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我不想跟你玩!」孩子懂得說「不」才能踏出獨立第一步

尊重是條雙向道,當別人說NO別硬闖禁區! 在德國,幼教師和家長一致認同孩子懂得拒絕他人很重要,是自我意識萌芽的開端。

孩子從決定生活中大小事的經驗養成思考的習慣,知道表達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事,跟有沒有禮貌、尊不尊重他人不能一概而論。

「我不想跟你玩!」孩子懂得說「不」才能踏出獨立第一步_img_1

班上的亞寇在1歲半的時候入園,在入園之前他並未參加任何的幼兒遊戲課程(play group),因此在適應期過後仍然很依賴主要的照顧老師克勞蒂雅,到哪都寸步不離地跟著她。班上幾個大孩子一看到新來的小小孩都爭先恐後地想靠近,一下有人遞玩具給他,一下有人想牽著還走不穩的亞寇到處晃,可愛的亞寇顯然是班上的新寵兒,非常受歡迎。然而,生性敏感的亞寇卻對幼兒園全體的歡迎熱浪有點招架不住,常常只要別的小孩稍微靠近他,就會緊張地大哭起來。對此時的亞寇來說,能讓他感到安心的只有兩件事,一個人安靜不受打擾地在角落玩,或是坐在老師身邊。

溫和的小小孩突然情緒爆發,媽媽的反應卻是:「我替他感到開心。」

老師們全然接納他怕生易感的天性,讓他順著自己的腳步一步步地踏出去適應環境,幾個月過去,他對鬧哄哄的自由玩樂時間已不再害怕,在一堆孩子的吵鬧聲中也能怡然自得地坐在地板上一個人玩。之後又再過了幾個月,此時的他已經會主動對其他孩子玩的事物感興趣,雖然仍不會加入一起玩,但會湊近去看。終於,亞寇也跳過新生階段,臉上總是掛著笑的他現在已經2歲多了,看到同學老師會親切地打招呼問好,老師們心中的亞寇溫和且友善,我們卻在某一天看到他的大轉變。

事情發生在午餐前的自由玩樂時間,當天外頭的風雪頗大,所以班上孩子並沒有外出,全班都留在室內各玩各的。亞寇當時正專心地在木製廚房玩,班上比亞寇大上幾個月的賽門突然沒頭沒腦地把雙手搭在亞寇肩膀上說:「火車來了!我們一起來搭小火車!」一邊說一邊硬推著亞寇前進。原本一人在廚房裡玩得好好的亞寇,顯然不是很情願,把賽門搭在他肩膀上的雙手甩開後,躲在廚房的另一個角落不想搭理賽門。賽門不知是明知故犯還是神經太大條,就是硬要把手緊貼著亞寇,亞寇滿臉不悅地用手揮說:「Stop!」賽門卻依然嘻嘻哈哈地鬧著小他半個頭的亞寇。

站在一旁觀察的克勞蒂雅和我,以為沒過多久亞寇就會如往常哭哭啼啼地請老師前來救援,沒料到此時亞寇已經非常生氣,他像是使出全身的力氣般使勁地對著賽門嘶吼:「我不想要玩這個!走開!」

克勞蒂雅看到暴怒的亞寇急著去安撫,也想把他之前玩到一半的鍋子遞給他,亞寇卻氣得煞不住車般地完全不領情,撇過身閃躲克勞蒂雅的擁抱不說,一手拿了鍋子卻又氣得把它用力甩丟在地上。

我目睹整個發生經過,驚訝地說:「哇!我之前沒看到他有過這樣的反應。」

克勞蒂雅點點頭:「沒錯!除了會笑會哭會害怕,亞寇已經開始會生氣地說『不』,這是他最近剛學到的情緒體驗!」

「我真替他感到高興。」克勞蒂雅的臉上揚起了一個大大的微笑。

下午亞寇媽媽來接他的時候,我提起這件事,同樣有教育專業背景,在德國小學任教的亞寇媽媽聽了笑著猛點頭說:「大概是從幾個禮拜前開始的,他開始會表現不滿的情緒,有時不順他的意還會癱倒在地上,就是要告訴我他非常生氣。 」她接著說:「之前一直聽到老師們說他在園所裡很安靜,現在他能夠在幼兒園懂得大聲說不,代表他已經真正融入團體生活了。」

