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語表達是自信心的關鍵

台灣和大陸學生同時爭取美國名校獎學金,結果拱手讓給大陸。輸贏的關鍵,就在口語表達能力。為何哈佛大學校長指出「表達溝通能力」是最重要的教育目標?當台灣孩子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怎麼辦?

在講台上,一向能言善道的導演吳念真,這回卻有點被打敗的感覺。眼前的沉默,讓人心慌,「什麼時候開始,台灣的學生竟都成了省話一哥?」

那日,吳念真受邀到某大學擔任一日業師的演講。他開場謙虛的表示,自己沒資格「當老師」,請同學主動提問,結果換來全場靜默。經常受邀到學校演講的吳念真感慨,他經常問學生「有沒有問題?」都沒有人提問,結果回家上Facebook(臉書)才發現,在網路上,大學生誰都有意見,但面對面,卻鴉雀無聲。

鏡頭,轉到另一個場景。

幾年前,美國一所名校提供了八個獎學金的名額給台灣跟中國大陸的學生,結果面試過後,八個獎學金名額統統給了大陸的學生。得知此事的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很訝異,「台灣的學生也很優秀啊!為何獎學金統統給了大陸的學生?」她特別去了解原因,結果得到的答案是:「大陸的學生上台個個侃侃而談,台灣的學生上台卻個個扭扭捏捏。」兩相對照,台灣學生自信不足,相形失色,輸贏的關鍵,就在口語表達能力。

「說」出國家實力

口語表達是自信心的關鍵_img_1

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身處面試、口試愈來愈重要的潮流中,如何流暢、明確精簡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如何順利與人溝通、分享、討論,甚至說服、影響別人,已經愈來愈重要。許多國家也都看到這個趨勢,紛紛透過教育、訓練,加強培養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曾說:「新加坡國民必須具備良好的閱讀能力,和正確表達自己意思的能力,才能在二十一世紀跟別國競爭。」

哈佛大學前校長德瑞克‧伯克(Derek Bok)提出二十一世紀大學的八個教育目標,其中以「表達溝通能力」最為重要。

環顧世界各國,中國大陸從中小學開始就安排「口語交際課程」,來培養孩子口語表達溝通的能力,尤其在上海世博期間,政府更大力推廣這樣的課程。例如,他們會在課堂上模擬演練,「家裡電話鈴響了,拿起電話該如何有禮貌的回答?」還會設計各種「問路」、「問候」、「辯論」、「討論問題」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實戰演練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

經常到大陸觀摩教學的新店國小校長吳淑芳也發現,在中國,幾乎每一堂課老師都在做口語表達的訓練。例如,從朗讀文本開始,他們就會教學生讀出文章的文氣、了解文字中的情緒、語調,自然的帶出說話技巧。


香港的口語表達訓練,則和閱讀推廣緊密結合。實際走訪香港的小學,會發現他們的閱讀課程,都有大量的討論、發表、聆聽、回饋與評論的訓練。例如,香港播道書院小二的閱讀課,老師除了大量提問,還會邀請學生上台口述故事重點,並且會把評分的項目清楚的寫在黑板上,包括內容(1~5分)、流暢(1~5分)、音量(1~5分)。台下的同學必須專注聆聽,因為當台上同學發表過後,老師會請全班同學閉上眼睛趴下來,為台上的同學一項項舉手給分。評分完畢,老師也會詢問小朋友評分的理由。這樣的閱讀討論發表練習,讓大部分的香港小學生都能大方站到台上表達自己的想法。

歐美國家的學生更早已習慣討論、發問、上台報告。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游梓翔指出,西方教育認為表達能力的訓練就是思想訓練,所以每一堂課都要設計讓學生應用到表達的機會。老師講完一個原則,就會讓學生挑戰這個原則、辯論這個原則。「所以到任何一個場合,他們的學生都樂於發問,絕不會出現台灣多數出現的狀況,連個舉手的人都沒有,」游梓翔說。

台灣口語表達四大病症

當世界各國愈來愈重視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台灣教育現場,至今卻仍普遍缺乏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從小學到大學,學生口語表達能力不佳,「不敢說、不會說、說不好」,是許多人對台灣學生的印象。

