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孩子一開始字也寫得歪七扭八,但是我從來沒擦過他們的作業本,因為擦掉重寫,也許是一種促使孩子進步的方式,卻不是唯一的方式,只因大部分成年人在過往的童年裡曾經歷過這樣的對待方式,於是誤以為沿襲老經驗即是正道,放棄了獨立思考,沒想過嘗試別的路徑。
讓孩子進步的方式很多,摧毀與破壞是一種,一般稱之為「嚴教」,但是嚴教的背後,或許追求速度、省時省力,一股腦兒地想立竿見影才是你真實的潛意識。
「我希望孩子立即好、我希望孩子馬上棒、我要我的孩子比別人的孩子都好。」這無可厚非是眾父母的心願,卻忽略了人類成長階段裡必經的過程。
不夠好、不夠精確、不夠無瑕,這些都是童年必經的過程。
不過大家都知道,整個台灣社會都不容許孩子有一絲絲的不完美。
轉換態度,得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成果
我從不擦掉孩子寫得難看的字,這不代表放縱,我只是選擇了另一條路。
對於初學國字的爆走DD,即使因為貪玩,寫了鬼畫符般的字,我仍讚美著:「哇!你看你多有寫字天分,米米都知道你其實一點也不認真,但竟然還寫出這樣好看的字,真不敢想像如果你好好寫、認真寫,字能有多漂亮啊?嘖嘖……」
DD吃驚地看著我:「真的嗎?米米妳覺得我寫字很好看喔?」我說:「當然啊!要是我像你剛剛一樣不認真,那寫出來的字大概連鬼也不認得了,可是你看你資質多好啊!真讓人驚訝,多希望明天你能好好寫,讓米米看看你到底能寫得多漂亮,好嗎?」
DD靦腆地笑了笑,然後說:「好啦,我明天試試,因為其實我也不知道什麼樣的字叫作好看,什麼樣的字叫作不好看,我根本不會分!」
小一的孩子說到重點了,其實當孩子沒有大到一定的程度,對「好看的字」與「難看的字」是沒有認知感的。
「我跟你說喔,明天你好好寫一次,然後我們拿你不好好寫的來比一比,你就知道什麼叫好看,什麼叫沒那麼好看了,好嗎?」我說。
DD笑嘻嘻地說:「好啊,那我們明天來做實驗!」
隔天,DD拿出作業時,我提醒了他昨日的約定:「你今天要試試認真寫字是什麼樣子喔,米米好期待喔!」
DD開始專注地寫下每一個字,一筆一畫,清楚又用心,寫完之後,我把昨天的作業拿出來兩相對照,然後請DD把兩造的橫、豎、撇、捺、點,一一做比較,並請他告訴我這兩篇的字體分別有哪些不同之處?
DD說:「嗯,昨天的這個橫很歪,今天的比較直;還有昨天寫的字超出格子了,所以不整齊;還有那個字沒擦乾淨,留下兩層痕跡;還有那一撇沒連到就飛走了;還有這個左邊跟右邊分太開,一個字變成兩個字,還有還有還有……」
我們花了很多時間討論,沒有嚴肅的氣氛,沒有否定的語言,只是陪著孩子研究要如何才能把字寫得更好看;老木用五倍誇張的鼓勵和讚美,將責備轉換成一種科學探索,不責罵,而是讓他們透過了解自己的字體,以及認知到因寫功課時不同的態度,所產生的不同結果,進而找到較為正確的方向。
「好,你現在寫一個超不認真的字給我瞧瞧!」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