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稚園換9所、高中休學,台大高材生拒學的原因…

我是最優秀的,從來只有別人對不起我,而沒有我對不起別人。雖然我的幼稚園換了九所;高中念到一半,休學去英國遊學……這都不是我的錯,而是我的同學跟學校的問題。

幼稚園換9所、高中休學,台大高材生拒學的原因…_img_1

在我報名台大研究所的推薦甄試的那天開始,我就知道,台大研究所對我這種資優生來說,早晚都是囊中之物。雖然當年在考大學時,為了要順應家人的期望,所以我選擇推甄進了一間還算不錯的理工型大學,但是,我知道總有一天還是要讀那間台灣的第一學府——台灣大學。

對我這種天賦異稟的人來說,大學課程只是「a piece of cake」,再簡單不過了,四年的書卷獎,一個也不漏地放在我的書房裡。到了大四,理所當然地選擇了台大的研究所當成推薦甄試的目標,半年後,我成功了,我成為台大的準研究生。 

不要太嫉妒我

開學的第一天,進到實驗室,我環顧著這個將陪伴我兩年的環境,嘖嘖讚賞,第一學府果然不一樣,嶄新的研究設備再加上豐厚的資源,令人不愛上它也難。在同實驗室裡,還有其他的研究生,我們都屬於同一個指導教授,未來的兩年中,將會一起參與一個國家研究計畫。這種感覺,真是太棒了!

不過,事情總無法完全如人意,在這麼完美的環境下,總覺得有點不太適應。原因出自於我那些同學。其實,同個研究室裡,只有我不是台大嫡系出身的,其他的同學,都是從大學部就直升上研究所,在這種台大幫環伺的環境中,我感覺到有點被排擠…

從實驗室內分配工作開始說起,明明有十幾個人,可是,很明顯地,我就必須做比其他人更多的工作;第二次,則是因為幫助教帶課,台大幫的那些傢伙盡選去帶輕鬆的一般課程,而我的課程除了要花時間帶實驗外,還要改大學生們的作業到三更半夜,說真的,我覺得花心神去應付大學生,是很浪費我天賦的事情,但是這些工作卻很莫名地掉到我頭上了。

這些研究所同學,我覺得他們也不比我優秀,只不過當年考高中時,運氣比較好大學就先進了台大,但現在還不是一樣與我一起在同一個實驗室,再加上有老師的庇蔭,才能一切順遂。有些同學甚至會認為在台大的實驗室裡,重視理論,與我之前的學習經驗不符!我之前念的那所大學,早年是技職系統的高等學府,所以在實務方面很傑出,讓我為自己的實務能力感到驕傲,但是這份驕傲,在進入台大的實驗室後,卻變成了同學們嫌棄我的藉口。 

上課不如在家裡

就這樣,我悶悶不樂地過了研一,被排擠的情況似乎沒有改善,進台大後的新鮮感,也慢慢地被一連串的挫敗所取代,漸漸地,我不再喜歡去實驗室,更別提去幫助教帶課了。反正我對天賦有自信,在家唸書也是一樣,去了實驗室,又要被那些同學與老師排擠。上了研二後,我缺課的頻率慢慢升高了,後來,寧願選擇整天待在家裡,不再去學校了。爸媽也發現到這個事情,還鼓勵我去學校的學生輔導中心,找輔導老師諮商一下,看是否有解決之道。我不是沒有去,而是去了後,那位輔導老師講得了無新意,還是只會鼓勵我回到實驗室,根本沒有聽到我的問題所在,更不用期待他們可以給我明確的解決之道了。

在家裡其實也不錯,我可以做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偶爾也會跟大學的死黨們出去唱KTV、小酌兩杯,其實他們私底下也說,羨慕我這種生活,比起他們在其他的研究所,過著有如牛馬般的生活,我這個台大研究生可是過得比他們愜意多了。不過,有時候他們也會問,「你這樣都不去上課,不去做實驗,到時候可以順利拿到學位嗎?」

我想,台灣現在學校那麼多,已經是「粥多僧少」的局面,只要我按時註冊繳錢,台大那邊應該不會為難我吧?!不過,若是真的畢不了業,就要去當大頭兵了,若是如此,倒是讓我有點焦慮起來……

洋蔥觀點:學習如何尊重他人的存在

以上的個案比較特別。一般說來,所謂的拒(懼)學症,都比較容易發生於兒童或青少年身上,但是上面的個案,卻是已經念到研究所後,才發生拒學的行為。而與個案深談便發現個案並不認為自己有錯,他覺得身處的環境,大家都排擠他,某個程度上,他可能還感覺「排擠源自嫉妒;嫉妒因為他的優秀」,也因如此,他總覺得受到不公平的對待。

從這名個案上,可以深入討論的有兩個問題:首先是學校與家庭要如何看待拒學症?另一個是這名拒學者的學生內在心理為何?

