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情同母女,也能做對好婆媳

【新婆媳關係─婆婆代表吳娟瑜×媳婦代表李佩甄】

不必情同母女,也能做對好婆媳_img_1

婆婆與媳婦,來自不同家庭,年齡可能差了一大截,卻嫁進同一家,愛著同一個男人,她們要如何和平相處?教養兒孫,意見相左卻不傷和氣?兩性專家吳娟瑜與藝人李佩甄,分享讓婆媳關係更融洽的智慧。

一定要親親熱熱、情同母女,才是理想的婆媳關係嗎?

兩個年齡有落差,又來自不同家庭背景,還有「利害關係」的女人,要剛好一拍即合、親密無間,還真的需要幾分運氣。

婆婆輩的兩性專家吳娟瑜,以及有「台灣好媳婦」之稱的藝人李佩甄,她們與自己媳婦(婆婆)的個性正好是南轅北轍,在婆媳關係中,也曾有過挫折感,或是讓對方受傷過,但她們都努力在學習,摸索出讓彼此都感到自在的相處模式。

婆媳,就算不能做到完全「麻吉」,至少,也能做一輩子的好家人。

Q:談談你們各自的「婆媳關係」,跟你們之前的期待是否有落差?

吳娟瑜(以下簡稱吳):我們的婆媳關係,應該算是「漸入佳境」型吧?我沒女兒,個性又活潑外向,喜歡親密一點的關係。兒子結婚前,我原本「幻想」,未來的婆媳關係,應該是像母女或姊妹淘一樣無話不談,可以手挽手出去逛街、喝下午茶……

可是,我的媳婦跟我個性完全不同。她來自一個比較嚴肅的原生家庭,個性認真有原則,比較強勢、不苟言笑。她不喜歡那麼「黏」的關係,並不希望婆婆沒事就來噓寒問暖、問東問西。我一開始刻意跟她親近,反而對她形成龐大壓力;而她有意無意的閃躲,也讓我有點受挫。

我不否認,我們家的「婆媳」或「翁媳」關係也曾緊繃過。有人說:「吳老師,你不是『專家』嗎?就算有問題也可以自己諮商解決吧?」錯了!我的角色既然是「事主」,就很難扮演「公親」,球員兼裁判,媳婦當然缺乏信任感。我不管建議什麼,可能都有偏袒兒子的「嫌疑」,這樣諮商的效果怎麼會好呢?

所以後來媳婦主動要我推薦其他的婚姻諮商師給他們夫婦時,我其實很高興,由其他專家站在客觀角度上給建議,他們比較聽得進去。

我學著「少過問」,多留一點空間給他們,僵局反而就豁然開朗。

李佩甄(以下簡稱李):我們家的情況跟吳老師不同,我娘家的風格三八活潑、嘻嘻哈哈、講話大剌剌;但婆婆卻是纖細內斂的人,她說話比較迂迴,不好意思直接給我命令或建議。所以,我得學會聽懂她「語重心長的弦外之音」。

比如說,我們結婚前,她問我:「你甘心從絢爛歸於平淡嗎?」她的意思其實是:「我希望你能以家庭為重,當個賢妻良母。」我要生小西打前,她問我:「你打算在哪裡生呢?」她的意思其實是:「我希望你可以到美國待產(因為佩甄的大伯大嫂也是如此)。」

因為我比較直,我有時候會不小心讓她受傷。記得有一次上談話節目,我講到我跟我老公去看電影時,被我娘家媽媽十二道金牌叫回去顧孩子。婆婆友人誤以為是在講她,跑去揶揄婆婆不近人情。

但事實上我婆婆常任勞任怨幫我照顧孩子,聽了以後非常傷心;但她一開始沒說破,只是好幾天都沒來看孫子,也沒打電話。我正覺得奇怪,她寫了一封email給我,淡淡的說,希望我「以後在電視上的陳述要根據事實」。

我一看不得了,事情大條了,連忙回信、打電話道歉,解釋自己工作上偶爾要做一些節目效果,不知道是哪個節目、哪個說法讓媽媽委屈了……弄清楚以後,發現原來是烏龍一場,大家誤會冰釋,又可以和樂相處。

我覺得,婆媳終究缺了層血緣關係,有很多事情真的沒辦法這麼百無禁忌,所以「溝通」相形之下就更重要。而溝通,是有訣竅的,婆婆畢竟是長輩,你做晚輩的,溝通姿態就應該要柔軟一點,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摩擦。

Q:你們會覺得自己跟對方(婆婆或媳婦)在「搶」同一個男人(兒子或丈夫)嗎?

