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

大人的不經意,有時候就在孩子心裡刻上了什麼印記我們無從知道,但是關於當下的概念,他肯定有著與眾不同的理解。

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_img_1
圖片來源/Pixabay

隨便訓斥、打罵孩子的現象很普遍,成人對孩子出言不遜已經成為習慣。受訓斥、挨打的孩子,在心智發展上與正常的孩子有著極大的差別。首先就是概念不清,大腦相對而言比較混亂,不容易看清客觀實在的事物。對外在事物的過分敏感,影響了他內在心智的發展。受打罵厲害的孩子,記憶力較弱,不易看到客觀的現實,他們看待世界的出發點總是基於需求和仇恨。受打罵不厲害但多少受過刺激的,也時常混亂。那些有點「專制」的班級或家庭,孩子多少也會出現問題。這其實是思維出了問題。

打罵孩子會給孩子造成壓力和恐懼。這種壓力會過分強化兒童對某一事物的感覺,刺激了孩子對某一事物、某一方面的認識,而忽視了全部。被打罵的兒童在建立某一概念時,他的眼睛看到的不是客觀的現實,而是受刺激後的事物,世界就不是原本的世界,而是經過他加工的世界,壓力使得孩子在掌握事物時產生偏差,不能高度理解本質問題。苦難降臨到了孩子頭上。

那些得到愛和寬容的孩子在組織自我的過程中,因為分辨能力沒有受到傷害,他對事物的掌握清晰、準確,並且能做良好地確定。

我的一位朋友,她的丈夫因為童年發展不好,成家後相當情緒化,對孩子也是時好時壞。 孩子四歲時,朋友與丈夫離婚了。有時一些大人見到這孩子,會開玩笑地說:「叫我爸爸,就買好吃的給你!」 剛開始孩子會躲在媽媽身後,感到屈辱和憤怒。到後來習慣了,無論任何人怎樣哄騙,這孩子絕不開口。這一切給孩子的感覺到底是什麼,我們無從得知,必須到他長大成人,當了爸爸後,才能看出他在心靈上受到的影響。對「爸爸」這一概念,他肯定會有與眾不同的理解。

這剛好與我的孩子在建立這個概念時的表現,形成了明顯的對比。

一次朋友來我家做客,一見到孩子就說:「叫爸爸,給你買好吃的。」孩子就說:「爸爸!」這時他不到三歲。下次再見這個朋友,孩子又叫「爸爸」。朋友說:「你的孩子太聰明了! 怎麼一見我就知道叫爸爸,買好吃的?」我說:「不是啦! 你把我兒子爸爸的概念弄混了。」這是一次。還有一次是我的一個朋友來幼稚園,他是我們院委會的一個成員,晚上開完會後就住在幼稚園。第二天早晨,我兒子到幼稚園,一看見他就跑過去。朋友把我兒子抱起來,親了親他,用鬍子扎了一下。我兒子很鄭重其事地說:「爸爸!」朋友大驚說:「不可以胡叫,我是叔叔不是爸爸。」孩子奇怪地問:「那你為什麼長鬍子呀?」後來他爸爸說,他曾經用鬍子扎過孩子。可能這件事讓他有了印象,凡是買好吃食物給他的、長鬍子扎他的人,都是爸爸。這個過程是一個分辨的過程。兒童一旦開始分辨,就能分辨一些細節,抓住一些要點,排除另一些細節。這聽上去有些笨,但卻說明他不斷地在思考。


當然,我講的只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在以後的大腦運作過程中,孩子面臨的問題會越來越複雜,這種分辨能力會越來越強。這時候,一個人分辨能力的強和弱,就明顯地表現出來了。有一次,兒子因為一件事非常生氣,大哭著用小腳踢他爸爸,那時他僅有兩歲半。他爸爸說:「你又不是驢,為什麼踢人?」兒子突然不哭了,呆呆地站了半分鐘,然後認真地說:「爸爸,魚沒有腿呀!」他爸爸說:「是驢,不是魚!」兒子站在那兒想著。我不明白,如此激憤的孩子,會因為某種思維而停止哭泣開始思索。我發現幼稚園裡許多孩子也一樣,他們的思維安靜而緩慢,像一條精神的長河在生活的海洋下面緩緩流動,我們常用「渾渾噩噩」來比喻他們。他們整個的思維狀態和認知狀態,一直是在思考。你跟他說什麼他都在這樣思考。思維對小孩子是快樂的事,思維對小孩子也是新鮮的活動。小孩子思維表情很明顯,小孩子思維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有的小孩他不用思維,被訓斥、被打罵的孩子是不用思維的。他們的反應較快,好像不經過大腦。

你在生活中觀察一下就會發現,很多孩子,你一說話他就反應。為什麼呢? 除了訓罵以外,就是大人在生活中不斷地給他強加某種東西,不斷地強加,於是就形成「一吹哨子,狗就吃飯」的條件反射了。很多孩子都是這樣。實際上,兒童接受的任何事物應該透過兒童自身的大腦。兒童的大腦運行雖然較慢,但只要讓他思維、給他機會,就會逐漸變快。

