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最怕的3種「恐夫子」(下)

10 招面對問題老師

面對形形色色的問題老師,家長如何應對進退?綜合專家、家長和老師的意見,提出以下十大要點:

家長最怕的3種「恐夫子」(下)_img_1
圖片來源 / pixabay

1. 不要害怕溝通

資深諮商心理師林麗純分析,家長有個弱勢,就是孩子在老師手上,在溝通上的確不易拿捏。有的家長怕老師難堪,最後為難了孩子;更多家長是把老師當成自己的老師,自己變成小學生,往往還沒開始溝通,就摸摸鼻子走了。有的父母害怕權威,有的喜歡挑戰權威,這些都會影響親師之間的關係。

葛琦霞在《跟老師快樂溝通》書中指出,家長覺得不要溝通以免生事,其實不溝通反而會生事。很多家長因為不敢、不想或不願溝通,而使問題一直存在,甚至衍生猜忌誤會,如此並不能幫助孩子。她說,家長首先要願意跟老師溝通,很多時候是家長想太多,只要善用溝通技巧,問題往往可以解決。

2. 不要只聽單方意見,要試圖了解真相

林麗純建議,在溝通之前,先要多方了解狀況,不單從自己孩子的角度,也要多找幾個家長,從其他家長和孩子的反應,蒐集資訊。如果確實是老師的問題,至少可以先在心理上找到同盟,發現「原來大家都有這個困擾」。

曾任國小家長會副會長的林昭朴指出,有時親師意見相左,是來自孩子的描述。家長認定孩子不會說謊,但孩子多少會保護自己,孩子的描述也未必真實完整,往往造成誤會不斷堆疊,引發老師過度反應,加深誤解。

葛琦霞則提醒,蒐集多方意見的過程也要謹慎處理,蒐集資訊不等同閒言閒語,把想法告訴不相關的人,四處散播,反而會造成混亂。

3. 放下成見

家長不要預設立場,認定老師就是不喜歡自己的小孩,或是認為「自己都是對的」、「就是老師不對!」太多預設立場,或對老師存有偏見,都無法找出問題癥結,也會讓溝通失效。家長要相信「雙方都是為了幫助孩子」,才能使溝通順暢無礙。

4. 先處理自己的情緒

家長要面臨的一大挑戰是,當老師真的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家長通常會對老師的行為感到非常情緒化,可能是不舒服、憤怒,或是受傷,這些反應都無可厚非。記得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處理孩子的事情。在尚未準備好以前,寧可暫緩,以免因情緒失控,模糊焦點,鬧得不歡而散。

家長若屬容易激動的個性,不妨找其他較為冷靜的家長陪同或居中協調,就事論事,理性解決。林麗純提醒,最理想的情況,是和配偶商量後,一起和老師溝通,因為家長要面對的不只是老師,還有配偶,很多時候家長一方處理親師問題,沒處理好,後來演變成家庭糾紛。

5. 掌握「解決問題為優先」的目的

一般來說,家長的目的是在於「改變老師的行為」,而不是「除掉這個老師」。為達到目的,林麗純建議,和老師互動以前,家長要把握「解決問題」的原則,必須先清楚自己的立場和價值觀,知道自己堅持的是什麼、可以讓步到什麼程度、又希望老師給予什麼樣的回應。家長必須釐清的是,自己堅持的,是關乎孩子的教育,而不是情緒化的意氣用事。

若和老師初步溝通後,得不到正向回應,發現老師情緒不佳或不願溝通,家長可以表示:「我們是不是要另外找時間討論,還是請主任來處理?」為避免和學校交涉挫敗,父母最好尋求其他家長的支持,以免讓孩子單獨承受壓力。若知會校方仍得不到預期回應時,可能就必須尋求外力或民間機構的支持。

6. 願意從老師的觀點看事情

當家長願意從老師的觀點看事情,就可以避免陷入孩子的單一說法,也可以藉此訓練自己的同理心,減少老師的過度反應。如果不方便直接談論敏感問題,至少先透過對話,跟老師建立關係,了解老師的個性。家長可以這麼說:「我觀察到孩子最近開始不大愛上學,不知道老師對這件事的了解情況……。」、「老師會這樣處理,一定有老師的道理,不知道老師當時看到的狀況,和老師處理這件事情的看法是……。」