吳:說真的,「你媽的寶貝兒子」,可能是普天下人妻們最感冒的角色之一,丈夫跟媽媽關係太親密,有時候難免會影響夫妻關係。

我承認,我以前是一個很「黏」兒子的媽媽。我跟我兒子一直都很有話聊,他以前每天晚上都會到我房裡來聊天。但有了媳婦以後,還天天這樣床邊談心,好像就變得「怪怪的」;偏偏我兒子也不太「長進」,在太太面前也口無遮攔,動不動就是「我媽說……」。

我意識到,我跟兒子太過「要好」,可能會讓媳婦心生「被排除」的失落感,甚至我覺得我的角色好像變成「小三」一樣,非常尷尬。

我真的希望他們夫妻倆可以過得幸福快樂,所以,我後來決定退出這個糾葛的「三角關係」;學著不要這麼黏兒子,讓他們自己像玩翹翹板一樣學著找到平衡。

李:我老公以前神經很大條。我們全家一起吃飯,他總是殷勤過度,當著婆婆的面不斷挾菜給我,這讓我很惶恐,我覺得,這種行徑看在養你幾十年的媽媽心裡,應該會有一點小心酸吧?我自己現在也是有兒子的人,將心比心,如果是我,自己的「地盤」突然被另一個女人佔領,多少一定會不是滋味啊,所以要教育老公。

Q:你們希望那個關鍵的「男人」─ 兒子或丈夫,扮演何種角色?

吳:很多男人都覺得婆媳戰爭事不關己,很想置身事外,但這樣只會讓彼此心結更深。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積極參與,扮演潤滑彼此的中間人,傳話的時候要有技巧,少把「我媽說……」、「我太太說……」當口頭禪,適度「隱惡揚善」,減少婆媳心結。

李:對,重點就是:不要太「白目」。說話行事要懂「眉角」,請多考慮媽媽和妻子這兩個女人的心情,男人體貼一點,女人的戰爭就會少很多。

Q:是否曾因為教養小朋友的觀念不同,導致婆媳意見相左?

李:我生第一胎時,戒慎恐懼,真的就是「照書養」,專家說在家不要給孩子吃牙餅之類的零食,我就謹遵指示;可我婆婆很喜歡拿牙餅給孩子吃,享受那種逗孩子的樂趣。我不喜歡這樣,曾溫和但強硬的跟她說:「媽,不要給B寶妹吃那個。」

有一次,我在房裡化妝,等著要上通告。化好妝以後,打開房門,正好看到我婆婆拿著一枚牙餅,準備要給B寶妹吃。她一看到我出來,大概是怕我不喜歡,竟驚慌的立刻把牙餅塞進自己嘴裡吃下去。

她的反應讓我突然一陣歉疚,說到底,她只不過是一個想要含飴弄孫的阿嬤而已啊,又不是三餐吃牙餅,偶一為之,我幹嘛要這麼嚴厲呢?

後來,生了老二以後,不再緊張兮兮,從照書養變成照豬養。回想起一開始的頑固堅持,實在有點好笑。

教養不同調時,若真的影響很大,是應該好好溝通;但如果無傷大雅,則不妨先問自己:有這麼嚴重嗎?

吳:我也有過這種經驗。我媳婦覺得要讓小孩自己剝水果、自己吃,大人不要幫忙,可是我就是喜歡把水果切小小塊,用餵的。有一次,我切好水果從廚房要走到客廳餵孫子,正好我媳婦下班回來。我聽到她開門的聲音,連忙緊急折返,把水果擱在餐桌上,假裝若無其事的說:「皮皮你們自己來吃哦。」真是好險哪。

其實想想,我媳婦的教養原則是對的,我是應該尊重她,只是做阿嬤的,有時候就是忍不住嘛。

Q:你們有什麼讓家庭家和萬事興的「撇步」可以分享給讀者的?

李:要認清楚一件事:婆婆是家人,不是外人。既然是家人,就敞開心胸接納,不要彼此排斥迴避。我安排家庭聚餐或旅遊時,都會找我公婆一起去,有時也會「揪」我娘家爸媽一起熱鬧。當初為了讓一大家子都能快樂出遊,還特地買了九人巴,大家一起玩久了,就會產生親近的感覺。

出國玩,記得帶個禮物給家人;逢年過節或家族有什麼婚喪喜慶,對婆家跟娘家親戚都不要失了禮數,這樣就會讓自己變得比較「得人疼」。

吳:對我來說,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留空間給對方;其次,是避免有害的負面情緒在家裡醞釀。

彼此有空間,家裡沒有負面訊息,就能夠相安無事。

我很慶幸,我跟我媳婦都是願意反省和改變的人。其實,何必一定要強求兩個背景、個性迥然不同的女人做到「情同母女」呢?和平相處、彼此尊重,拿捏出一段讓彼此都感到「舒服」的距離,做一對好婆媳就足夠了。

延伸閱讀
>>女人何苦為難女人─婆媳不再諜對諜
>>4策略,男人不再當夾心餅乾

不必情同母女,也能做對好婆媳_img_2

info_img

adsnew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孕吐 懷孕初期 月子中心 黴漿菌 人工受孕 幼兒園 戒奶嘴 半夜發燒 寒假 長高 尿布推薦 配方奶 親子出國 益生菌

特別企劃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黑松FIN好菌補給飲 寶貝好活力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滴雞精功效如何與推薦嗎?懷孕幾個月需要喝滴雞精呢?生產完需要喝嗎?喝滴雞精的禁忌為何?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