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寶寶離不開安撫物

安撫物是什麼東西?可以吃嗎?」不錯!有些安撫物,寶寶除了會拿來吃以外,還會拿來聞、摸、玩、聽、看,充分滿足寶寶的五個感官,究竟安撫物具有什麼樣的魔力,讓寶寶愛不釋手?且隨本文一探究竟吧!

當寶寶離不開安撫物_img_1

什麼是安撫物?

安撫物指的是能帶給寶寶感官刺激的玩具/物品,進而滿足其視覺(如彩色球球)、嗅覺(如小手帕)、觸覺(如柔軟毛毯)、聽覺(如音樂)及味覺(如拇指)上的偏好與需求,從而使孩子在心靈上產生滿足、安全與熟悉的感覺,有助於穩定情緒、去除焦慮與不安。

台 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中心主治醫師羅筠表示,人類與生俱來就偏好溫暖的東西,所以安撫物通常必須具備好的觸感─如軟綿綿、毛茸茸、滑溜的舒服材質, 常見的安撫物像是:枕頭、玩偶、手帕、毯子等,都比較容易吸引孩子;另外,有些寶寶會特別偏好毛毯的特殊氣味,但一旦經過清洗,可能就沒有那麼喜愛了;也 有些孩子喜歡摸起來涼涼的、冰冰的安撫物,如電池(但不適合作為安撫物),由此可知對於安撫物的偏好,因人而異。

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陳映雪指出,寶寶也可能因為連結作用而挑選某樣東西作為安撫物,比如說寶寶一哭,媽媽就拿某個特定玩具逗他,幾次下來,可能使寶寶看到此玩具就會聯想到媽媽的哄慰,此安撫物便具有“暫時替代媽媽”的含義。

★家長發問:奶嘴也算是安撫物的一種嗎?

吸吮是嬰幼兒的自然生理需求,是因應階段性需要所產生的正常行為,因此奶嘴不全然算是安撫物,通常寶寶在1歲~1歲半左右就會慢慢戒掉奶嘴,但假如2~3歲後還是愛吃奶嘴,可能他已將奶嘴視為安撫物。

為什麼孩子會依戀安撫物?

羅筠表示:「並不是每個寶寶都會依戀安撫物,一般依寶寶的情緒、特質、個性而異,有些寶寶並沒有很明顯的依戀行為,但有些寶寶因為情緒、感官上的需要,在沒有人陪伴時,會特別需要觸摸、看到或聞到某些東西,才會感到安心。」

依 戀安撫物的行為並非不健康,這跟天生氣質有一點關係,像是害怕孤獨、比較敏感、情感需求高的孩子,較容易出現依戀安撫物的行為。羅筠指出:「獨立性高的孩 子可能比較不需要安撫物,但這並不代表使用安撫物的寶寶就不好,他只是在情感上需要更多的安全感、陪伴及依賴,所以比較容易依戀安撫物;然而小時候情感需 求高,並不等於長大後就會成為一個依賴的人。」

羅筠也解釋典型的安撫物行為是:不管到哪,都要帶著安撫物;特別是在不熟悉、陌生的環境,或是缺乏安全感、感到孤獨時;有些甚至需要安撫物在旁才肯睡覺,否則就會睡不著。但睡覺時一定要睡固定的枕頭或毛毯,比較像是習慣,而非依戀安撫物行為。

★家長發問:從小就依賴安撫物,長大後會不會發展成戀物癖?

陳映雪表示,從小就很需要安撫物的孩子,並不等於長大後就會出現戀物癖行為。戀物癖是一種成人的特殊病態行為模式,通常含有性衝動的成分在裡面;然而孩子喜歡安撫物跟戀物癖並不相干,家長無須過度擔心。   

安撫物對寶寶的影響?

安撫物對於寶寶具有正面的意義,因為其能滿足寶寶生理上和情感上的雙重需求。就像嬰幼兒需要有媽媽在身邊,才會感到安心一樣;對於尚處於學習獨立階段的幼兒而言,安撫物就像“照顧者的替代品”,能幫助其擺脫依賴、學習獨立自處的能力,是邁向獨立的過渡時期。

一般而言,學齡前依戀安撫物都算正常的行為,除非已經影響到身體、心智上的健康,或是影響到社交、語言等社會技巧的發展,否則通常不需要加以制止,逼迫其戒掉安撫物。以下才是一些必須注意的情況:

Situation1:都上幼稚園了,還戒不掉奶嘴

孩子1歲以後應該可以慢慢戒掉奶嘴,若上幼稚園了還在吸奶嘴,恐怕會對其社交發展、語言能力、唇型美觀、齒列排序等產生負面的影響。羅筠提醒,有些家長會將奶嘴掛在寶寶身上,無形中反而助長其養成依賴奶嘴的習慣,要特別留意。

Situation2:眼裡只有安撫物,其他全看不見

即 寶寶只執著於跟安撫物玩,而不願意探索周圍環境,而且對其他事物都不感興趣,也不想跟其他小朋友對話,完全以安撫物為中心;過度沉迷於安撫物,將阻礙孩子 對環境的探索,以及正常的社交、學習歷程,若孩子出現此種行為,要注意可能有心智發展上的問題,像是自閉症、憂鬱症等。

Situation3:一定要帶著安撫物浪跡天涯

陳 映雪舉臨床案例:曾碰過一個10幾歲的大孩子,不管到哪都堅持要帶著從小陪伴自己到大的被子,即使棉被早就洗破,仍不願改掉此習慣。當孩子對安撫物的依戀 行為已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並屢勸不聽,可能有心智上的障礙。羅筠也表示,走到哪、堅持帶到哪的行為並不常見,通常家長哄騙一下,孩子還是願意放棄安撫物 的,若否,通常是大人長期縱容下的結果。

