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與南韓,教育排名都是頂尖,差別在於「自殺率」

關於世界如何教育兒童,有一場意識型態的戰爭。

芬蘭與南韓,教育排名都是頂尖,差別在於「自殺率」_img_1

過去十年來,這場戰爭裡對立的兩極,從社會、文化到政治等不同層面頻頻交手,在各式各樣國際教育排名表上激戰,每次評比結果一出來,往往高踞世界媒體版頭。

也許這些評比項目當中,最受推崇的是每三年舉辦一次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這是由位於巴黎的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主辦的,宗旨是測量十五歲大的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三方面的表現。

十年來,這項評比的冠軍都被所謂的北歐模式和東亞模式壟斷。

有兩個國家將這兩種教育意識型態發揮得淋漓盡致,事實上過去幾年來,地表最佳教育制度的榮銜,都是由這兩個國家輪流獲得─那就是芬蘭和南韓,而他們的做法根本就是截然兩極化。

● 芬蘭

芬蘭模式的就學年齡是七歲,比其他很多制度晚了整整三年。相較於大多數國家把教學重心放在課堂上,芬蘭人則願意等到孩子準備好學習、有了追求熱情的時間和空間。對他們來說,提早施以正規教育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會造成反效果,如果不等孩子到了自然想要拓展知識、希望在學校環境中學習的年紀,提前上學反而會感到無聊和挫折。

即使真正開始上學了,這個國家對於兒童為何要上學的態度,也和我們其他人早就被制約了的心態,從根本上不相同。芬蘭人鼓勵、甚至要求孩子到外面去玩,也經常有整天的活動,任由他們跑來跑去。

上學以遊戲為主,中間點綴著正規學習。在室外的時間和在教室裡一樣長,甚至多於在教室的時間,不論天氣好壞都一樣,這被視為關鍵所在。對北歐人來說,沒有壞天氣,只有衣服穿得不對,大大小小的孩子常常穿著雪衣,在零下兩位數字的低溫裡遊戲。

芬蘭教育方法的另一個與眾不同之處是考試。全世界的教育都對考試萬分在意,可是芬蘭人不同,十六歲以前的他們對一切制式化考試都漫不經心,教師受的訓練是利用自己創造的獨立測驗,來評量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每個學期末,所有老師會根據個人化評分標準打成績,然後將成績報告卡片交給每個學生。

偶爾教育部會追蹤全國的進展,從不同學校和年級的學生中,抽檢幾個樣本團體。

至於教師和行政人員的績效評鑑方法也相同:如果教師做得不好,校長有責任察覺並予以處置,這樣的制度,就不需要龐大的中央集權式訂定標準的機構,來「檢查」教師和學生。

意識型態的差異,也表現在學生實際做的功課。大多數國家在學校裡以教授正式的學科為多,非學術性的藝術、音樂較少,可是芬蘭制度將藝術、音樂和家政這些科目視為生活技能,是課程表中絕對不能缺席的內容,不像許多國家把它們當軟柿子捏,經常東挪西移,拿去上更多數學課和寫字課。

除了這個,他們還排斥指派回家作業。

這項制度和全球浪潮背道而馳,用意是不必追求卓越,而是孕育平等、培養能力。

數十年前,芬蘭的學校制度亟需改革,主管當局盡全力打造他們想要的新式教育世界,其精神不在創造競爭,而在於每個小孩都應該有相同的學習機會,不論來自什麼樣的家庭背景、所得、地理位置,一律平等(我們先前講的嬰兒箱子,也就是每個芬蘭人出生時都會得到的禮物,同樣證實了這項觀點)。

不分過去或現在,芬蘭人對教育的看法都不是發掘如星星般閃耀的精英,而是在人生的起點,為所有國民提供平等的競賽場。如此一來,孩子長大成人之後,都有扎實而普遍的基礎,可以淋漓盡致的發展。

這套方法使得芬蘭在教育評比中名列前茅,過去幾年也吸引了絡繹不絕的外國人來訪,希望捕捉「芬蘭奇蹟」的要素。

不過,被世界首席教育家列為「必須參訪」對象的,可不只有芬蘭這個國家。南韓已經迅速成為結構化、埋頭苦幹的模式,和芬蘭的創意、放任模式互為陰陽兩面。

● 南韓

就某種程度來說,芬蘭完美示範了北歐教育模式的典型,同樣的,南韓也被視為東亞模式的黃金標準。各位讀者也許已經料到,南韓具有以競爭為基礎、處處爭鋒奪魁的民族性(2014年的全球教育評比中,南韓就是如此表現),而鄰近的日本、新加坡、香港又緊追在後,他們全都採用這套制度教育兒童,一再強化制度的成功。由此觀之,南韓在這群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實在不容小覷。

