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分離焦慮?王意中心理師:無論如何,都千萬不要「不告而別」

孩子有分離焦慮?

孩子有分離焦慮?王意中心理師:無論如何,都千萬不要「不告而別」_img_1

「你能不能不要再哭了?趕快進教室!太陽那麼大,你一直站在這裡很熱的。我們趕快進教室,放學時,媽媽就會來接你了。」

不管瑪莉老師怎麼苦口婆心地勸說,小蓮依然一直在哭。

「我要回家!我要回家!……老師,我可以回家嗎?我媽媽什麼時候會來?我要找媽媽,我不要上學。我要回家……」

「你都已經來到學校了,還在說不要上學,真的別鬧了。快點,其他小朋友都在教室裡面了,趕快進去。進去之後,老師多拿一些點心給你好不好?今天上課很好玩的。」

瑪莉老師軟硬兼施,但小蓮始終不為所動。

「搞什麼鬼,只是上個幼兒園,哭了老半天。班上還有那麼多小朋友需要照顧,你不進教室,我怎麼上課。不如請假別來算了。」瑪莉老師嘴巴嘀咕著。

小蓮聽了這些話,繼續放聲大哭。

瑪莉老師已經受不了了,「我的耐心也是有限的,如果你再不進來,就在這邊站著,我不管你了。都已經中班了,還長不大?」

瑪莉老師說完,作勢轉身就走,但小蓮只是繼續站在原地,並且愈哭愈淒厲,完全沒有要跟著進教室的跡象。

顯然,這招對小蓮來說一點作用都沒有。

無法順利地讓小蓮進教室,讓瑪莉老師十分懊惱,心想:「早知道就不要讓小蓮的媽媽那麼快離開了。直接幫孩子請假,把她帶回家,就不會有這些煩惱……」

而現在自己和小蓮都站在幼兒園門口晒太陽,瑪莉老師實在不知如何是好。

孩子有分離焦慮,怎麼辦?

【陪伴孩子面對焦慮】

分離焦慮的核心概念

「分離焦慮」的定義是:當主要照顧者(例如媽媽、保母、奶奶、外婆等)離開孩子的視線時,孩子很明顯地出現焦慮反應,並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

這牽涉到孩子的「依附關係」的發展,即孩子與主要照顧者之間(此篇以母親為例),最早的情感建立是否順利。

若依附關係的發展不理想,孩子的安全感、對大人的信賴感也沒有獲得適當發展。因此,當媽媽離開了他的視線範圍,莫名的焦慮便頓時湧現。同時,孩子很容易過度放大憂慮,擔心媽媽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是不是離開之後就不會再回來。

分離焦慮涉及了依附關係的建立,也就是說,分離焦慮其實牽涉到兩人之間的關係及互動。因此,不只是孩子需要改變而已,媽媽(主要照顧者)的反應也是關鍵。

對於孩子的難分難捨,「強迫分離」是大忌

「分離焦慮」往往對第一線老師造成很大的困擾,尤其若孩子一直杵在教室門口或校門口,不願進學校,老師後續的課堂教學也將明顯受到影響。

孩子一直在教室外哭泣,特別是不斷哭喊著要找媽媽,也會引發教室裡其他敏感的孩子放聲大哭,吵著:「我也要找媽媽。」一個連帶地影響另一個……最後哭成一團,不但令幼兒園老師感到十分頭痛,在這種狀態下,孩子也很難學習,以及與其他小朋友進行互動。

不過,面對分離焦慮,最忌諱採取強迫的方式硬將孩子和媽媽分開。因為這時媽媽強硬地離開,反而容易造成孩子對於分離產生過度的情緒反彈,更加劇他對於「和媽媽分離」這件事情的情緒反應。

暫時性的陪讀

那麼,是否要讓媽媽陪同孩子進入幼兒園一段時間呢?

適度的陪讀,有其階段性與必要性。而是否實行,則以「孩子和媽媽可以分開的程度」來做決定。

如果孩子無法跨進學校,就需要啟動陪讀的做法。

有些孩子很敏感,媽媽只要有任何舉動,孩子就會明顯地抓住媽媽,就像無尾熊抱住尤加利樹,或者袋鼠寶寶與袋鼠媽媽緊緊相連一樣。所以媽媽陪同孩子在教室裡時,最好就只是靜靜地陪伴在身旁,不與孩子進行太多的互動,這有助於孩子漸漸地將注意力轉移到對於課程活動的關注。

當孩子逐漸對幼兒園的活動產生了興趣,注意力也逐漸從媽媽位移到教室裡的活動,分離焦慮也漸漸緩和了下來。

孩子有分離焦慮?王意中心理師:無論如何,都千萬不要「不告而別」_img_2

啟動無壓力的活動

孩子進了幼兒園後,為了避免他把注意力一直聚焦在即將離開的媽媽身上,我們可以藉由吸引孩子的活動,來讓他的注意力進行適度轉移。

在課堂上,對孩子的要求可以暫時減少,以免讓孩子產生一些壓力。對於有些孩子來說,當壓力一上來時,很容易又會開始想要尋求對於媽媽的依賴。

因此,「一大早的課堂活動要如何吸引孩子」,這可以是老師在活動設計上,思考的一個切入點。

從媽媽轉移至老師,依附對象的過渡性位移

試著讓孩子將注意力逐漸從媽媽轉移到幼兒園老師身上,這有助於降低孩子分離焦慮的程度。

這是一個過渡階段,協助孩子把情感對象轉移至另外一位他信任的大人,至少在這個情境裡,讓孩子能夠先維持他的安全感。

雖然對於老師來講,孩子過度地黏附自己,會對教學帶來困擾,但至少讓有分離焦慮的孩子願意待在教室裡,多少會有些學習上的成效。

讓孩子逐漸建立對於教室裡的安全感,以及對於老師的信賴感。

無論如何,都千萬不要「不告而別」

特別提醒:不要在沒有告知孩子的情況下,突然離開孩子。這種狀況往往會造成孩子極度的焦慮、恐慌。

◎從家裡開始練習

建議從在家裡開始做起,適時且具體地告訴孩子,接下來你要做什麼事情。

例如在家裡時,除了媽媽之外,還有爸爸在。當媽媽要離開孩子的視線時,清楚地告訴孩子:

「小蓮,媽媽去陽臺晒衣服,晒完衣服,我就下來了。」

「小蓮,媽媽現在去洗澡,你跟爸爸在客廳玩。」

「小蓮,媽媽現在要去倒垃圾,倒完,媽媽就上來。你先和爸爸一起玩。」

而且提醒自己,說到做到。

◎選擇告訴孩子的「恰當時間點」

也許一開始,孩子會想要黏著你,跟著你一起去,因此,選擇告訴孩子的「恰當時間點」是非常重要的。

講的時間點,可以當孩子專注於遊戲活動,或是孩子和其他照顧者(比如爸爸)一起玩遊戲或看卡通時,媽媽離開會比較容易。

一開始,在離開孩子的視線前必須先說明。

不過,如果經過一次一次的練習,逐漸發現孩子似乎比較能接受自己離開視線,而沒有明顯的焦慮反應出現,就可以嘗試逐漸地直接離開,不再主動告知孩子,而是讓分離自然而然地發生,讓孩子瞭解媽媽在這個當下,就是要去陽臺晒衣服、去洗澡或者倒垃圾。

漸漸地,從媽媽手上拿的物品(例如是一籃衣服、換洗衣服或是垃圾袋),孩子就明白,媽媽這時要去做什麼事。當孩子可以預期媽媽在做完這些事情後,就會再回到他的視線裡,對於媽媽的離開便會感到相對地安心。

與孩子一起編寫「分離焦慮」的故事

我們來編寫一段關於分離焦慮的故事,並且可以引導孩子自行改編內容。

先進行主角設定,比如小鴨子、小兔子、小貓咪、小熊、小狗等,也可以包括小朋友自己,同時也要設定媽媽的角色。

故事開始,媽媽離開了主角的視線,也許是去覓食、買菜、洗澡、上廁所、喝下午茶……任何活動都可以,這時讓孩子動腦想想並揣摩主角的心情、感受。

◎故事:〈鴨媽媽不告而別〉

鴨媽媽見小鴨子在睡覺,沒有叫醒牠,向鴨爸爸交代了一下,就轉身離開去美容院洗頭髮了。

小鴨子醒來後,焦慮不安地在池塘裡游來游去,急著找媽媽。

「媽媽去哪裡了?為什麼不見了?整個池塘裡,我都找不到媽媽。媽媽到底在哪裡?」

小鴨子不斷地呱呱呱,呱呱呱,不斷地問鴨爸爸:

「媽媽去哪裡了?媽媽什麼時候回來?」

小鴨子的腦袋裡,浮現出好多令自己狂冒鴨汗的畫面……

「媽媽會不會不回家了?」

「媽媽會不會變成烤鴨?」

「媽媽會不會變成老闆的鴨箱寶?」

「媽媽會不會變成宜蘭鴨賞?」

「媽媽會不會變成東山鴨頭?」

害怕、恐懼,在牠的腦海裡,不斷湧現。

◎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想像(認知),會左右自己的情緒反應

你可以繼續改編成不同的故事,例如,鴨媽媽出門前有告訴小鴨子,她要去市場買菜,叫牠和鴨爸爸待在池塘裡。

讓孩子參與改編故事的過程,加上討論,孩子的印象會更加深刻。

引導孩子瞭解他怎麼想像(認知),會左右他後來的情緒反應(焦慮或其他)。

如果小鴨子的想像是鴨媽媽會帶好吃的甜圈圈回池塘,那麼有鴨爸爸在旁邊陪伴,會令牠感到安心與期待。

我們怎麼想、思緒怎麼走,也會決定我們接下來的情緒如何變化。

你也可以把故事拉回孩子切身的經驗上,例如為什麼有些小朋友離開媽媽去上學,可以非常自在,但有些小朋友卻非常難受,擔心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媽媽會不會發生什麼事情。

放手讓孩子天馬行空地腦力激盪,把媽媽離開自己的視線後會發生的各種可能狀況,逐一說出來。比如小鴨子擔心鴨媽媽變成東山鴨頭或烤鴨,雖然不是那麼合理,但你不能說不對。

這也有助於讓孩子瞭解,每個人有各自不同的想法,這些想法沒有對錯、沒有好壞,我們要尊重每個人有自己的經驗。

孩子有分離焦慮?王意中心理師:無論如何,都千萬不要「不告而別」_img_3《孩子的焦慮危機:咬手、拔頭髮、猛眨眼……從辨識警訊開始,讓孩子學會紓解焦慮,安定成長》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半夜發燒 孕吐 尿布推薦 寒假 長高 月子中心 黴漿菌 人工受孕 懷孕初期 戒奶嘴 配方奶 親子出國 益生菌 幼兒園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