她欣慰地說了句:「我替他感到開心。」

孩子懂得說「不」為自己發聲,才算真正踏出獨立的第一步
—孩子從決定生活大小事養成思考習慣,知道表達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事

除了開心,難過和害怕,幼兒隨著年紀增長會有更多複雜的情緒。在不同情境下,他們也會覺得生氣、失望、慚愧……等等。雖然說德國幼兒園裡對生活常規的要求相當嚴格,但培養孩子的自我表達能力一直是重點學習目標之一。舉凡活動參與意願、進食多寡、是否進行午休和如廁訓練,我們都會詢問孩子的意見,他們也很習慣地清楚表達自己的喜好。孩子必須懂得拒絕做自己覺得不喜歡或不舒服的事,學習如何判讀情況來做反應是團體生活裡必修的一門課。孩子能為自己發聲,才算真正踏出獨立的第一步。然而台灣的傳統教育向來讚揚聽話與順從,孩子們在教育過程中常被迫接受大人的一切要求。對大人說「不」常被視為「以下犯上」「沒大沒小」,因此孩子習慣漠視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們知道只要保持安靜並低頭不語,就能安全地免於責難,卻也因此缺乏表達自我需求的陳述能力。到了長大之後,很容易會以赤裸裸的情緒拋出內心的需求,而不懂得藉由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與他人進行有效且正面的溝通。

在德國,無論是幼教師還是家長,他們一致認同孩子懂得如何拒絕他人的要求是一個重要的成長進程,這是孩子自我意識萌芽的開端,他們從生活中決定大小事的經驗養成思考的習慣,知道表達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事,這跟有沒有禮貌、尊不尊重他人並不能一概而論。

尊重對年幼的孩子是一個非常抽象的概念,他們無法透過大人簡單籠統的解釋來瞭解其中涵義,但是每天的生活經驗會告訴他們,有哪些言行舉止絕對不會被接受,而哪些事情他們有權利表達不同意見。在德國幼兒園裡,孩子可以自行決定的事情很多,被設限不能做的事情很少。但是,只要是經過全體老師開會討論決定後定下的生活常規,就是全體適用的鐵則,就算在家長面前也絕不破例!

在尊重孩子的同時,也要教他尊重他人
—互給溝通的空間,才能讓孩子體悟尊重的真正意義

嚴格堅守底線的原因在於,我們要讓孩子知道:你要做自己很可以,你偶爾不同意老師的想法也OK,但是就如看見紅燈就不該硬闖的概念,當幼兒園制定了規矩,就代表非不得已誰都不應該莽撞地打破原則。尊重孩子的同時也要教他學會尊重他人,彼此互給溝通的空間,時收時放,才能以身作則讓孩子體悟尊重的真正意義。也基於這個原因,大人定下的規矩不能太多,只要不違背大原則,家長或老師在某些小事上的通融妥協,尊重孩子反駁你的意見,其實是以進為退的妙招。

例如:孩子可以選擇不吃午餐(選擇),但必須等其他人用餐結束後才能離開座位(原則),或者2歲半以上的孩子可以選擇不午睡(選擇),但只能進行閱讀或拼圖等靜態活動(原則)。有一回午休時間,2歲多的賽門堅持要穿著長袖外衣睡覺,老師凱莎怎麼勸都不願意把衣服脫下來,明明知道他穿著午睡醒來一定滿身大汗,凱莎看他堅持得滿臉通紅幾乎快哭了,終於舉白旗認輸,她說:「穿什麼衣服午睡對我來說沒有那麼重要,如果孩子自認這樣穿能睡得更好,我為什麼不相信他?我覺得大原則是午休時必須躺下不打擾其他人,但他若堅持要穿這樣睡我則沒有意見。」

