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氏症

原因

人體的中腦內有一種稱為黑質的組織,當黑質分泌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減少時,就會引發帕金森氏症。由於多巴胺會控制運動機能,缺乏多巴胺就會漸漸危害正常的運動機能。因此帕金森氏症是一種進行性的神經疾病,也是一種極難治癒的病症。

帕金森氏症_img_1
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帕金森氏症並不會造成高度的痴呆及障礙,但是單是運動機能的失常,就足以讓患者對身體狀況產生不安感,以及對未來的恐懼,所以心理上的糾葛是非同小可的。大多數帕金森氏症的發病時期,是從50~60歲的中年期到老年期之間。在日本地區,每1000人中就有1位發病,65歲以上則是每500人就有1位發病。

目前的醫學界也還不清楚,黑質細胞為什麼會有減少的現象。如果我們從白血球的自律神經支配法則來看,帕金森氏症並非是一種特別的病症。當人們勞累過度、煩惱太多、濫用藥物等,都會產生壓力,而導致自律神經的紊亂。長期處於壓力下的結果,會導致交感神經呈緊張狀態,自然會讓血管逐漸緊縮,血液流動也會因而變差。

由於送往腦部的血流漸趨惡化,再加上黑質組織又是神經細胞中特別需要大量血液的組織,當然會首當其衝受到不良的影響。人到中年以後,隨著腦動脈的硬化,血液就無法順暢流動。更重要的是,增加的顆粒球會釋放出活性氧,會導致黑質的變性。觀察患者的表現可知患者常常是拚命三郎型的人,持續處於高壓力的狀態下,造成慢性的交感神經緊張狀態,進而引發帕金森氏症的發生。

症狀

初次發病的徵兆,大多是單手顫抖(靜止時會震顫)與舉步維艱(步行障礙)。走路時,容易呈現身體前傾,步伐變小的狀況。起初只會發生在身體的一側,而隨著病情嚴重化,另一側的身體也會開始出現僵硬和震顫的症狀。其他症狀還包括手足的震動和顫抖(震顫)、肌肉僵硬固縮、動作緩慢到動作變小、甚至無任何動作、無法維持身體平衡、容易跌倒、肢體反射作用產生障礙等。除此之外,還會引起便秘和憂鬱症等。

病情惡化的速度,因人而異。有些人即使過了十年,也沒有什麼改變;但也有些人只消數年,就惡化到無法動彈的程度。

症狀

.震顫

身體放鬆時,手足會自行震動的現象。

.僵硬(齒輪式的僵硬)

將關節彎曲後伸直之際,會感覺到肌肉產生抵抗力,導致動作生硬。彷彿肌肉內有齒輪咬合轉動一般,所以也稱為齒輪現象。

.動作遲緩

從想要做出某個動作,到實際做出來,會經過一段延遲的時間。整個動作完成的時間也會延長。臉部缺乏表情,就好像戴著面具一般。想要走路時,無法順利踏出第一步。

.姿勢反射障礙

採取站立姿勢時,頸部會往下,膝蓋前屈,形成特別的姿勢。如果想要把身體挺直,則容易向後跌倒。走路時足部拖行在地板上,步伐小,呈現小碎步前進的狀態。因為身體前傾,稍微走快些就容易跌倒。無法突然停止,改變行進方向會往前方突進(突進現象)。身體會想要以符合1秒鐘發生4~5次的顫抖的頻率,以每分鐘以240~300步伐前進,但腳卻無法配合,所以幾乎無法行走。

.自律神經障礙

四肢發汗機能降低,臉部容易出油,因為消化道的機能減弱,容易導致便秘現象,交感神經機能的減弱,造成姿勢性低血壓等症狀。在精神疾病方面,則有抑鬱的傾向。

治療法

西醫的基本治療,是採用藥物療法。主要是提供多巴胺的前驅物L-多巴(L-DOPA),來補充腦內缺乏的多巴胺。即便這樣對症下藥,長期下來效果仍舊無法持續,藥效會逐漸消失,而病症也會隨著血液中多巴胺濃度的減少,而產生各種變化。目前已經發現的併發症,包括與自我意識無關的口角動作、身體前屈、下意識的無意義動作、嘔吐感、心律不整等。

