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產後泌尿道照護對策

「尿液好像永遠解不乾淨」、「只要一大笑或咳嗽,就會發生尷尬的漏尿」。歷經懷孕生產的偉大媽咪,在孕育新生命的喜悅背後,付出代價可不小!除了身材變形、皮膚變差,受到先天生理結構限制或產傷影響,頻尿、解尿疼痛、尿失禁等泌尿系統問題,可能持續困擾婦女朋友。醫師建議,產後細心呵護,重視個人衛生,適度運動,就能輕鬆「不滴漏」,當個美麗的「乾爽媽咪」!

媽咪產後泌尿道照護對策_img_1

在女性先天的身體構造中,膀胱、尿道、陰道與直腸肛門,位於腹腔與骨盆腔的正下方,需隨時受到來自腹腔的壓力;加上器官老化與懷孕生產等重大身體變化影響,多數女性常會面臨泌尿系統功能退化或異常等問題。舉凡頻尿、解尿困難、解尿疼痛、尿失禁,或尿道、陰道感染等,無不困擾著廣大婦女朋友。

另外,在女性外陰部的構造中,同時有尿道、陰道與肛門等出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主任醫師王國華指出,尿道口位在陰道口上方,兩處距離極為接近,所以女性先天較容易發生泌尿道感染。王國華提到,女性私處若不重清潔,細菌容易在陰道與尿道間交叉感染;當陰道及會陰周圍細菌經尿道進入膀胱,引發感染機率就會大幅增加。

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泌尿問題,有時不是單純的泌尿道感染,臨床上,許多婦女因骨盆腔解剖位置的脫位下垂,也會造成泌尿道功能失序,進而呈現上述相類似的臨床表徵。王國華強調,一個不適症狀的產生,背後可能是由多種病理機轉導致,也正印證西方諺語所說:「膀胱是個不可信賴的證物(Bladder is a unreliable witness)。」

認識女性泌尿道構造

林口長庚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醫師盧佳序表示,女性的泌尿系統大致可分成「上泌尿道」與「下泌尿道」;以輸尿管進入膀胱為界線,「上泌尿道」包括腎臟與輸尿管,主要負責尿液製造與儲存;而「下泌尿道」則指膀胱與尿道,負責尿液的儲存與排解。

盧佳序指出,當血液從心臟打出主動脈、腎動脈而進入腎臟後,腎臟的過濾系統會濾出體內如尿酸、水分等代謝廢物。這些被腎臟排出的代謝物,經輸尿管蒐集、輸送,進入膀胱進行儲存;待膀胱內的尿液蒐集至一定程度,排尿反射中樞就會將「欲排尿」的訊息,透過神經傳達到大腦的排尿中樞,藉以指揮膀胱收縮與尿道放鬆,完成排尿動作。

環境、免疫力、病源體 婦女泌尿道感染主因

盧佳序指出,婦女泌尿道感染的發生,一定要有以下三個條件:

環境:如果衛生習慣不良,讓私處長期處於悶熱、潮濕的環境;或是喜歡憋尿,膀胱長期排空狀況不佳等,都容易使泌尿系統滋生細菌,誘發感染。

免疫力:引發泌尿道感染的危險因子很多,對女性朋友來說,已婚的高齡婦女,容易因產傷與器官老化,降低對泌尿道感染的抵抗力;而罹患糖尿病,或長期服用免疫藥物的使用者,均為抵抗力較差的一群,一旦有病徵出現,特別容易受到感染。

致病原:儘管中高齡的「熟女」,是泌尿道感染的高危險族群;但年輕美眉可可別以為自己「還有本錢」,就能免受其害。醫師警告,不當性行為,愛穿丁字褲、緊身褲,或愛泡溫泉的美眉們,容易導致陰道或尿道滋生大腸桿菌、陰道菌或鏈珠球菌等。一旦致病源產生,再加上私處未保持乾爽環境,免疫力下滑,三大成因相互影響,泌尿道感染就此產生。

