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抱你更愛你,七招讓親子關係更靠近

過年期間到友人經營的老屋民宿坐坐,雖然住在台南,還是很嚮往台南老屋特有的閒適和靜謐,此行最期待的還有見見友人2歲大的女兒。第一次見面我們好害羞,但彼此分享幾個眼神和微笑後,竺竺大概覺得我是好人,開始拉著我的手到處走,用笑容和飛撲床舖介紹她所認識老房子、用小手搖搖每張老椅子示範哪張椅子會搖、不會搖、分享她最愛但所剩無幾的海苔碎片,我就負責當播報員,現場直播這小孩到底在忙什麼,還有像隻鸚鵡回應她說的話…。

雖然看起來不知道在玩什麼,但做什麼我們都開心得不得了,大概因為很認真在一起做什麼吧!

抱抱你更愛你,七招讓親子關係更靠近_img_1

愛的抱抱

跟孩子玩成一片不難,分離就有點難了。竺竺好不容易有新玩伴根本不想分開,哭喊著堅持要我們繼續陪她玩,阿公、阿嬤和媽媽輪流提議「姊姊下次再來玩」、「回去再打電話給姊姊好不好」、「不然等下跟姊姊視訊」,但竺竺就是不要不要,突然媽媽說「不然跟姊姊抱一下再掰掰」,我蹲下來抱抱她、拍拍背,竺竺啜泣,但這次她能夠接受分開了,雖然淚眼汪汪說掰掰,到現在我能記得當下那一刻,我陷入深切的感動中,幾乎要哭了。

原來,擁抱的力量這麼大,有溫度時,好像就能被安慰,感受到愛而安心,所以能夠繼續勇敢和堅強。

其實早已有研究發現,擁抱是促進愛與親密的化學動力,當孩子與父母擁抱時,兩人的大腦都會分泌催產素和多巴胺,讓情緒穩定,緩解焦慮,增進情感的連結。縮短身體的距離,心的距離也會靠近。

不只要布媽媽布爸爸

心理學家Harry Harlow做過一項實驗,讓新生幼猴接觸兩種媽媽,鐵絲捆成的鐵絲媽媽和絨布做成的布媽媽,雖然鐵絲媽媽提供奶水滿足生理飢餓的需求,但幼猴除了肚子餓會找鐵絲媽媽,其餘時間皆抱著布媽媽,尤其遭受驚嚇時,更是飛奔布媽媽身邊討拍,研究便大膽假設,溫暖和親密接觸是形成依附關係和愛的關鍵。

一定有人不禁疑惑,溫暖的擁抱就夠了?

實驗還有下集,這些小猴子都未能正常成長,長大後也無法哺育自己的小猴。
顯然,孩子會需要爸媽更多的關注和互動刺激。

『三不四要』,七招讓親子關係更要好

累積正向又親密的親子關係,讓孩子發展足夠的安全感及情緒發展,必要的偷吃步可以是抱抱,長期投資請每天固定撥出15-30分鐘,「三不四要」跟著孩子玩:

『三不』

1.不命令

常見的命令:「你要這樣」、「拿走」、「你要放這裡」
除非有嚴重違規或受到傷害的理由,遊戲中爸媽別試著當老大,孩子怎麼玩,跟著她/他玩就對了!

2.不問問題

常問的問題:「你在玩什麼?」、「這什麼啊?」
容易讓孩子感覺被質疑、或覺得大人沒有認真聽他說話,爸媽怎麼說話跟著「四要」做就對了!

3.不批評

常常糾正人家:「阿呦,不是這樣啦」、「不對啦!笨誒!」
批評會讓孩子自尊心受挫,氣氛變很僵,爸媽說好話、給肯定就對了!

『四要』

4.要當盡責主播

主播會說:「你正在想,你要玩什麼」、「你正在畫圈圈」、「你把紅色積木疊在藍色積木上面」
專心將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貼身播報一舉一動。

5.要請你跟著這樣做

孩子做什麼爸媽跟著做,增加你的參與感,讓孩子感到主導和被贊同。

6.要學鸚鵡

孩子說:「這個會動」,鸚鵡會說:「是啊,這個會動」
孩子會清楚知道你有專心聽她/他說話,也能增進語言發展喔!

7.要肯定

具體且精確告訴孩子,你喜歡他做了什麼,可以說:「你很細心幫車車排好,好棒」、「我喜歡你認真塗顏色」
孩子才能明確知道自己什麼很棒,爸媽才能準確增加孩子好行為出現頻率。

感受愛不一定要高超的教養技巧,手機、平板暫放一邊,抱抱孩子、專心陪伴,你們能覺察到彼此擁有的比預期的更豐富。爸媽若應付心態,孩子是知道的喔!

延伸閱讀>>
給願的一些廢話:「投票給你自己」

作者簡介

吳欣怡

專長:

工作至今服務超過2000人次,擅長兒童青少年心理衡鑑、個別及團體治療、親子互動技巧及親職教育。

學歷:

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臨床心理學碩士。

現任:

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 臨床心理師。

經歷:

成大醫院成人精神科/兒童青少年精神科 臨床心理師。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精神科 臨床心理師。

崑山科技大學諮商輔導中心 兼任臨床心理師。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人工受孕 黴漿菌 寒假 半夜發燒 親子出國 益生菌 月子中心 戒奶嘴 長高 孕吐 幼兒園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配方奶

特別企劃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