帕金森氏症並非一種致命的疾病,但是常會導致各種嚴重後果,例如因為跌倒而骨折、發生誤嚥性的肺炎、失眠等。近年來,醫界開始建議減少L-多巴的服用量,改成併用其他與多巴胺相關的補助藥劑,例如可以讓多巴胺比較容易與細胞結合的多巴胺接受體刺激素、促進多巴胺釋放的多巴胺分解抑制劑等。

但是,諸如此類的藥物,會促進交感神經的緊張狀態。首要之務,應該是停止用藥。當病患服藥後仍無法痊癒,身心狀態越來越糟的現象發生時,其實就是交感神經呈現過度緊張狀態的證據。同時,也應該停止併用消炎鎮痛劑、安眠藥及抗憂鬱藥劑。如果因為已經開始服用藥物,不敢貿然停藥的話,建議應該逐漸減少藥物的用量。


罹患帕金森氏症,雖然往往導致肌肉麻痺僵硬,無法隨心所欲地運動。但是最好可以每天進行自己能力可及的體操和運動。雖然身體的不自由,會讓人感到悲觀,然而與其如此鎮日鬱鬱寡歡,還不如隨時抱持著「也許我可以嘗試進行各種運動」的積極想法。其次,生活步調不要過度緊張。利用頭部按摩、入浴、指頭按摩等,讓副交感神經佔優勢,都會有很好的效果。此外,由於過量飲食,會讓血液集中於腸胃,進而導致腦部血液不足。因此,減少飲食量,也會有很好的效果。

對帕金森氏症的患者而言,想要痊癒就必須牢記以下三個關鍵詞,那就是「笑」、「快樂」和「希望」。

根據某大學對一位腦疾患者進行腦部血流狀態所做的觀察顯示,無論是阿茲海默症或是帕金森氏症,都有腦部血流惡化的現象。其實,這種現象並非侷限在腦部疾病,所有血流不良的部位,都會產生與寒冷相關的疾病。

我們可以將帕金森症患者身上常觀察到的震顫現象,視為是病患體內對體溫過低的自我加溫反應。患者因為肌肉緊張程度非常嚴重,導致身體沒辦法動起來,致使體溫容易偏低。因此,患者的身體就會用無時無刻的震顫,來讓體溫升高。

雖然我們常把帕金森氏症當做是一種身體不良於行、運動機能受阻的疾病,但是多少也來自於心中存有的某些陰影及創傷。讓我們坐下來好好想一想,試著和自己對話,仔細思考自己的生活方式,探討真正的病因吧!一旦確實瞭解生病的真正原因,才能夠徹底治療此一疾病。從今以後,已經沒有必要再把帕金森氏症當做是不治之症了。

安保徹  不是要「治療」疾病,而是要「恢復原本狀態」

恢復原本狀態的生活方式

孟子曾說:「萬物皆備於我。」我們的體內,本來就具備生命力與自然治癒力及排泄力能讓身體進行良性循環的。我們的身體,本來就是自然的完美產物。比起用人為方式想改造些什麼,我覺得還不如順其自然來得好。

人之所以會生病,也是如此。身體所發生的各種症狀,都是為了改善身體狀況,恢復原狀而產生的反應。搖搖擺擺也好、跌跌撞撞也罷,終究會恢復原本的狀態。與其說要治療疾病,或許更應該說:「讓身體恢復原來的狀態。」而且,疾病和生活方式,其實是息息相關的。俗話說女性38歲和男性42歲,是劫難之年。這種說法,正是日本人的智慧。此一智慧真正的含意是在勸告人們,人到40歲,應該要改變生活方式,如果還像年輕氣盛的時候一樣衝動莽撞,可能會招來無妄之災。如果能在這個時期,轉變為較穩重的生活方式,或許就可以一路順遂。

根據對高血壓和糖尿病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人都是在40幾歲的時候發病。若詢問60歲左右的病患什麼時候開始服藥?得到的答案大體上都是「在10到15年前」。換言之,在40幾歲的時候,如果不能轉換生活方式的人,就容易發病。

