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出好情緒,繪本的三大效用

學界或業界都已證實,繪本對幼兒的情緒教養帶來明確效果,尤以情緒表達能力的提升最為顯著,更能協助小小孩發展同理心。成人善用繪本引導,就能教出好情緒。

教出好情緒,繪本的三大效用_img_1

十四年前「九一一」事件發生時,美國加州州立大學富爾頓校區(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Fullerton)幼教系副教授嚴淑珍正在上班途中聽著廣播,她知道大事不妙,卻沒想到回家後,迎接她的是另一場風暴。當時才四歲的女兒一見到她就大哭:「壞人會不會來抓走我?我們家的房子會倒嗎?」

原來整天和爺爺、奶奶在家的女兒,因為看著電視新聞播報員一整天以恐懼、緊張的神情和語氣,強力放送著「九一一」事件的災難現場,加上爺爺奶奶不停的哭泣,女兒感染了這起恐佈事件的恐懼情緒。

身為專家的嚴淑珍思索著,該如何告訴女兒,這起恐怖攻擊是怎麼一回事?同時安撫女兒強烈的恐懼。她決定為女兒「寫一個故事」:上網挑選救災時的照片,把救難英雄包括醫生、軍人,以及搜救犬的照片都下載下來。嚴淑珍就用這些照片,做成了一本PPT電子圖畫書,和女兒說明了事件的經過,並不斷向女兒傳達「你很安全,不論發生什麼事,媽媽都會保護你」的訊息。

故事中,因為大家群策群力的救災,她成功平撫女兒的恐懼,還帶女兒看到災難後出現的正向力量。

這支PPT故事後來成為嚴淑珍大力推動繪本情緒療癒的前身。包括菲律賓風災、台灣的八八風災……每當災難過後,災區的孩子需要心理重建,嚴淑珍就會為災區孩子客製化故事,印製成圖畫書,送到災區。

情緒已被列入幼兒必學六大能力

場景再轉到今天台灣的幼教現場。「現在的孩子經常用哭來搪塞內心的不安,」在幼教現場二十年的台南市知多幼兒園園長俞淑華觀察,幼兒的情緒問題逐年嚴重,被同學碰到會哭,而打人的也先哭,這樣的孩子認為「我打人是因為別人先對我做了什麼」,為了逃避被責罰,乾脆先聲奪人,先哭給大人看。

要不到、玩不到、吃不到就哭鬧,也成為網路討論區上,幼兒父母的頭號困擾。加上幼托整合上路後,幼教新課綱將情緒列為幼兒必須學會的六大能力之一,但面對凡事必須親身體驗及嘗試才能學會的幼兒,在生命的初始階段,最缺乏的就是大量的生活經驗。因此,如何教會小小孩在不同的情境下,合宜的表達並調節自己的情緒,成為現代學前兒父母、老師的教養新挑戰。


其實,小小孩也可以學會抽象的情緒,只是父母與老師需要有所裝備,繪本是幼教專家們公認最適合小小孩學習情緒的素材。面對令父母、老師困擾的幼兒情緒,成人不妨善用繪本來教出好情緒。

讀繪本,確能提升情緒表達能力

不論是學者的研究,或是幼兒園實施繪本教學後的發現,都證實了以繪本進行情緒教育,確實能增進幼兒的情緒能力,在情緒的表達上尤其顯著。

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助理教授傅清雪曾在台南的一間園所,結合老師的教學活動,對幼、小、中、大班的孩子進行繪本情緒課程,並為這群孩子實施課程的前、後測。一個學期的課程結束後發現,以繪本進行教學,能成功引起孩子的學習動機,而且孩子的情緒能力確有提升,最顯著的部分是在情緒的表達。

新北市的秀明幼兒園十多年前開始以繪本進行生命教育,園長桂亞珍與老師們發現,繪本中的情緒元素無處不在,只要老師悉心的覺察與發現,都可以用繪本來引導孩子學習情緒。繪本教學走了十多年,桂亞珍觀察到,對孩子最顯著的影響是情緒表達能力提升,以及孩子會將自己投射成繪本中的角色,跟著主角經歷事件、情緒經驗,往往讀完一個故事,進而發展出同理心。

以繪本進行情緒教育的方式,在國外其實有個專業說法:「書目療法(Bibliotherapy)」。最早從英國與美國的醫院圖書館開始,由圖書館員與心理師合作,針對成人精神疾患,開出書本處方箋。這些以書為本的心靈處方箋從最初的《聖經》、《可蘭經》等宗教教化書籍,逐漸延伸至想像性豐富的寓言故事。通常故事具有引發情緒的事件和衝突的鋪陳,不論是主角內心或與外在人事物互動的衝突,在故事中安排衝突,帶讀者經歷主角經驗的衝突,照見自己內心情緒,成為「書目療法」故事處方箋的特色。

情緒繪本對幼兒的三大效用

隨著時間的演進,「書目療法」開始往下延伸至孩童,並發展出「兒童情緒療癒繪本」。以繪本做為情緒學習的素材,專長「書目療法」的台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系暨研究所教授陳書梅提出對孩子的三大效用:

一、協助孩子發展平穩的情緒

陳書梅以地形來比喻情緒狀態,而協助孩子的情緒走到「平原」的狀態,是使用情緒繪本最主要的目標。


幼兒最常見的情緒狀況包括:對黑暗、陌生環境等未知事物感到害怕;不知如何處理自身惡劣的情緒,因此對他人惡言相向;當個人的要求被父母拒絕時,洐生出忿忿不平的情緒;因為連續遭遇挫折,洐生出失望、難過與無助感;在人際關係上,渴望獲得他人的關心與協助。

