多神經科醫師就已經看到病人因為不同腦部區域的中風,會引發不同的認知障礙,有的是視覺、聽覺上的障礙,有的是語言、記憶上的。科學家在一百多年前就推斷,不同的腦區,有不同的功能,不可能全部的大腦只有十分之一是有功用的。

當儀器更進步,可以在正常人身上觀察大腦運作的狀況就發現,即使是在休息的狀態,大腦的神經元也繼續在活化,而且活化的區域相當廣,更別說當我們很認真在解數學,或想問題的時候,絕對不會只依賴十分之一的大腦。也因此可以判斷,坊間所謂的大腦開發課程,大部分都是廣告噱頭,不太有科學根據。

Q2聽說腦細胞在過了某個年齡,就不再成長了,所以有「三歲定終生」的說法,父母該擔心孩子錯過學習關鍵期嗎?

A:現在的研究已經看到,老人,甚至癌末病人,給他新的刺激,他們的腦部都還會長出新細胞、新的連結,以因應新的學習,尤其是在掌管學習和記憶功能的海馬迴。研究不斷發現新證據,大腦的終身學習是可能的,大腦終其一生都有再生的能力,也有產生新連結的能力。因為大腦終身都在學習、都在產生連結,所以也沒有真正的起跑點,隨時都可以是學習新技能的開始。

基於這些年研究大腦的證據,可以說學習,其實沒有所謂的關鍵期。所謂關鍵期是指,只有在這個期間才能學會這種能力,超過這段期間就沒辦法學會。但是,大多數學者都同意,會有學習的敏感期,的確有些能力在某些年紀學起來相對來說是最容易的。例如,在語言的學習,一兩歲之前的小孩,對語音、語調的學習,的確要比大人敏感,而這個能力會隨著成長逐漸減弱。

三歲定終生這個說法太過絕對,即使從小給孩子接觸一些訊息,讓他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因為熟悉而比較容易。但如果父母因此急著在孩子小時候強迫他學很多東西,過多的學習造成的不快樂、過度壓力,反而讓學習變得更慢,甚至產生抗拒的心理,適得其反。

Q3聽說讓孩子聽莫札特的音樂,可以提高智商,是真的嗎?

A:莫札特效應的研究一開始是出現在一九九三年的《自然》(Nature)期刊上。這個研究是針對大學生在他們要做和空間推理有關的智力測驗前,讓同一組人聽莫札特音樂、放鬆音樂或什麼都沒聽,結果發現在聽完莫札特音樂後,大學生的得分比在另外兩種狀況之下高八~九分。但研究也發現,這樣的效果只持續十五分鐘左右,如果在聽完音樂很久後再去測驗,就沒有效果。


這個研究出來之後,很多團隊試著重複驗證這樣的結果,發表的文章至少十二篇以上,但無法得到類似的結果。

但一九九三年那篇研究結果被紐約時報大幅報導,結果又被許多媒體過度的放大,於是讓很多人誤以為聽莫札特音樂可以提高智商。其實二○○六年德國研究部,組了一個研究團隊,檢視了三百篇探討音樂跟智力之間關係的研究。結果發現,如果只是被動的聽音樂,不論哪種形式,沒有任何科學證據證實這樣可以提升智力。所以如果只是放莫札特的音樂給小孩聽,就期待他的智力會因此有顯著提升,是不太可能的。

Q4聽說懷孕的時候就可以放英文給孩子聽,好讓他在媽媽肚子裡就學會英文?

A:媽媽的肚子裡,其實是一個充滿噪音的環境。研究只顯示,嬰兒出生後可能會對母語或聽過的聲調有熟悉感,但這並不足以讓他學會這個語言。

一般小孩都可以自然學會母語。至於習得其他語言的能力,如果在一歲之前沒有接觸到外語,那種語言能力其實會大幅降低,即使透過胎教去學英文也沒有什麼幫助。

Q5許多家長花大錢為孩子做大腦皮紋檢測,聽說可以提早得知孩子的發展優勢,請問大腦皮紋檢測可信嗎?