觀察公司裡的工作分配狀況,也是如此。20幾歲的時候,讓他們積極地到現場學習;30幾歲時,會被當做精銳部隊來使用;而到了40歲以後,就培育他們成為管理階層。所扮演的角色,會因時制宜。

並非如同年輕氣盛時一般,只顧著不斷往前衝,而是讓身心順應年齡增長而切換模式,來更智慧地過生活,這對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

在日本,非常注重四季風情。春季時,可以賞花、參加祭典;夏季時有盆踊、煙火盛會;秋季有秋分法會、賞月;冬季則有冬至、煮芋頭等的民俗活動。在這些富含風情和美味的琳瑯滿目傳統民俗活動,在參與的過程中,這些分佈在自然美景和風土人情,不是化身為人們最佳療癒場所嗎?

有益於帕金森氏症治療的生活習慣

重點在於提升自我治療能力。解除交感神經的緊張狀態,進行按摩及運動、少量飲食,設法讓副交感神經佔優勢。

生活的智慧

.停用會促使交感神經緊張的帕金森氏症藥物及消炎鎮痛劑
.頭部按摩
.持續進行能力可及的體操和散步等運動
.早睡早起、規律生活
.笑口常開、抱持希望
.用溫熱的水輕鬆泡澡
.飲食要均衡、餐餐八分飽
.指頭按摩療法

頭部按摩法

將指腹立成熊掌狀(見圖),按摩順序依頭頂→後腦勺→頸部及頭皮上下細按,以按摩方式來讓血液暢通。整個順序重複4~5次為一回合。
★每天進行2~3回合。

帕金森氏症_img_2

石原結實  秘訣在於「飲食不要過量」

增加多巴胺的接受體

帕金森氏症是因為腦部血流不足而導致,而飲食過量則是一個重要的惡化原因。飲食一旦過量,血液就會集中於腸胃,供應給腸胃以外部位(像腦和肌肉)的血液量自然會變少。以此推論,飲食過量會因為促使血液集中於腸胃,而讓腦部血流不足,使帕金森氏症更加惡化。


任職於美國巴爾第摩爾國立老化研究所(NIA)的Danold Ingram博士,利用年老的白老鼠進行飲食實驗,結果發現,比起每天進食的老鼠,每1天或2天進行斷食的老鼠會比較長壽。此外,如果將年老老鼠的卡路里攝取量,降低到平時的40%,原先因為老化所減少的多巴胺會回升,學習能力也會提高。在壽命方面,也比其他老鼠延長40%。目前已經知道,多巴胺含量增加,是因為多巴胺接受體增加的關係;也就是說,控制飲食,可以抑制因老化所導致的腦細胞損壞。

在我的醫院裡,有位帕金森氏症患者的經驗,可供讀者參考。他因為不習慣空腹的感覺,所以早餐非吃不可,於是我建議他飲用胡蘿蔔蘋果汁與生薑紅茶;結果在經過1個月後,我與他交談時發現,他的表情已經變得十分開朗,而且動作輕快,彷彿脫胎換骨一般。

由於帕金森氏症會有多巴胺分泌量減少的現象,如何能讓其接受體數量及活性增加,就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最近我常讓患者服用可以溫熱身體,改善腦部血流的中藥----「抑肝散」。只要隨時提醒自己要少吃、多運動的話,即使是疑難雜症,也有很多症狀獲得改善的例子。

以前我為了研究長壽學,前往科卡薩斯。途中造訪莫斯科的精神科醫師----尼可萊耶夫。根據他的經驗,重度精神病患者,會有抗拒進食的反應。如果把此一拒食動作當成自然反應,只提供患者水分,等到患者自己想要進食,才提供給他食物,這麼一來,反而能讓病患日漸康復。由此可見,傾聽本能對疾病的治療是非常重要。

