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今天在學校,同學打我!」淑曼一回到家,就哭哭啼啼的跟媽媽告狀。

如果你是淑曼的媽媽,你會怎麼做?
「哪個孩子這樣欺負妳?媽媽要問問他的媽媽怎麼教孩子的!」這是立刻興師問罪的媽媽。
「你有沒有告訴老師?老師處罰那個同學了嗎?」這是趕快要看到「惡有惡報」的媽媽。
「這是怎麼一回事?」這是想要了解事情的媽媽。
孩子在學校跟同學打架,因為是在學校發生的,父母想要知道事情的真相,光聽自己孩子的說法,其實並不客觀。
其實淑曼喜歡在學校挑釁同學,所以同學在忍無可忍的情形下,會給她一拳、抓她頭髮、或踢她一腳,只要淑曼被打一下,她就會回家哭訴,把事情誇大好幾倍,這讓淑曼的爸媽馬上跳腳:「誰欺負我們寶貝女兒?老師還不處理!真是欺人太甚!」然後夫妻倆就衝到校長室啦!
我看到淑曼的爸媽從校長室走出來時,面帶怒容,校長緊跟在後,安撫情緒。
我也看到淑曼的老師壓抑住自己的情緒,不想跟淑曼爸媽碰面。
周圍的老師交頭接耳:「這對夫妻只要女兒被欺負,就會找校長理論,已經好幾次了。」
只想要發洩出氣,並不是好辦法喔!
像淑曼的爸媽這麼頻繁的到校告狀,要所有的孩子都不要欺負淑曼,只是造成淑曼沒有朋友。沒有同學要跟淑曼玩,因為跟淑曼玩,就不能惹淑曼生氣,也不能碰到她,更不能被她挑釁的話語激怒,哪個孩子願意這樣呢?
越沒有人要跟淑曼玩,淑曼越要去激怒同學,在別人忍無可忍打她一下時,她就把爸爸媽媽抬出來,讓老師和小朋友受不了。
這是淑曼玩的遊戲。這個遊戲一定要有家長的參與,才能玩得起來。
所以,如果孩子告訴你:他在學校跟同學打架,你可千萬不要立刻找老師同學興師問罪喔!
阿湯回來的時候,脖子上有好幾道抓痕,每一道都有破皮的狀況。
阿湯的媽媽並不在台灣,自從跟爸爸離異之後,就帶著阿湯到香港工作。但是阿湯不能適應香港學校的教育,在香港讀了三年,最後聽朋友的建議,把孩子送回台灣跟外公住,然後請我幫忙處理他的學業。
阿湯不喜歡學習,所以教導他,需要花一番心思。
阿湯比較喜歡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