A:假如他們是測手上的指紋,去解釋大腦皮紋,以預測孩子未來的發展,從科學角度來看,是無稽之談。因為小孩的指紋是四個月大就發展出來,大腦皮紋則七個月大才分化,兩者之間沒有必然的關係,所以不太可能透過測驗,就知道孩子未來適合做什麼。即使有一個儀器能直接看到大腦皮紋本身,也沒有任何證據支持,大腦皮紋可以預知孩子的未來發展。

其實任何一個職業,都需要全腦很密切的互動,也許展現出來的結果,有人空間能力強、有人語言強。目前沒有任何研究測量出來說,大腦的大小或皮紋的長相,與他們的某些能力有相關。

Q6所謂左腦管理性,右腦管感性,所以要提高創意,就要訓練右腦,這是真的嗎?

A:左右腦是有一些分工,但他們的分工方式不是全有或全無。也就是說,我們某些能力比較倚賴左腦,有些能力比較倚賴右腦,但不是說另外一邊的腦就都沒用到。

比如我們在處理語言時,比較倚賴左腦。失語症的病人,絕大多數腦傷的位置是在左半腦。當我們在處理空間問題時,比較倚賴右腦的頂葉。但是研究也發現,兩腦的頂葉都有在活化,只是右腦更多一點。

「左腦管理性,右腦管感性」的說法太過簡化,並非只有右腦才會感覺到情緒,也不是只有左腦才能做邏輯推理。兩腦的合作遠比它們的分工對我們的認知歷程重要得多。


Q7聽說左撇子較聰明,是真的嗎?

一九七六年,美國進行一項大型研究,根據七千六百八十八個小學學童的資料,發現左撇子跟慣用右手的人,在智力、空間認知能力、注意力等各方面都沒有顯著差異。

左撇子的腦部結構和一般人沒有不同,只是慣用右手者的腦側化現象可能比左撇子明顯。例如慣用右手的人,語言能力大約九○%以上會偏重左腦,但左撇子則大約在六○~七○%,他在語言上還是相對倚賴左腦,只是側化的現象沒有用右手的人那麼明顯。大致來說,目前的研究發現左撇子在智力、學業表現,和慣用右手的人沒有差異。

Q8坊間有些機構號稱可以幫孩子做心智評估,還會建議父母購買宣稱可以刺激大腦前庭的玩具與課程,這些東西有用嗎?

A:耳朵中的前庭負責掌管頭部在空間位置中的動靜態平衡,因此改變頭部位置的動作,如被抱在懷中或是被放在搖籃中搖晃,都會刺激到掌管前庭感覺的神經元,不需要特別的玩具和課程,便可達到這個效果。

刺激前庭感覺能夠提升認知能力、改善情緒障礙的相關說法,主要來自感覺統合治療理論。這個理論在一九七○年代被提出,但在學界仍有很大的爭議,也還沒有獲得太多科學證據的支持。即便如同這個理論所相信的,刺激前庭感覺對於有情緒和認知障礙的孩童有幫助(儘管目前尚無有力證據),也沒有研究者主張,刺激前庭可以提升正常孩童的智力。面對這樣的宣傳手法,家長在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之前,真的應該要小心謹慎。

大腦終身都在學習、產生連結,所以沒有真正的起跑點,隨時都可以是學習新技能的開始。

將孩子抱在懷中或放在搖籃中搖晃,都會刺激到掌管前庭感覺的神經元,並不需要特別的玩具和課程。

>>延伸閱讀

大腦與情緒

善用大腦本能的學習策略

破解大腦迷思_img_2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懷孕初期 戒奶嘴 親子出國 尿布推薦 配方奶 孕吐 寒假 益生菌 月子中心 人工受孕 半夜發燒 黴漿菌 幼兒園 長高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