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

孩子的順從幾乎是無限的,為你拿東西拿得手發麻,跟著走路腳都起了泡,他們是在愛中決定順從,在意志中執行順從。

因為有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_img_1
圖片來源/pixabay

我們談論到兒童品格時,都必須談到兩點:一是順從,二是意志。對於大人,我們講的是對真理與事物本質的客觀順從,是堅持與探索真理的主觀意志。當然,人們對真理的認識差異很大。我這裡所說的都是正面、肯定意義上的。

很多家長都知道,幼稚園的孩子怕換老師,孩子怕,家長怕,園長也怕。怕什麼呢? 怕孩子不適應。我們幼稚園小天使班的主班老師、孩子們喜愛的宋老師忽然調到北京了,這個班情緒一點波動都沒有。

蒙特梭利學校會根據老師發展情況和工作效果、根據兒童發展情況調換老師。每次調換,孩子們都非常平靜,仍像往常一樣生活。新來的老師問:「南南,請你做這道題目好嗎?」南南說:「我現在正忙著呢! 活動是不能打擾的。」新老師又問:「呂辭,請為我們彈個曲子。」呂辭說:「我不彈,因為我現在不想彈。」教務主任感慨的說:「這個班的孩子不認老師,只認真理。」所以,我們學校不怕換老師。

但是,當孩子發現老師旁邊坐著客人,老師從心裡希望孩子去活動時,孩子會感覺出來真心配合老師的工作。呂辭算題寫答案,能做上一個小時。老師知道孩子本來是不情願的,他這樣做完全是為了老師。老師頓時對孩子充滿了愛和感激之情。

孩子的順從幾乎是無限的,而且無限的感人。當孩子出現順從狀態時,你讓他做什麼都可以。拿東西、端盤子、照顧小孩⋯⋯孩子會想各種辦法完成一項困難的任務,而且會為做好一件事而快樂。在這順從中,兒童的意志力也就出現了。

有位家長她有次晚間上課,兒子東東沒人帶,她只好帶著上課。這位家長說:「東東,我們在上課,你不可以出聲音,也不可以亂動。你畫畫吧! 你能做到嗎?」孩子點了點頭。他才兩歲多,不到三歲! 孩子兩個小時做他自己的活動,沒有聲響。這位家長感動得不得了。

這裡既有極強的順從,又有堅強的意志。有時孩子還不能從理智中決定行為,他是從愛中決定順從,從意志中執行順從。孩子替你拿東西會把手拿到僵硬,為你走路腳都起泡了。有這樣的意志,為你拿個什麼成績,不在話下!

舊教育總是希望孩子對大人絕對順從,越順從就越認為這個孩子懂事、聽話。大人對待孩子,似乎能做的就只是說教與樹立榜樣,我們想透過這種方式使一個孩子順從我們。實際上沒有這種可能。這樣做的結果是,即使孩子表面上順從你,但內心他根本不想順從。蒙特梭利告訴我們,傳統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壓抑和強迫了兒童,長久以來兒童突然發現,他不得不服從某一個人或某一位老師,這時他內在就產生出極大的壓力,這個壓力當老師不在或者沒人控制時,就會爆發出來,他就開始胡鬧。所謂有壓迫必有反抗。


真的是這樣。我們過去接收的從普通幼稚園轉來的孩子,剛來的幾天孩子格外規矩,坐著都要抬頭挺胸。幾天以後,他們發現這裡很自由,老師非常尊重他們。這個發現可不得了! 他們大喊大叫,把玩具和教具扔向天花板! 把教具架推倒在地,然後在上面跳舞⋯⋯一鬧好幾天。你們說要讓這樣的孩子安靜下來,直到達到內心順從的狀態,得費多少力量? 只能用愛! 用自由! 用燦爛的微笑!所以,每當聽說要從其他幼稚園轉來孩子,老師們就害怕、頭痛。

直到現在還有人問我,從蒙特梭利幼稚園出來的孩子怎麼能適應這個社會?他們懷疑的理由是:我們的孩子太自由了。這些人認為從蒙特梭利幼稚園出來的孩子,不懂得守紀律。實際上正好相反,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孩子最懂得遵守社會的準則與紀律,而且他們說到做到,他們能掌握自己到底有多大的意志來遵守某種規則。我們的孩子去體育場看運動會,能靜靜的坐在那裡一個小時,像阿兵哥一樣,絕不會亂走亂跑,對此人們十分驚訝。實際上,我們的孩子外出到哪裡都一樣,因為他們的紀律不是在老師的喝令和壓制下建立的。

接受蒙特梭利教育的兒童,在正常狀態下都有自我控制的力量,他會自己明白在什麼場合下應當如何做。我們幼稚園的教師常帶孩子們到飛機場、火車站、圖書館⋯⋯在哪些環境應保持安靜,孩子會自己控制。在自由中,如果無人擾亂兒童,兒童可以用心靈觀察環境,自我調節。

