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童年到老年

很多人認為青少年是個附和的年齡,這個年紀的人最容易受到同儕的影響。但其實人在每一個年齡都會受到同儕的影響,而且我認為童年比青少年期更容易受到同儕的左右。社會心理學家索羅門‧艾許發現,在所有的受試者中,小於十歲的孩子最容易受到多數人的影響。只有很少數的年幼受試者會堅持自己的正確視覺判斷,童年是附和壓力最強烈的時候

從童年到老年_img_1
圖片來源 / pixabay​​

假如你問孩子誰影響他最多,年幼的孩子會說父母。但是這個問題是在沒有背景情境的情況下問的,而且問的人是個大人。小孩子會以為問題的意思是:「你最愛誰?」當然他們愛父母比愛朋友多,這個問題是他們心中關係部門所回答的。但是將來是團體部門在決定他們在家庭以外的地方該有怎麼樣的行為。

童年是同化的時期,是孩子學習如何跟同年齡、同性別的人有一樣行為的時期,這是他們社會化的方式。在只有兩個年齡團體的社會裡,十四歲就已經可以生孩子了。在那種社會裡,男人和女人應該做什麼是很清楚的,其中並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

但是童年也是分化的年齡。孩子學習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長得漂亮還是平凡,是強悍還是軟弱,快速還是緩慢,將自己和別人相比就會了解了。當他們準備好要進階到下一個年齡類別時,他們會把這個了解帶著一起過去。

在工業化的國家裡,大人一定要有特長,他們可以有很多的選擇,而青春期正是做這個選擇的時候。當他們自我分類時,青少年就是在界定自己,他們可以選擇走這一條路而不走另一條路。這個選擇並非不能反悔的,我的小女兒就證明了浪子回頭金不換。但是錯誤的選擇也會失去很多其他的機會與可能性。高中的同等學歷並不等於高中的文憑,而二十八歲進大學也跟十八歲唸大學不一樣。

大人也像孩子一樣,從社會情境中去修正他的行為。威廉‧詹姆士談到一個人對他自己的孩子很仁慈,但是對他所統御的士兵卻很嚴厲。然而這些暫時校正的行為並不會產生永久性的改變,童年期和青春期是行為養成的時候,而伴隨這些行為而來的內在思想與情感則會跟隨這個人一生。大人的性格是很難改變的。詹姆士說:「性格就像石膏一樣,定型了就不能改變。」在一百年前,他就說:「人不能改變他的習慣,就好像大衣的袖子不能突然有一個新的褶痕一樣。」

大人的語言也是一樣很難改變,一個人大約有十三年的時間可以去學一個新的語言而不帶任何口音。在同一個移民家庭中,兩兄弟成年後的口音有可能截然不同,如果當他們移民到美國時,一個是青少年,一個比他小幾歲的話,弟弟說的會是一口道地的美式英語,而哥哥則會保留原來的口音。

童年是人們學習在這個社會中什麼是恰當舉止與談吐的時期,這些學習很多都不在我們的意識之中。在很多時候,一直要到父母抱怨,孩子才發現他們把同儕的口音和行為帶回家裡了。到了成年以後,有些人想去改變他們說話的方式或舉止行為,往往要花很大的力氣,因為改變是非常困難的。這些就是我認為我們從我們的同儕處學來,而不是從我們的父母處學來的行為。

心理學家用「關鍵期」(critical period)來說明某些事情如果要發生的話,必須要在那一段時期發生;鴨子的「銘印」就是一個例子。心理學家用「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來說明某些事情可以在某個時期很輕鬆地完成,但在別的時期要去做它,就很困難了。童年是習得母語和塑造基本個性的敏感期,這些雖然可以在青少年期慢慢磨光,但是基本的架構是在童年期建立的。

我們在童年所建立出的人格,以及青少年期同儕團體的特質,會伴隨我們一生,這就是我們眼睛中所看出去的「我」。即使我們的眼睛需要戴老花眼鏡了,它還是同一個「我」。這個永久不變的「我」,對它所棲息的身體上的改變十分驚訝,大多數時候都是不滿的。老人常怕年輕人不認得他了。現在整型醫學進步,也有很多人試圖挽回或停止這個身體上的改變,使外在的改變不會跟內在的相差太多(註:內在的「我」是我們自己認為的我,只要自己認為年輕,我們就是永遠年輕,因為我們是透過這個「我」在看事情的)。

差不多在十七歲到二十五歲之間,這個內在的我就停止改變了。或許是因為大腦在生理上成熟的關係,所以它不再改變了,假如是這樣的話,男性的腦應該比女性的腦可塑性持久一點,因為男性成熟得慢。也或許是因為大人沒有像他們小的時候那種同儕團體了,假如是這樣的話,上大學的人他們的腦的可塑性應該比沒上大學的人持久一點。但或許是成人期裡的大人不依照團體常態去做時處罰變得很輕微了,假如是這樣的話,這個腦不應該會依性別或教育而有任何系統化的改變。

我們在童年時所塑造及青春期所磨光的個性,會跟隨我們一直到墳墓為止。我的母親得了阿茲海默症(老人癡呆症),在她八十歲時,我問她知不知道自己現在幾歲,她聽得懂我的問句,但是沒有任何的記憶來幫助她回答,所以她只好猜了。

「二十歲嗎?」她說。

從童年到老年_img_2《教養的迷思》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長高 人工受孕 月子中心 尿布推薦 半夜發燒 配方奶 益生菌 寒假 親子出國 戒奶嘴 幼兒園 黴漿菌 孕吐 懷孕初期

特別企劃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爸媽口碑狂推No.1 【雀巢能恩3】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寶寶不想穿尿布、抓尿布不是調皮!護理師:爸媽別忽視「尿布不適症」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小技巧 大幸福 家庭經營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