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乞丐,到底該不該給錢?褚士瑩:一群「小孩乞丐」給我一堂學校沒教的「生命幸福課」

「到海外去長住三個月,做為給自己人生的禮物吧!」
如果你真的很忙,只有一分鐘聽我說話,那麼我要說的只有這句。

遇到乞丐,到底該不該給錢?褚士瑩:一群「小孩乞丐」給我一堂學校沒教的「生命幸福課」_img_1
圖片取自褚士瑩臉書

回顧我之所以是今天的我,有三個第一次的事件對我具有重新洗牌的作用,我自己稱為──三次的歸零(unlearning):把原本所知所學,拋在一旁,重新練過。

巧合的是,這三次重要經驗,都發生在歷時三個月的旅行路上,別人我無法得知,但我確信趁著年輕一生至少一次三個月的旅行,是我給自己最棒的人生禮物。

第一次三個月的旅行中,遇到很多乞丐,我之所以後來選擇NGO的道路,可以說是乞丐教我的事。

第二次是面對三十歲即將到來,我給了自己一年去航海,用慢得近乎愚蠢的方式,重新認識這個已經搭著噴射飛機一生不知道繞了幾圈的世界,我重新學會了謙卑,這是航海教我的事。

第三次,我走進緬甸,花了十年的時間,第一次學會如何計算夢想的成本,區分自我生命的「成功」與世俗眼光中的「成就」,在汲汲營營的社會競爭中,跟自己的生命和好,這是緬甸教我的事。

◎乞丐教我的事:第一次擁有提出問題的能力

高中的時候,第一次存夠足以當背包客旅行的一點費用,因為錢不多,能去的地方自然也無法太遠,所以選擇到南亞的印尼,這大概是我人生第一次到海外長住的經驗,雖然當年的旅行細節已經模糊不清,但每當我被問到為什麼決定在NGO組織工作的關鍵性決定時,就必須回到那個暑假。

當時為了節省旅費,常常搭夜車到目的地,不但節省白天花在長途交通上的時間,也省下了旅館的住宿費。或許這樣的克難旅行方式,讓我看到即使印尼當地的中產階級也看不到的貧困景象,每天早上當火車或是巴士停靠在車站,我一推開門迎面而來迎接我的,不是燦爛的朝陽,也不是清冽的空氣,而是一雙雙伸出來向我乞討的小手。

我心想如果不給錢的話,是不是代表我就是壞人?但,給錢就一定表示我是好人嗎?

「可是給了你,我自己就沒有了。」我聽到自己跟自己說。

「我也是辛苦工作,才好不容易存一點錢來旅行的,為什麼你跟我要,我就一定要給你?」我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浮起一絲不悅。

但是看到三歲開始每天挑水的孩子,他的窮真的是因為來自懶惰嗎?而我真的是比較勤勉嗎?還是我只是比較幸運,生在一個即使只領最低薪資也存得了一些錢的地方?

如果我要給的話,該給甚麼?是錢還是食物?是鉛筆還是礦泉水?

我要給錢的話,該給多少才叫做適當?

如果我手邊的餘錢只能給一個人,我該給誰?是不是殘障就一定比好手好腳的更需要?是不是瘦弱的,衣服破爛甚至赤身露體的,就一定比較可憐?

是不是年齡越小的乞兒,就越值得施捨?

那麼抱著孩子乞討的媽媽呢?那個女人真的是孩子的母親嗎?

那麼年老的呢?

今天我就算把所有家當給了,那你的明天呢?

後天呢?明年呢?後年呢?