這樣的兒童是作為一個精神自由的人而存在的,他在任何環境中都能感覺到這個環境需要遵守什麼樣的規則,他應該採用什麼樣的姿態。而那些對環境無法感覺的兒童,是因為他受到太大的壓制了,當壓制大到足以使他痛苦時,他不但無法掌控這個環境,而且他一旦發現這個環境中沒有人約束他,他就開始進行破壞,發洩自己。自由狀態中的兒童,因為受到尊重,因為他所有的舉止和動作都是依賴於自己的斷定,那不守紀律的現象就變成偶爾的現象了。

在華人社會,大部分家長都會認為:有兩樣東西一定是大人給予兒童的,一個是知識,一個是道德。我們不相信自然賦予人類本身一種最偉大、最高尚的精神力量,蒙特梭利說,兒童的品格、人格、智力的形成完全依賴於他自己,根本不依賴成人。兒童透過工作來建構他的一切,但這種能力六歲時就消失了。六歲以後,孩子用六歲前建構的這個基礎開始接收知識,也就是說,人生這座樓房的基礎完全是六歲前打下的,這個過程依賴兒童個人,不依賴於老師或父母。


此外,透過十多年的教育實踐,我們發現蒙特梭利的這個說法,還需要商榷。六歲以後兒童的吸收能力不一定消失,在部分孩子是可以延續到八歲,甚至更晚。

我們常說的意志,是指有目的地克服困難。比如一個孩子遇到困難,他能克服,我們就認為他有意志力。實際上,克服困難、完成工作,是兒童樂此不疲的。害怕克服困難的不是兒童,而是大人。蒙特梭利認為,兒童跟大人的命令對抗到底的精神,也叫意志力,兒童一旦有心理問題時,他就沒辦法與成人抗爭了。這個能力一旦喪失,他就開始屈服於大人,看大人的臉色,同時他的意志力就被完全的剝奪了。

所謂天才兒童是什麼樣的人呢? 他內在有一種內驅力,就像我前面所講過的,兒童一旦形成了自己的品質,這種品質會不斷告訴他「去做這件事」,他不做這件事就會覺得很痛苦。在這種力量的驅動下,兒童做一件事情會做得非常好,這種兒童稱為天才兒童,他不依賴於任何大人對他的強迫和扶持。

意志力的形成也是如此。兒童在自我發展過程中,自己形成了意志力。蒙特梭利在這裡提出了一個觀點,她說:「如同人們過去經常說的,我們也會感覺到支配意志或破壞意志的需要。因為我們覺得這是必要的,所以我們必然要以我們的意志為轉移,去強迫兒童服從。」這種現象非常多,我們經常認為不能把孩子給慣壞了,該做的事情他可以做,不該做的事就是不能讓他做。

我們有一個錯誤的概念──意志是一個中性詞。例如我們認為,一個壞人雖然很壞,但他有極強的意志力,因為他做壞事時能夠做到底。實際上不是這樣,兒童的精神胚胎指導他去做的事情,都是建設性的行為。零到六歲發展精神胚胎,把精神胚胎實體化的這個過程是建設性的。如果這些建設性行為都獲得滿足,他所有的行為就都是善的,他一生的目的就是不斷的完善自己,包括戀愛與理想。

當一個人富有理想時,這個理想實施的過程,就是意志力的表現過程。三十歲以前是一個準備自我的過程,之後,是一個不斷衝向完善的過程,是一個從生到死不斷自我完善、心靈淨化的過程。假如人的正常狀態是如此,那意志對人就非常重要。

實際上,人自然的、正常的發展過程,就是一個意志力形成的過程。兒童做他感興趣的事,總能深入其中,這種深入變為專注,意志就開始形成。

很多人不認為傳統幼稚園讓孩子坐好、老師為孩子講課有什麼不好。國際上,幼稚教育觀念在本世紀初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們已經不再用口授的形式為兒童進行「教育」,兒童是不斷的透過行動來構建自己的。為什麼我們還在沿用落後一個世紀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法? 我們沿用的是父輩的那一套教育方法,什麼新的觀念都不接受。你到任何一個國家看看,包括非洲的一些國家,他們都不用口授的方式進行教育。而在華人社會,兒童不能用他的行為來實現他內在的精神胚胎,他不得不乖乖的坐在那裡,不得不「聽課」。兒童太弱小了,他每天都要仰望大人,蒙特梭利說,我們常常在控制兒童的意志,我們有的時候支持兒童的意志,有的時候剝奪兒童的意志。口授過程就是一個剝奪兒童意志力的過程。


「兒童必須透過生活自立,而獲得身體上的獨立;必須透過自由的選擇,而獲得意志上的獨立;必須透過不受干擾的工作,而獲得思想上的獨立。」

一個人在這三方面獨立了,他的人格狀態就會被完善地建構起來了。兒童所有的自發性活動,都應得到尊重。使用意志力就是當他要做什麼的時候,他自己選擇。這個選擇的過程,是不斷使用意志的過程,你不能把他的意志閒置起來,就像把不看的書放在書架上。不能使用意志,意志力不堅定,兒童就喪失了做事情時的能力。