上述的個案一開始是先找校內學生輔導中心求助,但是,他一進到學生輔導中心時,便會胸口發悶、手會發抖、情緒不穩,顯現出焦慮症狀,這是個案在學生輔導中心沒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所致。一般說來,學生輔導中心面對類似案例時,還是會積極鼓勵學生回到學校繼續就讀,但是該個案因為自己的因素,已經不想再進學校,輔導中心對他的輔導很明顯地與他的需求有所抵觸,由心理反映到生理,便有抗拒的行為出現。

其實,各個學校都設有心輔中心或類似單位,藉以協助學生解決心理上的問題。心輔中心在接獲學生通報後,便會評量狀況,知會學務處與教務處,以做出適當的處置。以逃學或拒學來說,目前常見的做法,是心輔中心評量狀況後,會建議個案與家屬轉介到精神科醫療單位,進行專業的評估和處置。結果會有很多種,例如有些嚴重型的拒(懼)學症,醫師會開出診對證明,讓學校有所依據,讓該學生適當地在家中自學,以不中斷學業為前提,慢慢地輔導學生回到學校。

只是,長期的曠課,若無正當理由,一定會被退學。由此看來,這位就診個案在面對實際的教學行政後,當學校學生輔導中心無法滿足他的需求,那轉向校外的醫療單位求助的意某種圖便很明顯了:想要到一份醫師開立的證明,讓曠課行為合理化,藉此不被學校退學!

而這名個案拒學內在的深層問題,則與其個人自戀的問題有關。

其實每個人都會自戀,這是人格發展的一部分,自戀與自卑是相對的狀態,若不自戀就會自卑了!每個人或多或少總會喜歡自己的某部分,如果沒有,自卑過度就要去自殺了。從心理學的概念來說,我們從一個個體,由胚胎開始,從媽媽的子宮出生,那時個人就是世界的中心,當哭泣時,母親就會過來擁抱安慰。所以我們開始不用靠著外力爬出去,開始可以獨立探索世界時,代表的正是能力較為成熟,可以與另一個人(媽媽)分開,不用整天黏在一起,這是一個自體開始延展的重要里程碑。而所謂的「自體心理學」也就從「客體心理學」(object)產生出來的,簡單地說,就是我們如何看待我跟別人的關係。在這過程中,在體認自己存在的同時,也尊重別人的存在;除了尊重自己的意見,也會尊重別人的意見。若有人在條件不穩定的環境中發展,可能會面臨自戀,且不尊重別人的意見,貶抑他人。

一般自戀的情況特別容易發生在獨生子女上面,因為在產生客體關係時,手足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來源,在發展的過程中,手足扮演了競爭的角色,若沒有其他手足,就缺乏競爭,自己永遠都是被提供資源的人。若再加上從學校的群體生活中,沒有學到與客體的正確應對觀念,就很容易衍伸出遇到挫折就會逃避或轉換環境的行為。這就是另一種樣式的拒學症,上述的個案就是如此。他的拒學行為並非因為精神疾病導致,而是因為無法適應群體而發生的。

在拒(懼)學症的處理上面,學校與家長應努力建立共同的態度,盡量「不讓學生離開學校太遠」。雖然學生不願意進教室,但是可以讓他去其他較軟性的學習場域,如輔導室或圖書館,以盡量讓他進學校為原則。一旦父母親努力後,還是不想進學校,那至少留在家裡面,盡量不讓他與課業脫鉤,進行自學方案。

另外,希望父母正視這樣的問題,不能更讓個案強化逃避問題的想法,若沒有好好處理,這就會變成一種行為模式,凡遇到挫折,就選擇逃避,就形成一種需要別人擦屁股的行為特質,就長遠來看,不管對個人、家庭、社會都是不好的影響。