洪蘭指出,「人和」就是溝通的能力,講話不得體或說的時機不對,都會得罪人。但她最近發現,台灣學生連最基本的講話都需要改進。他們上台報告時,說的句子不完整,而且缺乏邏輯,不知所云,讓人聽得很辛苦。

台灣的學生在口語表達上的問題,大概可以分成幾類型:

類型一沉默羔羊型 他們的症狀是不管別人如何賣力引導,他們就是不發問、不說話、沒反應、沒意見,標準的省話一哥。

這樣的學生,就像導演吳念真所遇到的情況,他們未必沒有問題、或沒有想法,只是對公開表達、溝通,有許多心理障礙。

今年剛舉辦過的TEDx Youth活動,鼓勵青少年以十八分鐘的時間,講出一個激勵人心的故事,並且放到網路上,全球分享。策展人之一許毓仁接觸過各國年輕人,他觀察到,亞洲學生,尤其是台灣的學生,特別害怕犯錯,害怕把自己的想法講出來,害怕被批評。這主要是因為台灣孩子從小就被訓練要聽話,老師、父母都不鼓勵學生問問題。許毓仁自己就有慘痛經驗,小學時,因為他老愛在上課問問題,幾乎天天被老師處罰,站到後面上課。

台大生科系教授林曜松,在對台大學生的演講中也提到,從二○○四年開始,台大針對畢業生進行問卷調查,當問到「是否會提問或回答老師的問題?」結果顯示:八八%的學生「要想清楚了再發問,但等到想好時已經下課了」,所以也等於不會問。其他學生則表示因為沒有提問的習慣,或怕給老師壞印象、怕被同學笑、怕被說愛現等而不敢提問或回答問題。


類型二火星人型 他們的症狀是講話跳躍、不連貫、無厘頭、很零碎、沒重點,像火星人在說話,讓人聽得一頭霧水。

他們最常出現的口頭禪是:「對啊」、「還好啊」、「不知道」、「嗯~~忘記了」,往往無法講出一句完整的句子。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表達愈來愈零碎、不連貫?

台灣卡內基董事長黑幼龍認為,網路時代,孩子都跟電腦在一起,少跟人互動,自然變得不會說話。

洪蘭分析,現代學生多用MSN溝通,用的都是片語而非完整句子,使得學生更不會完整的表達自己。

而在多媒體影像世界長大的孩子,往往也不自覺受到電視藝人談話方式影響,變得隨性、無厘頭,有時甚至失去該有的禮貌和分寸。

知名作家張大春曾收到一位署名黃雅秀的網友來信,原文寫著:「問一下我們要做報告,因為網路資料很少,可以請你提供多一點的資料ㄇ?卸卸。」

用注音就算了,「謝謝」還寫成大卸八塊的「卸」。

張大春的回應也很絕:「網路資料很少的話,就不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請別費事『卸』我了。」

張大春的「卸卸」事件,凸顯了這一代孩子的語文與溝通能力,實在令人擔憂。

類型三裝可愛型 他們的症狀是用裝傻、搞笑的方式來逃避問題,例如面對問題時回答:「問這麼嚴肅的問題,好可怕啊!還是講個笑話好了!」

世新大學口語傳播系教授游梓翔觀察,現在隨便亂講、愛搞笑的學生很多,可是要他講個嚴肅的東西,他講不出來,每個人都耍花腔、耍花招,雖然有娛樂效果,但對思維沒有太多幫助。一旦進到更高階的層次,多數學生就放棄。例如要學生辯論經濟與環保的議題,只見學生拿了一堆葉子、演唱會門票在台上搞笑,可是問他們:「你們覺得經濟跟環保一定無法共存嗎?」很多學生卻回答:「你不要問我這麼複雜的問題,這太難了!」

類型四驚弓之鳥型 他們的症狀是有上台恐懼症,一上台就扭捏、退卻、捏鼻子、摳指甲、慌張失措……,這些人中,有很多是台下一條龍,台上一條蟲。

在大學任教多年的作家廖玉蕙就曾在報上感慨:「這一代的學生比起三十年前,當然活潑很多,但是害羞、靦腆的學生仍佔多數。」她曾請一位學生評析某篇文章,但不論她怎麼引導、鼓勵,這學生「東扭、西扭,半個小時就是說不出話來。」