不論出現哪種情緒,都有低谷或高峰,繪本的使用,就是幫孩子透過與繪本的互動,產生「原來我不孤單,有人和我一樣」的共鳴感。當孩子感到自己的狀態被理解,情緒就會慢慢從谷底或高峰走到平原。

二、協助孩子發展堅強的自我復原能力

根據「書目療法」的研究,在閱讀故事的過程當中,閱讀者的內在會產生三階段的心理現象:認同、淨化、領悟。透過這三個階段的心理運作歷程,閱讀者覺得被理解,並隨著故事情節的鋪陳,跟著宣洩內心的負面情緒,進而參考故事角色解決問題的方法,開始能思考自己所遭遇問題的解決途徑,最終發展出情緒的自我修復能力。

以《小雞逛超市》為例,第一個階段的「認同」,指的是閱讀者會將個人的生活經驗與繪本中的角色連結,而有感同身受的心理感受。如同故事中的母雞帶小雞們逛超市的描述,能讓小小孩聯想到媽媽帶自己逛超市的經驗,進而對書中所描述的人事物產生深度的共鳴感。

所謂「淨化」的過程,是在讀故事時,因為故事中的角色分享了挫折、生氣等感覺,因此閱讀者得以釋放被壓抑的情緒而有解脫之感。就像孩子看到《小雞逛超市》中的小雞們在超市內看到自己喜歡的零食,當下的心情也會跟著書中主角們一起雀躍起來。但看到小雞們拿了很多零食,卻被雞媽媽制止不能買,而難掩失望情緒時,小小孩的心情也會隨之失望與難過。故事的最後,描述小雞們看到雞媽媽煮了大家愛吃的義大利麵,並大喊「萬歲」時,小孩也會替小雞們感到高興。如此,小小孩的內心可以隨著繪本的故事情節,與小雞們一起在負面情緒與正面情緒之間擺盪起伏,最終得以宣洩與淨化負面情緒。

至於最後一個階段的「領悟」,則是指藉著故事角色的遭遇與情境,照見個人的情緒、問題、行為反應等,並以理性的態度面對自我,最後能思考解決問題的路徑,採取可行的行動來處理自己的情緒。就像書中的雞媽媽最後用小雞們心中「無聊的食材」,為小雞們煮了一頓義大利麵,由此小小孩可以領悟到媽媽對自己的關愛之情。


透過讀故事過程中這三個階段的心理歷程,孩子的情緒能被同理、抒發,並進而思考問題該如何解決,學會處理自己的情緒。

三、協助孩子發展解決情緒問題的能力

繪本有貼近幼兒生活經驗、有引起情緒的事件,還有主角如何面對事件、如何處理事件和情緒,以及處理方式的結果。當故事具備了上述元素,在陳書梅眼中,才具備完整的「情緒教育」功能。

「主角如何面對及處理情緒事件很重要,」陳書梅說,給幼兒閱讀的繪本,不少是將動物擬人化,小小孩會把自己投射為故事中的主角,學習與模仿主角的態度和行為。因此,選到一本正向面對及處理情緒事件的繪本至關重要。

用繪本感受四個情緒歷程

父母也要對情緒能力有基礎認識,才不會對孩子有不合理的期待。人一出生就有情緒,六到九個月大的寶寶即出現喜怒哀樂等原始情緒,而未來要能在合宜的情境下適切的表達自己的情緒,需要後天學習更多的情緒技能才能達成。從情緒的產生到情緒的處理一般會經過四個歷程:

●情緒的覺察與辨識:當有情緒時,能不能覺察出自己當下的情緒狀態產生,以及辨識是什麼情緒、強度有多強。
●情緒的理解:知道生活中的情境與事件都有可能引起情緒,能夠了解為什麼自己或別人會有某個情緒感覺,即是擁有情緒理解的能力。
●情緒的表達:完整的情緒表達方式要包含臉部表情、肢體語言,以及透過語言表達「我的感受、我的期待、我的需要」等。
●情緒的調節:擁有處理、調整負向情緒的能力。嬰兒尋求安全感時,會吸吮自己的手指,以獲得自我安撫,就是一種情緒調節的表現。大一點的孩子會受到經驗的影響,而學到以深呼吸、說出來或咬指甲等方式,來調節自己緊張的情緒。

沒有一個孩子不喜歡父母的陪伴,不論是親子並肩而坐、或把孩子抱滿懷的共讀,與孩子一起讀繪本,親子共享親密的閱讀時光,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關心與疼愛,這種親密感更是小小孩發展好情緒的重要基石。

延伸閱讀>>
團隊合作:手牽手才走得到的勝利國度
彭菊仙:用偵探、推理引他出洞! 
62部電影,滋養孩子的熱情、勇氣與冒險精神
動動手做立體書,對孩子有兩大助益
台師大教授鄭圓鈴:3歷程5策略,文字變養分

給孩子的7個寒假創意提案

圖解媽媽百科

特別企劃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女人40歲還不到放棄的時候,抓牢髮根黃金救援期!理科太太:「妳的頭髮很可能還有救!」美國最新AI養髮液82%有感豐盈!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2024 新生兒保單》還不知道怎麼規劃嗎?30秒快速瞭解還有抽獎等著你!

媽咪投票趣

當年的裱框婚紗照,現在去哪兒了?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