Wendy說:群體觀念要從小教育

這名個案拒絕去上學,因為他認為自己在學校時非常優秀,之後以第一名的姿態推甄到台大研究所,但是因為理論研究與實務操作的路線爭議,所以導致遭到實驗室中的同儕排擠,分配工作不均。長期以來,便讓他越來越不想去實驗室,導致曠課過多。接下來,除了還是要面臨課業壓力之外,兵役、就業的問題接踵而至,為了抒解這種壓力,便需要一份來自專業診斷的證明,來合理化這幾年來的拒學行為。但是在進行專業診斷時,卻又因為自己的自尊心,否認一切可造成拒學行為的精神疾病,所以陷入一種騎虎難下的情況。

典型的拒(懼)學行為,是根本不想去學校,或者說是畏懼在學校中學習。這名個案卻不太一樣。在聽這名個案陳述時,我有個感覺,他一方面是拒絕去上課,另一方面又捨不得台大帶給他的名聲,不想放棄台大,這與典型的拒(懼)學症是很不相同的。

整體看來,這其實可以溯源到幼年時的教育。就像洋蔥爸說的,獨生子女比較容易產生類似的情況。以我們家的一對子女來說,他們只相差14個月,洋蔥爸與我藉由不停地教導,讓他們去學會分享、懂得輪流的觀念、學會聽對方的意見。比如說,當他們一起玩玩具時,會記得輪流禮讓對方把玩,因為他們知道沒有這麼做,就會惹洋蔥爸跟我「異議」,到時候玩具會被沒收,誰都沒得玩,他們要學會與另一個人做良好的互動,才不會造成自己的麻煩。

獨生子女的父母若沒有施予這方面的教導,子女自戀的成分就會比較大,在家庭內便自以為是老爺,到社會上便自以為是天王,再加上若在學校中沒有學到與群體共同生活的正確態度,在他們的心中,就會以自我為中心打轉,這對大家來說,都不是個好現象。

現在社會上學習的管道很多,可是學校的功能並無法被取代。因為除了學習之外,學校的群體生活就是社會的縮影,學生進入學校,也等於是提早體驗社會生活。若抗拒學校生活,也是抗拒社會,家長應該要正視這個問題,從家庭著手,避免讓情況漸漸惡化。

歡迎分享與討論
在從小到大的學習歷程中,可能或多或少有逃學、裝病、蹺課的紀錄。想想看,當年你是為何不去上課?單純是因為懶惰?還是有更深層的原因?進入社會後,這種影響當年出勤紀錄的原因,是否會轉移到工作上,也讓你產生不想上班的情緒呢?歡迎大家來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

精神醫學辭典

1. 拒學症

據C. Keamey與A. Bensaheb於2006年提出的報告指出,拒學行為指不合法的缺席,或者是兒童本身拒絕上學或對於整天上課或留在學校內有所困難。而拒學行為的表現,則有程度上的差異,從長期完全缺席、部分缺席、長期遲到、偶爾害怕上學、全時間害怕上學,並請求父母或照顧者讓他們能不去上學以留在家中,都可稱為拒學行為。因此,拒學行為除了那些實際缺席者外,還包含那些希望能不上學卻尚未達到目標的學生。

2. 自戀性人格疾患

自戀性人格疾患的患者自尊心相當脆弱,因此對外在批評或被擊敗相當敏感而易於「受傷害」。雖然他們不一定表露出來,批評常使他們激怒而感覺被羞辱、貶抑、與空虛感受。他們可能桀傲不馴憤怒的回應並悍然反擊。

作者簡介

楊聰財精神科醫師、魏兆玟老師

楊聰財 
●楊聰才診所負責醫師
●三軍總醫院兼任主治醫師
●群康健康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顧問醫師
●國防醫學院臨床教授(兼任)
●行政院本部及僑務委原會 性平委員

魏兆玟
●台灣大學醫學院 生理學研究所
●台灣性教育學會暨杏陵醫學基金會 性教育師
●九八電台 [ 名醫on call ]節目 大腦二性生理講師

部落格>洋蔥與蚊子的世界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黴漿菌 寒假 幼兒園 孕吐 懷孕初期 長高 配方奶 益生菌 戒奶嘴 尿布推薦 親子出國 人工受孕 月子中心 半夜發燒

特別企劃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