透過大腦進行的認知過程,才能得到某種東西,這稱為智力。有的孩子小時候被認為非常聰明、腦子反應快,但長大以後,他的學習和各方面的創造力並不好。這個原因就是他是被教出來的,或者是人為刺激出來的。

逗孩子似乎是許多成人與孩子互動的慣用方式。有一次,兒子到我們部門,帶了一包吃的。 我的同事說:「辛辛,你把這個吃的給阿姨好不好?」 我兒子說:「不行。」就放到身後。同事說:「你不給喔! 不給阿姨搶了!」 然後就故意做出要搶的動作。

我兒子大哭。同事說:「還蒙特梭利教育,你看你這孩子。我們園裡的孩子怎麼逗都不哭。」我說:「不是的,我兒子沒被逗過,他就認為你真搶。而且,他不知道你這種野蠻的行徑基於什麼邏輯? 不給就要搶! 他的思維出了故障。怎麼能這樣?本來一加一等於二,你硬是說等於三,這跟他成長的經驗不符合。」她說:「什麼呀!我們園裡的孩子都這樣。」我說:「你們園裡的孩子是逗出來的,我們孩子沒有人逗過。他就是這樣長大的,他不要你逗。」但是,我知道大多數人就是這樣逗孩子,不斷地逗,結果把孩子的心智弄混了。兒童沒有機會組織自己的自我,沒有機會把他看到的事物和固定下來的記憶放到一起。

逗孩子的明顯結果,就是惡作劇。人們大都不知道青少年「惡作劇」的原因。這多數源於兒童時期的「逗」,因為「逗」是一種不具輕重的行為,它也像打罵孩子一樣在社會上蔓延,不過範圍更大罷了。


兒童成長的偶然性很大。例如,在家裡排行不同,孩子的心理狀態就不一樣。記得我曾經看過一部老片子,是奧林匹克運動會創始人的傳記,印象特別深刻。因為當時我舅舅的老二剛出生,我經常去他家,大家抱著剛出生的嬰兒對老大說:「雙百,你媽媽不要你了! 你媽媽生個小妹妹不要你了。」雙百剛開始時哇哇大哭,後來習慣了也就無所謂了。

我們大人不知道這對孩子意味著什麼,這是玩笑,是一種殘酷的玩笑,這種逗弄太殘忍,但是大人感覺不到。我看過那部電影,它對我的觸動特別大。片中主角的弟弟剛出生,全家人都在忙碌著照顧剛出生的嬰兒,主角只有七、八歲,他從樓上走下來,站在樓梯上,看著爸爸、媽媽還有保母在忙著照顧嬰兒,他媽媽一回頭,發現她的大孩子在樓梯那兒看著他們,忙走過來拉著兒子坐在樓梯上,告訴他:「我要告訴你的是,媽媽非常愛你。但是,你的小弟弟非常小,如果媽媽不餵奶給他喝,不給他東西吃,不照顧他的話,他會死去。所以,媽媽必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照顧他身上,而你已經能夠照顧自己了。但這並不意味著媽媽不愛你。媽媽非常地愛你。」這個男孩對這個問題就釋然了。

實際上,這個孩子提出問題了嗎? 沒有。只是他媽媽看到了這個情景,感覺到了這個問題,就把孩子的心結打開了。有這樣的媽媽,就有他後來的成就。

生命就是這樣的。如果你感知到孩子的心理,你跟他說了,這個問題就不作為一個問題而存在。但如果不說,他永生都會覺得他爸媽不再愛他了。我的同學就常說她的爸爸、媽媽「愛那個,而不愛我」。這種不公平的感覺,在兄弟姐妹中常有。我記得我上初中的時候,就經常認為媽媽偏愛我的哥哥,我經常跟媽媽吵架。哥哥不吃韭菜,每頓飯前媽媽總是先給哥哥盛一碗,放在那兒,裡面沒有韭菜。我每次跟媽媽吵的時候,媽媽就說:「我就偏愛你哥,你哥就不像你這樣!」我就越認為她偏愛我哥哥了。

心理學家佛洛伊德在一本書中,曾記錄過一個心理分析個案:他給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女教授進行心理諮詢,請她回憶童年的經歷。她說,她與爸爸、媽媽還有弟弟去照相館照相,有一個假蘋果,她媽媽把這個假蘋果給了弟弟而沒給她。她就記住了這件事情。佛洛伊德一聽就明白了。儘管那是個假蘋果,但是讓弟弟拿而沒有讓她拿,她依然感到不舒服,她認為這個待遇是不公平的。這種感覺和事件持續不斷地發生,由此產生的心理問題和障礙變成了她的潛意識。可是,有多少人能有幸遇到佛洛伊德呢?

類似的事情在我們的生活中數不勝數,給成長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巨大到使人成長為截然不同的人。

不同品質的心理和智力_img_2 《愛和自由》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人工受孕 孕吐 益生菌 懷孕初期 半夜發燒 黴漿菌 幼兒園 配方奶 戒奶嘴 月子中心 長高 親子出國 寒假 尿布推薦

特別企劃

孩子的換奶新選擇「美強生優生3」
孩子的換奶新選擇「美強生優生3」

孩子的換奶新選擇「美強生優生3」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