對上台有恐懼症,其實是許多人都曾有的經驗。台灣卡內基董事長黑幼龍指出,英國曾經做過一個對於恐懼事物的調查,結果發現,多數人感覺「上台演講」要比「死亡」還可怕。

全球首富巴菲特在他的自傳《雪球》裡也提到自己年輕的時候,是個害羞、內向、結巴的年輕人,後來他決心改變這些弱點,特地去上溝通表達的課程。因為他發覺,有好的點子、建議還不夠,還要別人能夠相信你,你才能成功。

巴菲特的例子證明口語表達能力,是可以訓練、學習的。


口語表達力需實際練習

在台科大的口語表達課堂裡,一群修這門課的理工科學生,熱情的跟來訪記者分享。這群經常與機器為伍的學生,許多人都因受到外界刺激,發覺口語表達的重要,而來上這門課。「我以前常被罵,說我表達能力很差,修了這門課,讓我變得比較有自信,甚至跟家人的關係都變好了,」一位男同學說。

開這門課的教授王淑俐認為,表達是一種方法、工具。討論、發表都需要學習、訓練,才知道怎麼做。

黑幼龍也認為,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就像在學游泳,不能只看教學指南,或背標準答案,一定要讓學生實際去練習。

但台灣的教育,長期缺乏練習口語表達的環境,有時甚至誤以為口語表達就是國語訓練,或是演講比賽訓練。

游梓翔感慨的指出,「如果你去看中小學的演講比賽,你會很驚訝的看見,許多參加比賽的小朋友國語比別人標準,動作比別人精緻,可是卻比別人虛假,台灣的演講比賽經常是一個充滿虛假的活動。」

缺乏全面性、有方法的口語表達訓練,使得許多人無法發展出該有的溝通表達能力。台大教授林曜松就認為,溝通能力不佳的責任不能全推給學生,因為即使到了大學,大部分的課程仍以學生聽講為主,少有閱讀和討論。考試也多為選擇、填充或簡答,較少思考的訓練。

口才訓練,就是腦才訓練

面對未來,不論是國際化的競爭、職場上的要求或個人生活、學習上的需要,口語表達能力,已經成為新世紀的軟實力。游梓翔有所體悟的指出,身處在學歷貶值的時代,「口才」已經不等於只是「口才」。它代表了這個人在想什麼,他的思考、邏輯、表達能力,甚至EQ的能力,「口才訓練其實就是腦才的訓練。」

這樣的腦才訓練不只是開一門說話課、或舉辦幾場演講比賽就足夠,它需要的是台灣教育現場,教與學的大改變。從訓練被動聽話、只會背標準答案,轉而培養出主動思考,熱情分享、勇於表達的新世代。

口語表達關鍵五原則

日前在一場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前校長徐遐生指出,台灣有許多教授「辯才無礙,但好批評他人」。這種辯才,並不是真正的好口才,溝通專家黑幼龍就指出,耍嘴皮的口才最要不得。

★什麼才是好的口語表達?

綜合專家意見,好的口語表達包括以下五項特質:

1.言之有物:說話的內涵豐富、有故事性。這需要靠大量閱讀、生活經驗的累積。

2.言之有序:說話條理分明,有組織、有重點。這需要透過大量的與他人討論、溝通、練習上台說話。

3.言之有理:說話經過思考、辯證,能提出自己的觀點、論述。這需要經常練習提問、思考、辯論。

4.言之有據:所說的話,有憑有據,能夠舉例、證明。這需要思考、探究、蒐集資訊、觀察的能力。

5.言之有禮:與人互動溝通時,能察言觀色、具有同理心、具備應對進退的智慧,這需要培養社交智能、EQ的能力。

>>延伸閱讀

人際營,讓孩子從遊戲中學交朋友

獨立、自信、快樂的探索

口語表達是自信心的關鍵_img_2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孕吐 懷孕初期 月子中心 黴漿菌 人工受孕 幼兒園 戒奶嘴 半夜發燒 寒假 長高 尿布推薦 配方奶 親子出國 益生菌

特別企劃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親子共玩好點子 玩樂童年起步走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