Situation4:為了安撫物,傾家當產在所不惜

陳映雪指出,除了考量依戀安撫物的行為,會不會對學習發展或日常生活帶來不良影響之外,家長也要考量金錢、能力是否能夠負荷,切忌對孩子有求必應,否則恐怕養成其日後好逸惡勞的習性。像有些瘋狂追星族不顧課業,拋棄工作和家人,皆是迷戀過頭、誤了一生的行為。

正確提供免煩惱

幼 兒會依據其個人生理需求與心理上的偏好,來選擇自己喜愛的安撫物,像是有些孩子喜歡毛茸茸的玩偶、有些喜歡車子、小球……等,孩子會自己選擇,家長不可能 也無法替他決定,一旦孩子認定某樣東西為安撫物,有時候要幫他換掉也不是那麼容易。因此,家長一開始在提供玩具/物品時,就要注意其安全和衛生問題,才能 避掉後面可能衍生的困擾。

★安撫物挑選5Tips

‧多買一個備用:你可不希望當寶寶最喜歡的玩具遺失或需要清洗時,他大哭大鬧而你卻束手無策吧!?一次購買2份,或是保留當初購買的資訊(在哪買的、物品名稱、材質等),以利之後要再購買時可以參考。

‧越簡單越好:避免體積過於笨重或太小、毛茸茸、尖銳或是零件容易脫落的安撫物,選擇簡單、安全、不過度裝飾的玩具或物品作為寶寶的安撫物,材質以吸水、吸味道、觸感柔軟的為佳,如棉手帕。

‧讓安撫物沾上寶寶熟悉的味道:在將安撫物給寶寶以前,家長可以先跟安撫物一起睡覺,或是將它放在衣服口袋;讓安撫物沾上媽咪或爸比的氣味,這樣一來,寶寶對於安撫物就會感到安心且舒適。

‧用款式、顏色區別:如果家裡有1個以上的寶寶,替他們選擇不同款式、顏色的安撫物,可以避免他們因為混淆而吵架。

‧避免絨毛玩具:台灣天氣潮濕悶熱,易滋生黴菌,加上絨毛材質的填充玩偶,容易寄生塵螨、跳蚤,可能導致孩子出現過敏反應。如果一定要的話,可以買非整隻都毛茸茸,只有部分有毛的產品;並且時常清洗、注意保持衛生。

如前所述,家長只能“盡量”在環境中提供適合的安撫物選項,選擇權還是在孩子身上,萬一寶寶不幸選中“出乎意料”的安撫物,該怎麼戒除呢?真是一個頭兩個大!羅筠傳授以下3招訣竅:

「裝肖A」政策

家 長可把安撫物藏起來,不用特意去提醒寶寶安撫物不在了這個事實,觀察孩子的反應;若他問起,就語帶溫和地回答:「拿去洗了」、「咦?不見了嗎?到哪去了 呢?」如果孩子的反應是─沒有很傷心,或是只叨唸幾天就拋在腦後,嘿嘿,讓它順其自然消失的目的就達到了!若寶寶呈現很焦慮,或是一直想找,那代表戒掉的 時機可能還沒有到。

轉移注意力

家長不要很執著地要把安撫物換掉,如果直接從孩子手中把東西搶走,反而會讓他產生反彈,可能更加堅持己見喔!家長應該多方面拓展寶寶的興趣,像是給寶寶其它玩具、講故事給他聽、跟他玩遊戲等,讓他自然而然地忘掉、放棄安撫物。

移花接木、偷天換日

例如有的孩子喜歡電池,家長不免擔心:「如果不小心吞下可就糟了!」像這類容易吞入、有毒的危險物品,都不應該讓幼小的孩子拿來當作安撫物,建議可以尋找類似材質的東西替換,像是孩子喜歡電池,可能代表他喜歡冰涼的材質,家長可以幫孩子換類似觸感的東西。  

結語

羅 筠表示,一般而言,對於安撫物的依戀行為,隨著時間一到,自然就會消失,到小學仍依戀安撫物,這種情況比較罕見,假如沒有大礙的話,倒也不用特別要求孩子 一定要戒除。陳映雪也補充,過度依戀安撫物的行為,除了可能是心理問題外,也可能跟主要照顧者陪伴不夠有關係,因為幼兒會將安撫物視為照顧者的“象徵”, 提醒家長們,除了盡量給予寶寶安全、衛生的玩具之外,抽空陪伴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諮詢專家

陳映雪
現職: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部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
學歷: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學士
經歷:台北市立教育局陽明山教師研習中心諮詢委員、國立陽明大學精神科兼任臨床教授級教師、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理事長(第三屆)、美加大洛杉磯分校神經精神醫學中心臨床研究員

羅筠
現職: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早療中心主治醫師
學歷:國立陽明醫學院
經歷:台北榮民總醫院精神科住院醫師、玉里榮民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

當寶寶離不開安撫物_img_2《育兒生活》‧2008/10月號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長高 半夜發燒 孕吐 懷孕初期 寒假 尿布推薦 配方奶 戒奶嘴 親子出國 幼兒園 人工受孕 益生菌 黴漿菌 月子中心

特別企劃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趕走吃水怪獸,媽媽省錢幫手!夏普無孔槽洗衣機CP值超高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