很多家長甚至老師,林林總總地定了一堆規矩,多到自己也記不清,所以執行起來的時候常常不一致,孩子也模模糊糊地不知從何遵守起,更糟的是,不管大事小事,都打著為了孩子好的名義全權獨攬,無形中徒增與孩子之間很多無謂的爭執,孩子越大反彈會更大,因此絕對的威權在教養上並沒有加分作用。

相關研究一再顯示,強權式的虎媽/虎爸教育法長期下來會造成孩子的自尊心低落,當孩子長大後,便轉而向外尋求同儕間的認同與情感支持來提升自我價值感,也更容易順服於朋友或同學的壓力。他們面對不同意見時,往往缺乏堅持己見的勇氣與自信。

孩子懂得說「不」後的進階目標:
用適當的表情、肢體動作和語調,不傷害別人的感受

2歲的亞寇學到了說「不」,他清楚拒絕了另一個小朋友的要求,但等他再大一點,他也會意識到,「拒絕」不能只光靠憤怒和吼叫,不然很快就會沒有人願意跟他做朋友。因此,老師和家長在此階段的責任在於教導孩子「有禮貌不代表不能有不同意見」,讓他們知道拒絕別人不能只靠情緒和蠻力,也牽涉到思考能力和語言技巧。其實,拒絕最難的部分是如何用適當的表情、肢體動作和語調,拒絕得自信有禮也不傷害到別人的感受。

我們可以教孩子幾個說法,來溫和地拒絕他人為難的請求。例如:

(一)拒絕得簡單清楚:「不要,我並不想這樣做。」或是「不用了,謝謝。」必要時可以稍微加重語氣並重複句子來表示態度。

(二)提出反問或建議:「為什麼你想要這樣做?」「我覺得打球還比較好玩!」

(三)以幽默自嘲的方式來化解拒絕時的尷尬:雖是玩笑話,但也教導孩子向朋友表達自己的顧慮,如「我如果這樣做被我媽發現,大概三個月都不能出來玩了。」「你說對了,我本來就是膽小鬼。」

一起跟孩子模擬情況來做對話練習,讓孩子懂得拒絕!

2個訣竅,強化孩子面對拒絕的能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孩子學到了如何拒絕別人,清楚表達自己的意見固然重要,但是否能夠承受他人的拒絕,試圖理解對方的立場且不做多餘的情緒反應,顯然是更進階的一個情緒課題。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受到拒絕後總是鬧得人仰馬翻絕不善罷甘休,家長可嘗試以下幾個訣竅強化孩子面對拒絕的能力。

【訣竅1】延遲滿足,適時給予孩子機會鍛鍊「稍待片刻」的耐性

拒絕多半只是一時,懂得「稍待片刻」的人,人生會走得更順利。在大多數的情況下,大人拒絕孩子的要求,是因為當下的「不可行」而不見得是全盤沒得商量。因此,大人要適時給予孩子機會鍛鍊出「稍待片刻」的耐性,而不是孩子一鬧就不分輕重緩急立馬雙手奉上。如果孩子想要的就馬上就要得到,而他也總是馬上就能得到,他自然沒有辦法承受他人的拒絕,就算只是一時的。因此,我們可以多花點心思,讓孩子知道,有趣的事情是值得期待的。譬如,大人在廚房煮菜,孩子吵著要人說故事,這時大人說的「等一下」,對還不會看時間的孩子來說幾乎是全然陌生的概念,他所理解到的就是「我要你現在陪我,但你說現在不行。」

為了讓3歲以下的孩子也習得「稍待片刻」的生活必修學分,我們幼兒園的老師在討論過後,決定用沙漏(hourglass)來訓練孩子等待的能力,短則五分鐘,長則有十五分鐘的大沙漏來應付各種大小不一需要孩子等待的狀況。這對2、3歲的小小孩來說十分管用,因為時間對他們來說還是太抽象,而沙漏可以讓時間變得有感,我們會跟孩子說:「請等一下,等沙漏的沙子漏完,你再跟凱特老師說,我們就可以一起說故事囉!」這時孩子就會正確解讀大人的「等一下」其實是「稍待片刻,馬上回來」的意思。至於3歲以上大一點的孩子,不管是吵著買玩具,或是吵著要去動物園玩,如果不是完全不可行,家長可以說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日期範圍,以劃掉月曆上已過日子的方式,來讓等待不那麼漫長。