女性常見泌尿困擾

王國華表示,一般女性下泌尿道感染機率遠大於男性,而在染病年齡分布上,從女性青春期開始,經成熟期至60歲時,其間盛行率逐漸增加,罹病的原因可能與不當生活習慣有關;而因老化所造成的抵抗力降低,及膀胱功能衰退等,則多為60歲後「熟女」另一項增加泌尿道感染風險的因素。對於自然產的媽咪來說,受到胎次與產程影響,泌尿系統容易因產傷或產後保養不佳,進而出現骨盆脫垂、下垂等問題。關於女性朋友常見的泌尿道症狀困擾,詳細說明分述如下:

頻尿:

‧定義:
王國華提到,依照國際禁尿學會(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在1998年對於「頻尿」的定義,是指正常人一天解尿次數超過八次,即可斷定為「頻尿」。但他也強調,每人每日所補充的水分量各不相同,「喝越多當然就尿越多」。所以依照ICS在2002年對於「頻尿」的最新定義,已不刻意強調解尿次數,是以個人主觀感受為主,「只要覺得自己在正常狀態下,一天跑廁所解尿次數有過多情形,就是頻尿」。

‧引發原因:
盧佳序指出,所謂頻尿,只是一種症狀展現,而非疾病用語。引發頻尿的原因相當複雜,依醫師臨床診斷經驗,常見原因大致可歸納為以下三點:

(1)心理性因素:像是過度緊張,或到陌生環境、氣溫過低、聽到誘發尿意的聲響(如:口哨聲)、攝水量過多等,都會出現頻尿現象。由上述原因所帶來的頻尿問題,經過檢查,患者多半不會有太大的器質性問題,所以無須特別治療,只要保持心情輕鬆,適時轉移注意力,頻尿症狀就可消除。

(2)神經性因素:盧佳序表示,正常的膀胱功能運作,需牽涉許多複雜的神經機轉。因神經性因素所引發的頻尿現象,最常見的疾病,即是「膀胱逼尿肌過動症」。
他指出,所謂「膀胱逼尿肌過動症」,主要指用以支配膀胱的「副交感神經」過度亢進,使膀胱在儲存尿液過程中,還未達到正常要排尿的容量時,就開始產生無法抑制的收縮,造成病人有頻尿、急尿,甚至尿失禁等現象。

(3)器官性因素:舉凡尿道阻滯、膀胱肌肉病變,或是尿道發炎、膀胱癌等,都會出現頻尿症狀。王國華更補充提到,婦女在懷孕後期,因子宮脹大壓迫膀胱,也會使膀胱無法有效儲尿,產生頻尿情形;而自然產媽咪,如果未妥善做好月子及產後保養,則容易發生骨盆腔結構性脫位現象,出現類似「膀胱脫垂」等問題。膀胱一旦脫離本位,使膀胱與尿道間的阻力增加,導致在解尿過程中形成「摺疊(Kinking effect)作用」,就會有尿解不乾淨,隨時想跑廁所的感覺。

‧症狀背後的疾病:
(1)心理性因素:如出現類似過度焦慮的「精神宮能症」問題。

(2)神經性因素:像是膀胱因不自主收縮所造成的「逼尿肌不穩」,及「急迫性尿失禁」「尿道炎」等;而邁入更年期的停經婦女,較易出現萎縮性的陰道發炎,連帶誘發下泌尿道感染,也會出現頻尿症狀。

(3)器官性因素:如糖尿病患者,以及從事粗重工作,或是自然產婦女因產傷後遺症所帶來的「骨盆腔鬆弛」,容易使生殖器、泌尿道產生脫垂現象,也會帶來頻尿困擾。

解尿困難:

‧定義:
順利解尿,看似是一項再自然也不過的生理反應,但對飽受泌尿道疾病所苦的患者來說,能正常、順暢地解出小便,可說是人生一大幸福事。王國華指出,臨床診療上,常會聽見病人主訴自己老是解尿解不乾淨;每次如廁,明明就有很多尿想解,腹部也使盡全力排尿,但還是只能尿出一點點,好不容易走出廁所,膀胱依舊漲的不得了。
而盧佳序表示,對於「解尿困難」的症狀定義,凡是解尿速度變慢;解尿時間長;不易解尿及持續存在的殘尿感等,這都算是解尿困難。

