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來人常說不能任由孩子為所欲為使性子?親子關係是一場輸贏遊戲?

我女兒弗洛三歲的時候,有一次她想走到不遠的商店,不想坐兒童推車,所以我把推車留在家裡。回家的路上,她逕自停下腳步,坐在別人家的臺階上。當下我心想:「哦,天啊!別鬧了!」因為那時我的心已經飛到未來,想著我已經把購買的東西放好,可以休息一下了。但弗洛現在就想休息。

過來人常說不能任由孩子為所欲為使性子?親子關係是一場輸贏遊戲?_img_1
圖 / Pixabay

接著我又想到,反正我們何時回家都沒關係。於是,我放下購物袋,蹲在她旁邊。弗洛正在端詳一隻螞蟻沿著人行道上的裂縫爬行。有時牠會消失在裂縫中,接著又冒出來。

我就蹲著陪她看。

這時一位上了年紀的男人走過來問我:「她贏了嗎?」我馬上就聽懂他的意思了。他的意思是說,在父母與孩子的意志之爭中,她是不是贏了?我很清楚這種存在已久的親子之爭。我的父母對此深信不疑,他們認為,讓孩子予取予求對孩子有害。

但你和孩子其實是站在同一邊的:你們都希望獲得滿足,而不是感到失落;你們都想好好相處,表現良好。老人會意地對我們笑了笑,他只是想要展現友善,所以我沒有反駁。我並沒有說:「我們是親子同樂,不分輸贏。」我只回應:「我們在觀察一隻螞蟻。」並對他回以微笑。後來,他走了,螞蟻也走了。我和弗洛站了起來,我們母女倆也上路了。

前面提過,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所以在行為的背後,你會發現感受。一旦你找到特定行為背後的感受,並發揮同理心,就可以把那種感受用言語表達出來。你可以協助孩子用言語來表達自己,以後他就不太需要以行為來傳達感受了。

在上例中,我意識到弗洛不習慣走太久,她覺得累了,想要休息。我想到,周遭的景象和聲音對她來說可能太豐富了,她可能還沒學會如何抵擋那些與她無關的外在刺激,不像成人已經懂得如何自動阻絕刺激。那可能導致她想要只關注一件事情。從孩子的角度看事情,而不是從你自己的角度思考,更有助益。在這個例子中,我的角度可能是:我想趕快回家,她阻止了我,我們的意念正好相反。

傳統的親子教養主張,不該讓孩子「為所欲為」。我想,那個老人說「她贏了嗎?」就是這個意思,他覺得我是在「自討苦吃」。每次大家談到孩童使性子時,我常聽到這種說法。家長似乎很怕孩子使性子,他們認為,只要孩子使性子,以後他永遠是那種亂發脾氣的個性。在這種輸贏遊戲中,家長若是堅持非贏不可,最後根本沒有贏家。這種遊戲只有在操弄,毫無相互理解。這種遊戲不是真實的,是父母自己編造出來的。

那種作法只想到未來可能發生什麼,而不是當下可行的狀況。在上述例子中,當下弗洛正在休息,她休息之後,我們才會繼續行走。

輸贏遊戲可能日益根深柢固,變成一種親子動態,那有害親子關係的發展。你以專制的方式支配孩子,也是在教他以這種方式處事。萬一孩子因此以為把自己的意念強加在別人身上是正常的、可取的,那怎麼辦?他的同學會覺得這是一種討人喜歡的行為嗎?

如果你的教養方式大多是把你的意念強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從這種方式學到的關係模式可能是有害的。孩子只學到這種有限的角色選擇時(「行動者」與「接受行動者」,或者換句話說,「支配者」和「順從者」),那會大幅限制他身為人的潛力。比方說,如果孩子最有經驗的角色是受害者與惡霸,他可能會變成惡霸,或動不動就以受害者自居。

輸贏遊戲也會影響孩子的情緒。輸了意念之爭往往令人感到丟臉,丟臉並不會使人變得更謙卑,反而會讓人惱羞成怒。那種憤怒可能會向內轉向自我,導致憂鬱,或向外轉向外界,導致反社會行為。

所以,既然這不是爭輸贏的遊戲,我們以什麼方法幫孩子展現合宜的行為最好?一般來說,採用當下可行的方式(因為當下是基於現實),不要擔心未來可能發生什麼(未來是基於幻想),是因應孩子的實用準則。

過來人常說不能任由孩子為所欲為使性子?親子關係是一場輸贏遊戲?_img_2《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人工受孕 孕吐 益生菌 懷孕初期 半夜發燒 黴漿菌 幼兒園 配方奶 戒奶嘴 月子中心 長高 親子出國 寒假 尿布推薦

特別企劃

孩子的換奶新選擇「美強生優生3」
孩子的換奶新選擇「美強生優生3」

孩子的換奶新選擇「美強生優生3」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