如果長期來說,幫不上忙,是不是現在也就乾脆不要給……

一波一波的乞討者,就像海浪那樣在人潮中向我襲來,而許許多多的問號,打進我年輕的腦袋裡,破碎難辨,卻又確實存在,那年夏天的旅行,並沒有給我任何答案,相反的,卻給了我很多的疑問,我當時甚至以為那是一場很糟糕的旅行,才會遇到這麼多乞丐,但是十年之後,當我下定決心,要離開科技產業進入NGO的時候,才發現那個夏天對我的影響是什麼?剛開始的害怕是甚麼?疑問又是什麼?如何學會觀察別人,卻不去做價值判斷,又如何學會感動,如何接受陌生人的善意。在我的腦子裡面醞釀了十年,終於成為一個改變我生命的大件事。

雖然到今天,對於面對乞丐到底應該不應該伸手,仍然沒有絕對的答案,但是我卻很清楚,如果NGO用得恰當,就可以用有制度的方式,集中資源幫助自己想要尋求改變的弱勢者,而在這過程當中,我自己在很多方面,也成為受益人。

當然,這十年之間,不代表我不吃不睡,整天就在想這個惱人的問題,實際上,這十年的年輕歲月,我一面讀書,一面工作,一面旅行,毫無間斷,也毫無後悔。趁著年輕去旅行對生命的意義,可能超乎自己當時的想像,即使讓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乞丐,也引發我去思索平常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

答案是甚麼,甚至這些問題是不是有答案,我後來逐漸明白,反而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開始學會問學校沒有教、考試也不會考的問題—關於生命與幸福。

◎緬甸教我的事:第一次學會計算夢想的成本

這幾年每次有機會到大專學校去分享我在緬甸服務的有機農場,主題多半是跟夢想有關,每個年輕人都沉醉在「夢想是無價的」這種氣氛中,每當有人這麼說時,我都會忍不住問台下的學生:「大學畢業以後,老闆要付多少錢,你才願意去做你不喜歡也沒興趣的工作?」

當場表決一下,不難發現台灣雖然這麼小,但是南北差距還是挺大的,東部跟南部的私立大學生,基本上都說每個月兩萬五台幣就可以了,北部一流國立大學的學生最高,但也不過就是四到五萬,就肯把自己賣掉。在這個問題上,台灣的大學生表現出跟平常上網或桌遊時候完全不同的務實態度,近乎殘忍。

那你的夢想,怎麼會說是無價呢?明明四萬塊台幣一個月,就可以買走你的夢想了啊 !」我總是無情地指出這個事實。

台下總是會突然變得有些沉默,又有些許困惑。

「四萬塊就賣掉夢想真的是太便宜了 !」我接著說,「每一個十八歲到三十歲的台灣人,不是兩萬五,也不是四萬,你要出賣靈魂,一個月起碼也要有十二萬台幣的代價才對。」

高屏或花東地區的大學生,認為畢業要在當地找到起薪四萬塊一個月的工作,根本就是難上加難,遑論十二萬?

但是我是這麼計算的,簡單來說,只要是年齡介於十八歲至三十歲的台灣護照擁有者,就可以成為打工度假計畫者(WORKING HOLIDAY MAKER)到紐西蘭、澳洲、日本、加拿大、德國 、韓國這些目前已經跟台灣簽署相關協定並已生效的國家,利用一邊打工一邊度假的機會,進一步了解這些國家的生活。名額並不少,每年有十二萬名年輕人拿著打工度假簽證到澳洲,換算下來,平均每星期就有兩千三百多人,也就是說幾乎每天都有一架波音七四七巨無霸客機載滿專門來澳洲打工度假的年輕人。

這些包括台灣在內的打工度假者,可以停留長達一年,在簽證有效期間內從事短期或臨時工作。大家的工作機會相同、接受相同的待遇、住在同樣的青年旅館,面臨一樣的問題,也都同樣要嘗試為自己解決問題,只是同一僱主不能超過六個月,許多工作所需的技能要求很低,不需要什麼語言能力,更不需要大學生才能做,甚至不需任何技能與工作經驗,像是在倉庫、工廠或廚房的工作,加工、製造等職務,所以不用擔心你以前沒什麼工作經驗。在雪梨這樣的大都市,許多工作來自兩大行業—接待與無需技能的勞工。在澳洲的北部地區,乾季的農場有很多採收蔬菜跟包裝水果的工作,大約從九月至四、五月在澳洲南部炎熱的夏季也都有許多採水果的工作,只要願意逐水草而居,跟著工作機會移轉,每個星期工作五天,每天工作十個小時,每個小時二十澳幣的薪資來粗估,每個星期就是一千澳幣,每個月就相當於十二萬台幣的收入。