‧引發原因:
(1)膀胱括約肌與逼尿肌不穩
如何釐清造成「解尿困難」的原因,盧佳序指出,臨床診察上,婦女朋友可以透過「尿路動力學檢查」,來瞭解膀胱與尿道的肌肉、神經及括約肌功能,在解尿過程中是否正常。
引發女性解尿困難的原因,常是因為患者的膀胱括約肌與逼尿肌出現異常收縮與不協調情形;至於為什麼逼尿肌會出現不穩定現象,經檢查發現多為神經病變與尿道口阻塞等問題。

(2)尿道阻滯或膀胱肌肉病變
王國華提到,對於自然生產的婦女來說(尤其是多胎或是超過三胎的媽咪),在完成生育過程中,因骨盆基底(包括肌肉、神經、血管及結締組織)的重大產傷,容易導致婦女日後在生殖泌尿道解剖位置上的脫位、下垂,進而引發解尿或儲存尿液功能等障礙。
他並提醒,在自然解尿過程中,先是骨盆底肌放鬆,同時尿道括約肌也同處放鬆狀態後,此時膀胱的逼尿肌再收縮,使尿液從膀胱經尿道釋放出來,「正常解尿過程,腹部是不太需要用力的。」而醫師也警告,不當的腹壓解尿,雖然能短暫緩解解尿困難問題,但卻容易增加日後生殖泌尿道脫垂困擾。

‧症狀背後的疾病:
盧佳序指出,因解尿困難所引發的疾病,除了骨盆腔鬆弛、子宮脫垂,糖尿病與中風患者,也都容易合併出現解尿困難的問題。

解尿疼痛與小便灼熱:

‧定義:
盧佳序指出,解尿過程中所出現的疼痛感,多半出現在下腹部。發生解尿疼痛時,多會連帶出現其他不適症狀。如小便時,會感覺尿道有灼熱感,好像有東西在燒;或是出現疼痛感,彷彿尿液像把利刃劃過尿道。

‧引發原因:
會造成尿痛、尿道灼熱情形,最常見的原因可分「上泌尿道炎症」與「下泌尿炎症」。

(1)上泌尿道炎症:
上泌尿道感染是指腎盂腎炎,是因細菌入侵腎臟所導致;腎盂腎炎在臨床診對上,又可分成急性腎盂腎炎和慢性腎盂腎炎,需透過靜脈注射型的抗生素來治療。

(2)下泌尿道炎症:
下泌尿道感染則以膀胱炎與尿道炎為主。正常、健康的尿道,應該要是個無菌空間才對,但若個人免疫力薄弱,又不愛喝水,加上衛生習慣不佳,潛伏在私處的細菌,偷偷溜進尿道,就會形成尿道炎;若細菌上達至膀胱,就會感染膀胱炎。

‧症狀背後的疾病:
由解尿痛與尿道灼熱所引發的疾病種類非常多,盧佳序表示,像是泌尿道病菌感染、泌尿道結石、泌尿道腫瘤、骨盆鬆弛與子宮脫垂、糖尿病等,多會伴隨出現上述症狀。

王國華補充提到,關於婦女泌尿道疾病的症狀判定相當複雜,每個症狀背後所帶來的疾病問題很多,除了生活上的簡易症狀判定,有時還須經醫師進一步的檢查與診療,才能做出疾病的精準判定。

泌尿疾病面面觀

尿失禁

所謂「尿失禁」,是指無法以意志順利控制排尿,造成頻尿與漏尿的情形。而尿失禁也是婦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在台灣成年的女性中,約有三成左右的婦女朋友有此困擾。王國華近一步指出,對生過寶寶的媽咪來說,更要注意「產後尿失禁」問題。

產後尿失禁」多數出現在選擇自然產的媽咪,由於在生產過程中,寶寶擠壓產道,造成膀胱、子宮、骨盆腔底的結締組織出現損傷或鬆弛現象,以致只要腹壓一上升,就會出現頻尿或漏尿情形。