兒童要不斷選擇,當你不讓他做的時候,他敢與你抗爭,兒童的意志力就是這樣建立起來的。蒙特梭利說:「事實上,意志不會導致混亂和暴行,混亂和暴行是情緒紊亂、痛苦的表現。」蒙特梭利認為,如果孩子零至六歲沒有發展好,就會困在瑣碎事情與物質利益之中,一輩子跳不出這個圈子,就像被困在一堵圍牆裡。圍牆外面是美好和科學,但是他們卻穿不出去。人的一切努力,就在於要超越物欲本身,而達到一個精神的狀態。我們現在已經偏離了人的正常發展軌跡,不知道人的狀態應該是什麼樣子,我們很少看到一個正常的人,所以把不正常的人當作正常的人。人如果達不到正常狀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必然就是一種對抗的關係。

蒙特梭利舉過一個例子。一名婦人問孩子:「你們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嗎?」這意味著她認為兒童的所有行為,都是隨意隨性的。孩子回答道:「不,夫人,不是我們喜歡做什麼就做什麼,而是我們喜歡我們所做的工作。」這就變成了一種有意識的活動。也就是說,每個孩子在做他們喜歡做的活動,而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蒙特梭利說,有件事情應該是不言而喻的,意識和意志是隨著運動和活動,而發展的一種能力。

這種能力是如何發展的呢?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比喻,比如走路。一歲時所有的兒童開始行走,當你告訴孩子不能走路時,他不可能按你說的做,他每一分鐘都是要脫離你而去走路,那麼走路做什麼呢? 因為他的腿不斷的告訴他「要走路」,他必須順應他的腿。他開始不斷的練習,直到腿的行走機能成熟以後,他走路的能力完全鞏固的時候,他就開始轉變了,他會說:「媽媽抱抱」。人就是這樣,當他產生一種願望時,他就會不斷實現這個願望,一旦實現,這個願望就被固定下來。兒童透過有意識的活動練習他的腿,這種能力一旦具備了,他就會放棄它而讓父母抱。


問題的關鍵是,意志的發展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是透過與環境有關的持續活動而發展的,因此很容易遭到破壞。蒙特梭利提到,在意志的形成過程中,人的精神是一座在秘密中自我構建的建築物,它的建築者既不是母親也不是教師,而是兒童自己。無論是母親還是教師,他們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幫助兒童活動,「幫助」是他們的任務與目的。

我們通常願意進行示範教育。透過講故事,使某個人成為兒童模仿的典範,成為評論兒童對錯的裁判,兒童的想像和意志就被閒置了。這是一般教育中最常見的偏見。事實上,意志只有憑藉一個人自身的力量才能得到發展。兒童的想像力、創造力、意志力,是在他們自發的活動中建立的,並不依靠我們沒完沒了的說教,我們不能把兒童的意志和想像閒置,意志一旦被閒置,一個人就會失去了成功的品質。

蒙特梭利說:「在過去的教育中,老師是按照一種邏輯的方式進行推理,他說:『要教育別人,我必須是很好的、完善的,我知道應該做什麼,或者不應該做什麼。所以,如果兒童要模仿我、服從我,一切都會是令人滿意的。』一切事物的根本奧秘在於服從,這就使教師的工作變得容易,甚至令人自豪,他爭辯說:『在我面前的這個人是無知的,不正常的人。我要讓他改正過來,把他變成像我這樣的人。』他在做一件《聖經》中提到的事:『上帝按自己的形象造人。』他在扮演上帝的角色。」蒙特梭利說:「大人沒有意識到他正把自己置於上帝的位置,還忘記了《聖經》中關於魔鬼是如何變成魔鬼的那些話。也就是說,他出於自豪感而想取代上帝。」老師事實上正在做一件破壞兒童創造力與意志力的事情。

兒童的精神內部進行著遠比教師、父母想像的更崇高的活動,他零到六歲一直在做一件事,就是建構自己的精神,父母和老師只提供給兒童幫助。

因為有愛而願意順從,因為有意志而能夠順從_img_2《愛和自由》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長高 半夜發燒 孕吐 懷孕初期 寒假 尿布推薦 配方奶 戒奶嘴 親子出國 幼兒園 人工受孕 益生菌 黴漿菌 月子中心

特別企劃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生活家電】SHARP夏普 無孔槽變頻洗衣機潔淨抗菌、省水、洗淨力一次滿足
【生活家電】SHARP夏普 無孔槽變頻洗衣機潔淨抗菌、省水、洗淨力一次滿足

【生活家電】SHARP夏普 無孔槽變頻洗衣機潔淨抗菌、省水、洗淨力一次滿足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