你能賺多少錢,當然要依你的工作性質而定,但在地球上哪個角落不是這樣?澳洲的生活費不見得比台灣高,若在雪梨與別人短期分租一間房間,每個星期付一百至一百五十澳幣也夠了,如果在度假村工作,住宿費通常非常便宜;農場工作則會提供免費食宿,在鄉下的話甚至代步的汽車都會提供,至於繳稅,在任何國家工作都得付稅,台灣也不例外,沒什麼好抱怨的,剛開始的稅率是百分之二十九,很多年輕人難以接受,這不過是因為從來沒付過房租或稅捐罷了。

所以在我看來,如果一個台灣年輕人只是為五斗米折腰,為了賺一份薪水而工作,如果薪資低於一個月十二萬台幣而放棄夢想的話,其實是名不正言不順的,因為三十歲前,若是只看在錢的分上,每年都可以理直氣壯去一個國家當打工度假者,有些國家甚至還可以再延長一到兩年,同樣是遠離夢想,用不著勉強自己留在台灣,所以真正的真實代價,是每個月十二萬台幣。

做一份實行夢想的工作,如果做得很好,不見得會少於一個月十二萬台幣,但是如果為了實現夢想,而選擇一個月四萬元的工作,這中間的差額八萬元,購買的不是別的,就是「夢想」。

無論是販賣自己的夢想,還是購買夢想,那麼事實上是:原本我們以為無價的夢想,其實是可以很容易標價的。

◎旅行,教我成為一個勇敢、仁慈的人

我從小就不是一個覺得自己很棒的人,也從來沒考過第一名,選上班長、模範生,獲得過任何比賽的冠軍。

但我知道對於自己來說,我是個世界上最特別的人,因為我是我。

這點是沒有其他人能夠從我身邊搶走的。

從小我就認為,當我背得動行囊的時候,就會離家出走,騎得動腳踏車的時候,就會去環遊世界。

當然,那時候的我,一次又一次被抓回來痛打一頓。直到有一天,我真的跑得很遠很遠,到了埃及去念書,再也沒有人可以找到我。那一年,不苟言笑的父親突然問了我一句話:

「兒子啊,你知道為什麼我沒有阻止你去環遊世界的夢想嗎?」

我搖搖頭,知道說什麼都會錯,因此沒有答腔。(「兒子啊」聽起來好像很做作,只有電視連續劇才會出現的叫法,但是在我家就是這樣活生生地發生了。)

理工出身的父親,當時給了我生平第一次感性的回答,他說:

「不管哪個時代,哪個年輕人沒有環遊世界的夢想?如果你可以靠自己的能力實現,那我憑什麼阻止你呢?」

就在那一刻,我才知道,這份想要環遊世界的渴望,一點都不特別,從來沒得過第一名的我,連夢想也沒有比別人強,唯一特別的是,我真的就這麼去做了。

就在那一刻,我體會到我的價值,不在有特別好的夢想,而在於我有好的態度。

幸運的是,我的夢想不是趁著年輕去賺錢,而是相信了趁著年輕去旅行。旅行改變了我這輩子對於生命的態度,如果旅行是一個大神的話,我就是常常用生命去祭獻進貢的忠實信徒。

但是,旅行究竟有什麼特別之處,是生長的故鄉完全沒有辦法給我的?

旅行,教我成為一個勇敢、仁慈的人。

其他的各種學問和知識,只要考試會考的,有標準答案的所有問題,我在學校裡都學得到;孝順父母跟兄友弟恭,在家庭裡學得到;生活裡的眉眉角角,如何趨吉避凶,少輸多贏,只要三教九流的狐朋狗友夠多,也都學得到。但是華人的社會裡,似乎沒有人強調年輕人要見義勇為,家庭裡也不會強調孩子將來長大要充滿仁慈。如果不是拜海外長住之賜,我可能永遠學不到這兩個重要的人生功課。

遇到乞丐,到底該不該給錢?褚士瑩:一群「小孩乞丐」給我一堂學校沒教的「生命幸福課」_img_2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台灣生態藏寶圖「有怪獸」app親子界正夯!步道邊玩邊學趣味多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