【訣竅2】在不同情境引導孩子去同理他人的感受

我的蜜糖,也許是別人眼裡的苦茶,理性地接受拒絕需要同理心。有的孩子不是沒有朋友一起玩,卻是總找不到特別好的朋友。問題可能在於孩子對生活情境和他人情緒的洞察力還不夠成熟。換句話說,孩子還不太能掌握所謂「察言觀色」的能力,此一能力讓雙方都省下脣舌和時間,是社交技巧裡不能不懂的人際潤滑劑。畢竟,不管是拒絕別人或是被拒絕都稱不上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悅的事。孩子只滿心歡喜地「想要」,至於要學會去顧及到別人的意願並予以尊重,則有賴家長和老師在不同情境引導孩子去同理他人的感受。

舉例來說,有一天孩子們在花園裡騎波比車,班上4歲的瑪麗突然在圍牆上發現了一隻可愛的小瓢蟲,她小心翼翼地用指腹輕輕將牠取起,興奮地靠過來我身邊說:「凱特妳看!是瓢蟲!」幾個孩子也跟著過來圍觀,這時候平時常和瑪麗玩在一塊的莎拉卻躲在我的身後。瑪麗見狀,便走近想與莎拉分享她的「獵物」,說時遲那時快,莎拉拉高分貝尖叫大哭說:「不要!我不要!」瑪麗似乎完全不能明白莎拉的尖叫是為哪樁,「是瓢蟲喔!」她強調:「很小一隻。」然後手指突然就要伸過去莎拉眼前硬要她看。

我立刻制止瑪麗的舉動,因為莎拉當下的情緒並沒有辦法好好自己處理,我告訴瑪麗:

「妳聽到莎拉說不要了嗎?她很害怕昆蟲,記不記得上次有蒼蠅飛進教室?然後莎拉在哭,一直到凱莎老師把蒼蠅趕出去為止。」瑪麗點點頭,補充說:「但我覺得瓢蟲很可愛。」我告訴她不是每個人都喜歡一樣的事情,我反問她:「前幾天我們在院子裡玩水(充氣小泳池),大家都玩得很開心,但妳是不是說妳不想玩?如果有人硬把妳拖進泳池裡?妳開心嗎?」瑪麗是個聰明的小女孩,她搖搖頭,我知道她聽懂了,儘管這並不代表她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但德國幼兒園裡不強調一致的團體活動,的確使孩子對於個人性情差異的理解有著不小的助益。他們從日常活動的選擇中,會比較容易理解不是每個人喜歡的事物都一模一樣,當大人不強硬事事逼著順從,孩子的情緒被理解後,他在同理他人情緒方面的能力也會跟著提升。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當孩子覺察他人情緒並做出反應時,應給予口頭肯定。孩子告訴我們「提歐多在哭。」一邊輕輕摸著正在哭泣的孩子試圖安撫時,我們除了正面回應,可進一步點出可能的解決方法:「提歐多剛剛跌倒在哭,你會幫忙安慰他,你做得很好,也許冰敷袋(Ice Pack)會讓他好一點,你可以幫我去廚房跟米拉老師拿嗎?」引導孩子不只覺察情緒,也進一步參與協助,會讓孩子體會助人為快樂之本的真諦,並更懂得留意他人感受且做出適當的回應。

注意事項
給予孩子自由空間,也要同時教他自律

尊重孩子,孩子也會因而學會自重,並尊重他人。不過千萬別忘了,尊重孩子的意願並不等同於將其意願照單全收,給予他自由的選擇空間,同時也得教導孩子自律並不強踏他人的底線。有所堅持,孩子才會謹慎思考每個選項背後的得失,並從生活經驗中明白尊重的真正意涵。

「我不想跟你玩!」孩子懂得說「不」才能踏出獨立第一步_img_2《不是孩子愛鬧情緒,是他想說卻不會說!德國幼兒園的小小孩自我表達課》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媽咪最愛的養身補體神器,桂格滴雞精試用滿意度100%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盈翠絲媽咪的毛髮蓬鬆感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