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間的衝突不會引發創傷,但父母的干預會

衝突是生命歷程中必然的體驗之一,是孩子生命張力的體現。如果父母制止和評判,就會讓衝突真正變成阻礙成長的壞事。

孩子間的衝突不會引發創傷,但父母的干預會_img_1

孩子之間發生衝突,若不存在病態性地以大欺小,或者在衝突中使用槍枝、刀具等危險物品,原則上家長是不應干預和評判的,除非孩子主動要求家長介入。

為什麼不干預?難道孩子以打架等「錯誤」方式表達情緒,大人就不應該制止,教會孩子什麼是有教養的「正確」人生觀嗎?

我們先來看看,假如家長干預會造成什麼結果。發生衝突時,孩子的情緒能量急劇上升,腎上腺素大量分泌,彼此口角,甚至扭打、哭鬧。透過這些過程,孩子的情緒能量逐漸耗盡,第二天又能毫無芥蒂地玩到一塊去了。這就是身體自動釋放創傷的過程。童年是經歷各種自發體驗的過程,既有溫暖的支持理解,也有激烈的口角衝突,嬉笑怒罵構成童年百態。孩子本身對各種體驗沒有評判,全然經歷過,就會既不執著也不恐懼任何一種狀態,發展出真正理智和自由的心智。

人類如此,動物也是如此。自然界中的動物也會遭遇創傷,比如生命受到威脅、爭鬥、失去伴侶,但少有野生動物長期處於抑鬱狀態,因為它們會在應激狀態過後透過吼叫、抖動、奔跑等肢體動作,自動消耗過多的激素,釋放恐懼、憤怒、悲傷等能量。

只有最聰明的人類才會長期停留在某個創傷中,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人類擁有頭腦,會評判和干預自然的能量流動,並形成潛意識的限制性信念。比如孩子A和孩子B打架,家長發現後及時制止,並且各自拉回家教育。本來在哭鬧扭打中的孩子,不得不停止肢體動作,忍住抽泣,進入「平靜」狀態。這種平靜不是創傷釋放後的真平靜,而是能量凍結,即創傷的能量卡在體內。第二天兩個孩子相見,因為體內凍結了應激能量,見到對方會再次引發創傷感受,雖然還在一起

玩,卻無法如從前一樣親密。所謂心理疾病,就是未釋放的創傷能量長期累積固化而成的,也是生理疾病的成因之一。

我們再看看限制性信念是如何產生的。A父母很嚴厲,回去揍了孩子一頓,

警告他以後再打架惹事,下場就是挨打、禁止玩遊戲等懲罰,後果很嚴重;B父母比較溫和,告訴孩子打架這種行為很沒教養,讓父母感到為難、傷心,以後要學會克制和謙讓。

A長大成人後,公司做得很大。有一天,他發現合作夥伴有不誠信行為,內心很憤怒,但為了大局考慮,他選擇了忍讓,只是小提醒一下,期望合作夥伴自動改正。後來,合作夥伴越來越離譜,嚴重損害公司利益,兩人發生激烈衝突,徹底決裂,公司損傷慘重。

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因為在童年衝突被父母介入的過程中,A的潛意識裡被寫入這樣的信念:我若和別人發生衝突,會遭受更嚴重的懲罰。這個信念導

致A首選迴避衝突,結果引發更嚴重的衝突,再一次「重溫」童年的創傷感受,無論在事業上還是在親密關係中,都容易重複這樣的模式。

再看看B的未來會發生什麼。B長大後,果然成為父母期盼的溫文爾雅的人,但常被女友抱怨缺乏男子氣概。有一次,女友和別人發生衝突,分明是對方欺負女友,B卻選擇克制,安慰女友說:「我們不跟那些沒素質的人計較,為小事發生衝突不值得。」女友感覺很憋屈,抱怨B膽小,不夠愛自己。B解釋說:

「我不是膽小,本來事情不算大,如果對方威脅到你的人身安全,我肯定挺身而出,為你獻出生命都不怕。」女友意識上也覺得有道理,但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和B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B並不膽小,也不是不夠愛女友,可他為什麼經常選擇忍讓,不能像男人一樣挺身捍衛女友的尊嚴呢?因為在他的童年,有這樣的信念被植入潛意識:發生衝突會讓愛自己的人傷心,而忍讓則會使大家都高興。在這種信念的操控下,一遇到衝突B就選擇忍讓,哪怕實際上讓女友傷心。

潛意識裡的限制性信念像木馬程式一樣,左右人的行為,人被控制卻不自知。我們會用頭腦的各種說法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使之合理化,使自己以為這是理智選擇的結果。比如B會以為,忍讓是有教養的明智選擇。限制性信念還有一個嚴重漏洞︱情況越危急,越執著於固有信念。B的女友最終難以忍受他的退縮,要和他分手,結果B卻變得更加「溫和」,更加迴避衝突。

有一位女性來訪者說老公要和自己離婚,理由是嫌自己太依賴,事事都要請教老公該怎麼辦。老公明確地說:「再這樣,我們就離婚。」她卻變得更加弱小無助,連家裡換一桶水都要問老公怎麼辦。這就是潛意識的限制性信念的運作機制,越危急越不能轉彎。

在某些情況下,潛意識的限制性信念確實能夠化解矛盾,但因為不是成熟心智的主動選擇,能量始終被阻塞。如果B能意識到自己的限制性信念,哪怕下一次面對衝突時依然選擇「有教養,不發生口角」的方式,在能量層面也不會阻塞,不會讓女友感到妥屈。

衝突是生命歷程中必然的體驗之一,是孩子生命張力的體現。孩子的能量像天然流動的河流,一會兒平緩,一會兒湍急,有平流,有漩渦,一切本是無常的體驗。父母長期的評判,會讓無常的能量表達固結成恆常的心理創傷,讓衝突變成阻礙成長的壞事。有時候,孩子的各種生命狀態難免讓父母已經充滿制約的頭腦焦慮不安,父母若能自己去面對那份不安,不干預、不評價孩子,可能再一抬頭,孩子已經轉換到其他狀態了。孩子本無事,父母自擾之。

孩子間的衝突不會引發創傷,但父母的干預會_img_2《看見孩子的存在,讓愛流動:愛是如他所是,非如你所願》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半夜發燒 幼兒園 月子中心 長高 親子出國 戒奶嘴 孕吐 人工受孕 寒假 黴漿菌 懷孕初期 益生菌 配方奶 尿布推薦

特別企劃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