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前18年都在學習如何擠進一流學校的技能,卻忽略了「生活的技能」?

一旦孩子了解了生命的意義,他們就能有信心的追求成就,
因為他們知道為什麼這個成就值得追求。

孩子前18年都在學習如何擠進一流學校的技能,卻忽略了「生活的技能」?_img_1

當我去學校訪問時,我通常會和學生面談,大小團體都有。跟國、高中學生談話時,我會採取半蘇格拉底式(semi-Socratic)的來回問答方式,我提出問題,學生舉手回答。

上學的目的是什麼?我問,為什麼要上學?

為了上好的大學─這是美國高中生最常見的答案。

那麼,上大學的目的是什麼?我問。

為了找到好工作,過好的生活。學生們回答。

這種對話就是我所謂的「中產階級腳本」的基礎,這個腳本如下:

1.努力用功使你能進入好的大學。
2.進入好的大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
3.找到好的工作,你才可以過得優渥,有美好的生活。

這個腳本有好幾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每一段話都是錯的。

1.在學校用功讀書並不保證你一定會進入一流大學。我們都知道很多孩子很用功,成績很好,但是並沒有進入他們理想的大學。
2.進入好的大學並不保證一定有好的工作。媒體和部落格中,有很多哈佛、普林斯頓大學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或在餐廳端盤子的故事。
3.找到好的工作並不保證有美好的生活。

等一下我再談第三項。首先我要很嚴肅的提出一個問題:上學的目的是什麼?

我發現美國的父母比其他任何國家的父母,更相信這個中產階級的腳本。德國和瑞士的父母不會認為他們的孩子選擇念職業學校、將來做修車的技師,就比準備上大學丟臉;即使都是大學教授的父母也是如此想。機械技師在這些國家的薪水都很高,很受尊敬。

修車工在美國也可以有很好的收入,但是不受尊敬,被稱為「藍領」階級。在美國,你很難想像兩個教授的孩子會選擇去念職業學校,出來做工人,除非這個孩子經診斷為學習障礙,大部分的美國人認為職業學校是給智商不高的、有學習困難的孩子念的學校。

在相當程度上,許多的美國家長和學生,有時是潛意識的,都認為從幼兒園到高中(K-12)受教育的目的就是上好的大學,甚至把它當作受教育最主要的目的,這是錯誤的。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應該是為生活做準備,而不是為了上更多的學校。過個成功的生活的技能跟進入好大學所需的技能,許多是不一樣的。

要進入頂尖大學,學生除了在校成績要好,考試成績要好(譯注:很多人以為進美國的大學不要考試,其實學生還是要考一個全國性的SAT,進研究所也得考GRE),學生同時還得參加很多課外活動,讓入學評審委員覺得他多才多藝,所以一名理性的學生不會去選雖然他有興趣但可能拿不到A的課,而會去選她熟悉有把握一定會拿A的課(譯注:這樣的結果是學不到新的東西)。她也會去參加她沒有興趣但是在大學入學申請書上看起來好看的課外活動。簡單的說,她是為大學的入學評審委員在表演而不是她自己在生活。每次看到父母協助甚至操弄這齣傀儡秀,以為這是對孩子好,我就很難過。


這種做法只有在少數情況下對生命軌跡是有意義的。假如你百分之百確定你將來要做個醫生,而且沒有別的任何職業會帶給你同樣的滿足,那麼中產階級的腳本可能適合你:在學校用功讀書,進入好的大學;在大學裡用功讀書,進入好的醫學院(編按:美國的學制比較像臺灣的學士後醫學系,申請醫學院之前必須先修完大學程度的部分課程);在醫學院用功讀書,進入好的醫院做住院醫生;努力做好住院醫生,在好的醫院繼續做醫生或自己出來開業。醫學專業是大學生中熱門的選項,理由之一是在你十八歲時,就讓你看到未來會有美好的生活。

做為一名開業醫生,我可以告訴你,我的很多同事從來沒有(無論兒童期或青春期)搞清楚這些重要的問題:我是誰?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會使我快樂?這些不是微不足道的問題,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Maslow)觀察到許多大人也從來沒有回答過這個問題。我在我的醫生同事之間就看到很多這種人,在別人眼中他可能是位成功的外科醫生,年薪六十萬美元,但是他活得痛苦不堪,因為他一週要工作八十小時,而他越來越厭倦這份工作。

假如你一週花八十小時去做一個會讓你靈魂枯萎的工作,那麼你是個奴隸,不管你一年賺六十萬還是更多。生命是很寶貴的,每一分鐘都是無價的禮物,再多的錢也買不回失去的時間,假如你浪費時間在你不喜歡的工作上,你會對自己失去的時間心懷怨恨,有些醫生就會怨恨他的病人,我總是想辦法引導我的病人遠離這種醫生。

勞動力專家說,在二十一世紀大部分的美國人會從一個工作換到另一個工作,甚至從一個職涯換到另一個,一生中轉換好幾次。這種做不同工作的生活,是很多我們的孩子將來要過的生活,它需要非常多的就業技能,而這跟在學校中會表現好的技能是很不相同的。你的孩子必須願意嘗試不同的東西、走不同的方向,最後才會找到他安身立命的優勢、天職和使命,而他們的優勢、天職和使命也可能隨著時間改變(譯注:人的興趣的確會因為後來接觸到的東西不同而改變,加州大學心理系曾有一位教授本來是生理學家,後來轉去研究演化心理學,再轉知覺心理學,他在每一個領域表現都很出色,最後還成為知名的大提琴家)。假如你和你的孩子是照著中產階級的腳本走,那麼學校就沒有為你的孩子出社會面對真實世界做好準備;你的孩子反而因為要在學校中成績好,變得非常小心,不敢冒險,這對他出社會的準備是減分。

生活成功的守則跟進入史丹佛或普林斯頓大學的守則大不相同。願意失敗是成功人生的一把鑰匙,但是要成為好學生,你每一科都得拿A,這代表你沒有一次可以考壞,至少是大部分的時候都不可以失敗。今日的學校─不論公私立─大部分時候是強調分數的,所以學生不願意冒險,也不願意嘗試失敗。

為人父母的責任不是去增強中產階級腳本,而是削弱它:鼓勵你的孩子做合理的冒險,他成功了固然恭喜他,他失敗了你也恭喜他,因為失敗能打造謙恭,而來自失敗的謙遜可以增長智慧,使孩子成熟。失敗為孩子打開的視野往往是成功所做不到的。前蘋果執行長賈伯斯(Steve Jobs)二○○五年在史丹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詞,說到了這一點:「我當時沒有看到,但是現在了解了,被蘋果電腦開除是這一生發生在我身上最好的事情,成功壓在我身上的重擔,被再一次成為新手的輕鬆所取代,每件事都不是那麼確定的解放,讓我進入這輩子最有創意的時期。」

孩子前18年都在學習如何擠進一流學校的技能,卻忽略了「生活的技能」?_img_2《教養,你可以做得更好:勇於承擔父母的責任,相信管教的力量》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長高 半夜發燒 配方奶 月子中心 幼兒園 戒奶嘴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人工受孕 親子出國 黴漿菌 寒假 孕吐 益生菌

特別企劃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