飲食過度會召來疾病

飲食過度所導致的是萬病之源,也就是身體變冷。因為身體變冷,食物無法完全燃燒,又會招致血液的污濁化。飲食過度除了讓內臟機能低下外沒有任何好處。

食多者損

食少者得

飲食過度導致
血液集中在腸胃

吃得少搭配斷食
可讓腸胃中血液量少

腸胃以外的肌肉與臟器
的血液供應量減少

腸胃以外的肌肉與臟器的
血液供應量豐富

身體整體溫度下降導致體寒
(不完全燃燒)血液污濁化

身體整體熱量增加體溫上升
(完全燃燒)

身體寒冷導致血流停滯、
免疫力(白血球能力)下降

身體溫熱讓血流順暢、
免疫力(白血球能力)提高

生病、身體不適

精神飽滿、健康

福田稔  刺激仙人穴來治療帕金森氏症和下半身的疾病

神聖之穴    仙人穴

帕金森氏症也是因為交感神經過度緊張引起,由於顆粒球增加,活性氧產生過剩,所以導致分泌多巴胺的腦部的黑質病變,造成組織破壞。

藉由對帕金森氏症病患觀察,我發現多數人都是性格躁進,一旦設定目標就會埋頭苦幹;即使有壓力,也會拚命苦撐,毫無轉圜的餘地。或許正因如此,才會逐漸讓交感神經陷入慢性的緊張狀態,進而導致帕金森氏症的發作。

治療藥多巴胺的補充,會讓脈搏與血壓上升,促進血液流動,獲得暫時症狀的改善,但是藥物反而是導致疾病的惡化,變得難以醫治的原因。雖然截至目前為止,帕金森氏症的治療非常困難,但是經採用新型治療法----百會穴和「仙人穴」的刺激療法,讓本來不良於行,需乘坐輪椅的帕金森氏症患者,現在已經康復到可以自己開車到醫院。即使罹患帕金森氏症這樣的疾病,只要能夠恢復自律神經的平衡,改善血流的狀況,還是可以重新過著順暢無礙的日常生活。

我將它命名為「仙人穴」的刺激治療點,就是位於骨盤中央的仙骨(或稱薦骨)。通常下半身出問題的患者,鼠蹊部都會發黑。觀察其原由,其實是來自於仙骨。人體在移動的時候,是以位於骨盤(或稱骨盆)中心的仙骨為支點,仙骨上方有5節腰椎、12節胸椎、7節頸椎,再加上頭蓋骨,可以說是負擔很大的部位。正因為是通往下肢的神經容易受阻之處,所以當血行變差時,就會有發黑的現象產生。從仙骨的仙骨孔開始,也是發自副交感神經放鬆關鍵的神秘區塊。

曾針對長年為前列腺肥大所苦的患者進行仙人穴療法,治療的結果是可以讓病患順利排尿,次數減少,精神也好很多。患者本身也喜出望外,臉色和表情也平穩許多,總之,各方面都有明顯改善。

在中醫上所相當重視臍下丹田部位,據稱在裡面含有充滿能量的球體波動,會從此球體中藉由仙骨發動出來,經由背骨(脊椎)傳導到腦部。換言之,所有生命的能量,都是從仙骨源源不絕而來。自古以來,人們就觀察到,即使死後,人體的仙骨也不會腐壞。顯然仙骨具有不可思議的神聖力量,而負責調節具仙骨作用的部位就是「仙人穴」。由於「仙人穴」位於人體深處,非專業人士千萬不要自己隨便碰觸才好。

仙人穴(股盤後)

帕金森氏症_img_3

仙人骨的治療必須經由專家進行。在此僅介紹家庭中也可以簡單施行的仙骨區療法,詳細內容請參考第五章。

帕金森氏症_img_4《非常識醫學書》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尿布推薦 配方奶 親子出國 寒假 月子中心 益生菌 幼兒園 黴漿菌 孕吐 長高 半夜發燒 懷孕初期 人工受孕 戒奶嘴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選一家不一樣的幼兒園】讓孩子參加最特別的成長體驗,從吉的堡出發,做世界的主人

媽咪投票趣

假如離婚只能帶走2樣東西,你選哪樣?

※可複選1~2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過敏別來亂!醫師&家長抗敏奇招

Page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