7. 具體說明

溝通時要說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狀況,讓老師具體理解。像「上次老師說的話,我不大懂。」這種含糊其詞的說法,或「你是什麼意思!」這種情緒化的字眼,都要避免。老師每天說很多話,可能已經忘記說過的話;而情緒性的言詞,只會讓問題雪上加霜。

8. 打破僵局

如果雙方已有芥蒂,試著從對方同意的觀點切入,較能打破僵局。比方說:「老師,我也跟你一樣擔心。」、「謝謝老師讓我知道這件事。」如果老師還在為孩子犯的錯,而停留在生氣的情緒中,家長只要表達自己的態度跟老師一樣,不能同意孩子的行為,再把焦點帶回到「解決問題」的原則上,繼續溝通。

9. 適當回應

記得帶著善意的微笑溝通,不時把老師剛剛說過的話,複述一遍,確認自己沒有誤解,並適時給予回應:「這樣太好了!」、「謝謝老師!」只要簡單的回應,就能營造和諧的溝通氣氛。

10. 回歸孩子

林麗純強調,家長第一個要考量的,不是對錯問題,而是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什麼方式對孩子現階段最有益處。家長要了解孩子的處境,如果情況並不嚴重,有時父母不一定非要親自出面,也可以透過在背後支持孩子,讓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部分,負他應盡的責任,學習自己面對處理。

林麗純相信,「即使碰到再爛的老師,只要父母陪伴孩子,還是可以度過難關。」

遇到問題老師時,家長也要反省,自己是不是「難搞家長」。葛琦霞提醒,和老師溝通,切記不是為了發洩讓自己心情好,而是為了孩子好。所有的「策略」,目標都不是為了「對付老師」,而是為了跟老師有效溝通,親師共同協力,讓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

報告!老師……有問題

依教師法第十四條第一項規定,不適任教師的定義為:判刑確定、貪污瀆職、依法停止任用、褫奪公權、受禁治產宣告、行為不檢、有精神病、教學不力者,依法得解聘、停聘或不續聘。

即時反映  釐清來龍去脈

一旦確實掌握不適任老師的狀況,家長要採取的方式是「即時反映」。不當體罰,向訓導處反映;教學不力,向教務處反映;若顧及學校體系可能自我偏袒,則不妨直接向家長會反映。不過,有的家長會和學校水乳交融,無法徹底處理;有些家長會則積極處理,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

台北市教師會文宣部主任羅德水強調,家長不要因校方可能息事寧人就不做,他相信多數學校同仁都會把投訴看成是很重要的事來處理。

林昭朴也表示,即使反映之後,效果不大,至少師生記憶猶新,學校更不能以「時間已久,無從查起」為推託之詞,否則時間一久,印象模糊,難免各說各話。他指出,家長常常反映問題,校方就會開始注意觀察;最好不要日積月累,一次洋洋灑灑抖出一大堆罪狀,這類罪狀通常不盡符合事實,學校在處理上,反而較不積極。

處理問題老師 校長態度是關鍵

其實處理問題老師,校長的態度和作為是關鍵。學校應運用行政權和考績權,積極正面的和老師溝通。當經營權失準,應由校長導正方向。校長願意承擔,孩子的生命就會不同。

「只要學校有一個孩子,每天都要走進難搞老師的教室,校長就應徹夜難眠,」曾任校長的塔德.華特克說,「教育是最重要的專業,沒有任何一門專業,能夠像教育,對於整個社會的未來,具有相同的影響力。」

>>延伸閱讀:家長最怕的3種「恐夫子」(上)

家長最怕的3種「恐夫子」(下)_img_2親子天下雜誌 3期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長高 半夜發燒 配方奶 月子中心 幼兒園 戒奶嘴 懷孕初期 尿布推薦 人工受孕 親子出國 黴漿菌 寒假 孕吐 益生菌

特別企劃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培養雙語兒童,讓孩子贏在起跑點!這樣在家營造沈浸式英文環境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媽咪質感必修課 用心愛自己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