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親子衝突,想好好溝通卻老是口出惡言? 五步驟從心開啟有效的親子溝通

孩子,你在生什麼氣?

兒童成長團體課裡有位9歲的瘦小男孩,某次上課前10分鐘坐在教室外的椅子上玩手機遊戲,隨上課時間逐漸逼近,男孩的媽媽開始著急催促男孩停止使用手機,路人甲乙還會順路補上一兩句催促幫媽媽喊聲,簡直火上加油,男孩越來越不耐煩,大人也不甘示弱重複宣示權威,兩邊就這樣各自堅持,火藥味越來越重…

面對親子衝突,想好好溝通卻老是口出惡言? 五步驟從心開啟有效的親子溝通_img_1

「再玩一下啦」男孩大聲喊。
「我再跟你說一次,不要再玩了!再玩就留你自己一個人這裡,手機收起來!」媽媽生氣喊回去。

一來一往對話持續沒多久,手機裡的遊戲角色輸掉了,男孩的情緒也爆炸了,滿臉憤怒,說什麼也不願進團體課,大喊「都你們害的啦」就跑出去,跟媽媽和老師玩起捉迷藏。

1小時後,媽媽帶男孩回家,確認他這麼生氣的原因,原來這孩子因為被催促上課時間快到,一方面想上課又想要把遊戲玩完,感到很焦急,最後遊戲角色輸了是壓垮情緒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輸的感覺更差。

孩子,怎麼不早點說清楚

不過,我們好像也沒給他機會好好說清楚,因為我們同樣著急,一樣很氣,雖然急著對話,但是,卻是攻擊力極強的對話。

心口不一,我們很常這樣的。

重新還原上述事件中兩個角色行為背後的意圖:
男孩明明想要上課又想要玩手機,急迫時間和都想要的兩難,更顯得焦急,卻只能用生氣來抗拒。
男孩因為遊戲輸了感到挫折,也用生氣來推開全部的事和人。
媽媽明明很關心孩子,卻生氣大罵,威脅丟包。

我們的話裡,藏著很多沒說出來的。
基於某些原因,我們害怕說出真實的感覺,擔心如果坦白,就意味著自己全身赤裸面對人,這樣太沒安全感。

為了保護自己,我們選擇用些方法偽裝情緒,隱藏真心話。但,隱藏真實感受,似乎不見得是為了避免被發現,就像捉迷藏,遊戲目的其實是想被發現,如果能被理解,那就更好了。

面對孩子的問題,我們習慣怎麼做?

聽過許多父母分享,有時當下事件發生之快,你必須要反應更快,會很直覺式地、很熟練地以立即見效的方法來處理,例如直接制止「不要哭、不要生氣、不要搗蛋」,嚴格一點時會指責和說教。

我們習慣見招拆招,見一個問題解決掉一個問題,這是種平行式的對打,有勝有負,就看誰的絕招厲害、血量較多。而這些現實的挑戰確實也很難讓我們騰出點緩衝時間或好情緒,好好傾聽並與孩子對話,因為,他們聽話最重要。

避免兩敗俱傷,讓溝通有效,對話直接變聽話,有時確實必須花點力氣,壓抑暴衝,向內探索,採取心理戰術!

冰山下的需求

美國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提過,我們每個人都像一座冰山,與人互動所表現的行為和所說的話,都只是浮在水面上的冰山一角,還有一大部分藏在水面下,內含我們的感受、想法、期待、內在的渴望及對自己的看法,這些層面會串連牽動最上層的行為,衍伸出我們慣用應對他人的溝通型態,例如指責人、討好人、顧左右言他或超理智地說教。

出現這些溝通型態只有一個原因,就是為了保護我們自己。
例如,一位老是愛生氣罵人的孩子,藏在冰山底下的可能只是一個脆弱、害怕受傷的小孩,因為怕受傷,所以先採取攻擊,看起來在罵人,實際上是在捍衛自己渺小的自尊。

假如我們能夠覺察自己或對方的溝通型態,也許就能發現這些行為背後的原因,那麼,當我們面對人的衝突、面對孩子的哭鬧,接下來對自己和對別人所做的就有機會不一樣。

開始看見隱藏的冰山

以第一段故事中9歲男孩與媽媽的戰爭為例:

面對親子衝突,想好好溝通卻老是口出惡言? 五步驟從心開啟有效的親子溝通_img_2

假如,媽媽能覺察到,原來自己的指責和威脅,是因為正擔心著別人的眼光,害怕孩子脫離自己的掌控,那麼她會怎麼做呢?

假如,媽媽看到孩子生氣背後,是想獲得肯定和自信的脆弱靈魂,她又會怎麼接招呢?

如果你是這位媽媽,你會開始不一樣嗎?

再次面對衝突,我們可以做的

面對衝突,我們本能的生理機制是戰鬥或逃跑,但幸好我們還可以有不一樣的路線,讓大腦上層的額葉皮質,幫助我們理解整個事件和人內在的脈絡,主動選擇不一樣且更柔軟的應對。

面對孩子的忤逆、不順從及我們的憤怒時,也許可以試著做做看以下5個步驟:
1.呼呼:深吸一口氣,慢速度吐氣,喚醒副交感神經,緩和交感神經,讓自己不要暴衝,或逃跑。
2.看看:保持好奇,看看發生了什麼事?我現在怎麼了?有什麼感覺?孩子現在怎麼了?他/她是什麼感覺?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底下的冰山可能是什麼?
3.抱抱:連結情感,再糾正錯誤,如果你願意,給孩子一個擁抱,若被孩子拒絕,可以向他/她邀請「我需要一個擁抱,當你準備好,過來找我」, 因為當他們感覺更好時,他們會做得更好,同樣你也是。
4.說說:面向孩子,試著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說出孩子的感受,例如:「我現在因為你的行為感到很失望、生氣」、「我知道你現在很著急、生氣」。
5.談談:保持良性對話,與孩子談談剛剛發生了什麼事,討論可以如何解決彼此的困擾。

若我們願意再多看看孩子和自己的內心幾眼,從心接觸孩子和自己,或許就能夠窺見彼此藏在心理深處的需求和痛苦掙扎,以及對彼此的在乎,為無助的你們拉一把,拉近你與孩子間的距離。

作者簡介

吳欣怡

專長:

工作至今服務超過2000人次,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衡鑑、個別及團體治療、親子互動技巧及親職教育。

學歷: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碩士。

現任: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 臨床心理師。

經歷:

成大醫院成人精神科/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臨床心理師。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神科 臨床心理師。

崑山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兼任臨床心理師。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尿布推薦 親子出國 人工受孕 幼兒園 半夜發燒 黴漿菌 長高 孕吐 懷孕初期 寒假 戒奶嘴 配方奶 月子中心 益生菌

特別企劃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