這套制度建立在毫不鬆懈的努力、反覆測驗,縮小焦點,火力完全集中在傳統學科上面。南韓中學生早上六點起床,七點半就開始讀書的現象十分普遍。在學校度過漫長的一天後,晚上還要去私人補習班上課,過了午夜才回家的比比皆是。南韓父母花大錢讓孩子去補習,據估計全國有超過十萬所補習班,招攬了四分之三的學童。

令人筋疲力竭的課程表,加上長期欠缺睡眠,使得一些壓力沉重的孩子之間開始流傳「四上五下」的規則─想要上好大學,一天只能睡四小時;如果敢睡五個小時以上,你就沒希望了。

不論大家如何辯論這種模式的代價有多高,結果卻是不容否認的耀眼成績,而南韓在教育方面改革的幅度之大,也令人瞠目結舌。不過短短兩個世代,就從一個國民之中有大量文盲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三星、現代、大宇、樂金(LG)這些全球超級品牌,靠的是他們勤奮的人民,尤其是年輕人。然而這一切的代價很昂貴。

誰是贏家?

南韓除了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的教育排名遙遙領先之外,也是工業化國家中自殺率最高的,該國四十歲以下的死亡人口中,自戕高居死因第一位。

反之,在調查快樂與幸福感的全球排名中,芬蘭和北歐鄰國往往都在前十名內。

這麼說來,關鍵的一票應該決定了吧?如果我們想要孩子長大後快樂又聰明,是否應該取消考試,讓學校自我規範和制定課綱,大幅減少僵化的內容,增加創意的課程?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在這場意識型態的鬥爭中,有一點極少被人提起,那就是當今芬蘭的分權型態,是經過二十餘年嚴密監控、由中央推動的教育改革成果。直到這段從上而下的改變結束之後,芬蘭的教育制度才從劣轉優。

為了鹹魚翻身,芬蘭國會於1968年通過法律,創造一套全新的基本教育制度,目標是發展共通的、廣泛的學校制度和全國課綱,以期學生達到相同的優秀標準。此外,這套計畫由中央政府派督導進行評量。

聽起來和現在那種穿雪衣玩耍、發揮創意的遊戲不太合拍,對吧?不過芬蘭創造這個分權、創新教育制度,就是奠定在此基礎上為了容許優良學校進化,他們首先必須主動創造和形塑出優質、堅實的學校。

更甚者,最新的PISA指標中,芬蘭居然掉出了前十名,促使世界各地新聞編輯紛紛用大同小異的標題提出質疑:「芬蘭的榮耀到頭了嗎?」當然,諷刺的是芬蘭制度經常雄踞評比排行榜首,卻不買評比文化的帳,所以當他們不再是榜首了,他們的反應也只是北歐風格的聳一聳肩。芬蘭一位資深教育官員說得好:「這裡的教育政策總是明令要做『最優秀』或要『達到這個或那個的巔峰』,其實不是那樣的,我們確實想要比瑞典人優秀,那也就足夠了。」

所以,我們固然能從南韓和芬蘭的制度中學習,但是對於立場介於這兩種極端模式中間的大多數人來說,選擇起來差別有如天壤。所幸在諸多差別之中,兩方總算有一個共通主題,可以幫助我們。

這兩個國家都相信,所有兒童都值得享有優越的教育。雖然他們的執行方式極不相同,但是兩國都具備學習熱忱,相信只要好好教育每個小孩,整個社會都能受益。這樣的信念造就出敬重教師的文化,從而提升教育水準,令大多數社會與父母羨慕不已。

芬蘭與南韓,教育排名都是頂尖,差別在於「自殺率」_img_2《全球教養聖經》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親子出國 孕吐 幼兒園 黴漿菌 尿布推薦 寒假 戒奶嘴 人工受孕 益生菌 配方奶 半夜發燒 懷孕初期 長高 月子中心

特別企劃

準媽咪的秘密武器:守護孕期肌膚,擺脫懷孕細紋3關鍵學起來
準媽咪的秘密武器:守護孕期肌膚,擺脫懷孕細紋3關鍵學起來

準媽咪的秘密武器:守護孕期肌膚,擺脫懷孕細紋3關鍵學起來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媽咪投票趣

清明會帶小小孩一起去掃墓嗎?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