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孩子「送出國」不見得比較好

《別讓孩子繼續錯過生命這堂課》書中,我部分記錄了女兒從台灣轉到德國求學的經驗,引來了兩個誤解,使我不得不說明。容我再說一次:我從來不覺得這個世界上有完美的教育體制,德國教育有其長處,當然也就會有其缺點。但德國教育的某些長處,卻最適合拿來對應燭照台灣教育的嚴重問題,我從頭到尾關心的,不是德國教育,而是台灣的教育。

把孩子「送出國」不見得比較好_img_1

還有,我從來不相信,更不可能主張,將孩子送出國去念書,會是最好的解決辦法。我盡可能忠實地描述女兒在德國的辛苦掙扎,就是希望提醒一部分的家長:別拿「送出國」當自欺欺人的逃避,就算有能力、有餘裕可以將孩子「送出國」,那都不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

這裡藏著一個非常普遍的盲點,會想將孩子「送出國」的家長,往往都對台灣的教育有了一定的看法,通常是失望的看法,強烈的動機是讓孩子離開台灣教育體制,有著這樣的心理,這種家長常常會理所當然認定「送出國」去的教育環境就一定比較好,不會、甚至不願意真正去探索、理解那究竟是一種什麼環境。因為先入為主的美化,他們也就不會認真地、誠實地面對孩子進到那樣的教育環境中,會受到什麼樣的負面衝擊。

去美國念書,不是先把英文準備好就好了。還有,美國教育對美國孩子會有的效果,不必然就能產生在台灣孩子的身上。在台灣受教育,孩子是在群體中,做為群體的一份子成長,絕大部分的狀態與問題,都和群體裡的其他人一樣。但到美國或其他外國去受教育,孩子就是特殊的個人,沒有人能預見、能有把握他會遇到怎樣的挑戰、怎樣的困難。

我真正要說的,努力要指出的,是檢討我們怎麼會弄出這樣的痛苦局面來?一邊是台灣的教育體制,讓孩子在這個體制裡注定一定要浪費生命,成長學習最好的時光,卻逼他們只能學那麼少。現在正準備一個月後考「會考」的國三孩子,回頭看看,自己這一年來大概沒多學什麼吧?一整年的時間都耗在複習課本,準備考試,三年學那麼幾本破課本內容,不浪費嗎?如果可以不被課本內容限制,本來十二歲到十五歲的光陰,可以學多少知識或技能啊!

另一邊,想要擺脫台灣教育這種浪費,少數家庭選擇讓孩子到國外受教育。這選擇不必然比較好。這選擇給孩子較大的空間,但也就意味著高度的不確定性。同樣在學習成長的黃金時間中,這樣的孩子必須多耗費許多心力去適應環境、面對孤獨與隔絕,還沒有把握一定適應得過來,一定能找出和那個陌生社會平和相處的方法。

這不是二選一,這是兩種困境的煎熬。選擇留在台灣的,扭曲地矇起眼來不要看到孩子在浪費生命,逼迫自己不要想、不要知道如果不這樣做,孩子原本能多學多少、發展多少。選擇「送出去」的,就不扭曲嗎?不也是扭曲地矇起眼來假裝看不到孩子必須經歷的痛苦,不要去想孩子將長成什麼樣的人的諸多恐怖不確定變數,而且還不敢誠實地研究孩子去的那個社會如何對待像他這樣的外來學生。

為什麼?為什麼不存在一個最簡單、最正常的選擇──孩子可以在自己的社會裡,受到基本的家庭與群體保護,找到自己內在的天分,依照自己的能力培養知識與技能?

為什麼他要嘛被這個教育體制取消自我,要嘛就得離開這個社會,被取消公民的身分與權利? 為什麼不存在一個最簡單、最正常的選擇──孩子可以在教育過程中學會如何成為一個公民,具備基本的公民意識,長大後依照他的知識與技能投入構建這個社會?

我們不正常,真的,極度不正常。我努力想做的,不過就是讓稍微多一點人願意承認:是,我們不正常,極度不正常。別再躲在各種自欺的機制中,想像反正我的孩子考試可以考得不錯,或我們家有足夠條件送孩子出國,就覺得這樣的不正常不干我的事,是可以被忍耐的。

容我再說一次,教育不只影響你的孩子,教育決定了這些人長大之後組成一個什麼樣的社會,而我們都活在這樣的社會裡。

把孩子「送出國」不見得比較好_img_2《勇敢地為孩子改變:給台灣家長的一封長信》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親子出國 戒奶嘴 尿布推薦 懷孕初期 配方奶 月子中心 益生菌 半夜發燒 幼兒園 孕吐 長高 寒假 黴漿菌 人工受孕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新學期、新能量!FIN好菌補給飲給孩子滿滿的活力來源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