‧婦女尿失禁主因:
醫師表示,根據臨床的統計顯示,女性朋友感染尿失禁比例較男性高,其主要原因,可從下列幾點進行說明:

(1)生理因素:包括女性先天尿路較男性短、器官老化、家族遺傳等,都是引起尿失禁的原因之一;而進入更年期的停經婦女,因女性荷爾蒙的降低與缺乏,造成尿道與陰道組織萎縮,也容易有漏尿困擾。

(2)精神因素:舉凡心情過度緊張、焦慮或忙碌時,因為心理壓力,也會帶來暫時性的頻尿與漏尿。

(3)懷孕生產:除了生理與精神因素,許多婦女的尿失禁現象,易在產後出現。特別是選擇自然產的媽咪,常會在生產時,因過度用力而出現陰道與尿道的裂傷,若產後保養回復不佳,骨盆腔神經拉傷情形嚴重,也容易會出現頻尿、漏尿情形。

因懷孕生產所造成的尿失禁可分兩種,一是在懷孕過程中,因引發骨盆腔底肌肉損傷所造成的失禁現象;另一則多為媽咪在生產過程中,因胎兒頭部過度擠壓產道,造成神經肌肉損傷、骨盆腔結締組織撕裂等,也會讓媽咪出現惱人的尿失禁。

 ‧尿失禁的種類:
(1)應力性尿失禁(Genuine stress incontinence):
又稱為「壓力性尿失禁」,有應力性尿失禁困擾的婦女朋友,多半是即將邁入年期的「高齡熟女」。該病患者的骨盆底肌肉多較為鬆弛,每當腹壓增高,就容易造成尿道位移至骨盆腔外,以致尿道閉合不佳而發生失禁現象。
應力性尿失禁問題患者,只要腹部一用力,如出現:劇烈咳嗽、大笑、跳躍、提重物等會造成腹壓上升的活動時,就會出現漏尿情形。

(2)急迫性尿失禁(Urge Incontinence):
所謂「急迫性尿失禁」,是指在突發性的尿急時,患者會有因尿意過度急迫,卻等不及上廁所就尿出來的窘況。此類尿失禁問題,多半是因為膀胱的逼尿肌不穩造成,容易發生在急性或慢性的尿路感染;而王國華提到,原發性的膀胱過動症,有的甚至找不到關鍵病因。

(3)混合性尿失禁(Mixed Incontinence):
是指「急迫性尿失禁」與「應力性尿失禁」合併發生,即稱為「混合性尿失禁」。在治療上,患者多須先將急迫性尿失禁的病徵解決後,再去克服應力性尿失禁的問題;但若有機會,能將兩者同時合併治療,即可使療程精簡。

(4)滿溢性尿失禁(Overflow Incontinence):
滿溢性尿失禁患者,因為膀胱無力收縮,往往任由它脹尿,等到超過一定限度,膀胱內壓大於尿道壓力,尿就因此溢漏出來。這類患者在尿急
時,因為無法自己控制,所以會出現滲尿情形;一般常發生在有尿道阻塞問題,或神經性膀胱等病人身上。 

(5)完全性尿失禁(Complete Incontinence):
當病人的尿道括約肌,因為外傷、尿道手術、膀胱陰道廔管、骨盆腔大手術或放射線治療等因素遭受破壞,失去了原本的禁尿功能,尿液就像是個關不緊的水龍頭,出現持續性的漏尿症狀,即是所謂「完全性尿失禁」。 

(6)暫時性尿失禁(Temporary Incontinence):
大多發生於尿路感染,或孕婦在生產完的產褥期等,只要針對原因,施予適度治療,多可痊癒。 

‧尿失禁治療與居家照護:
(1)針對生理因素治療:
因尿道發炎、尿道狹窄等尿路感染情形所導致的尿失禁問題,通常只要透過治療將問題排除,就能使尿失禁的問題改善許多。而其他如停經後所引發的尿道或陰道萎縮、進行骨盆腔手術所造成的尿道組織傷害等,需視個人狀況,斟酌施以藥物或手術治療。

(2)針對心理因素治療:
須先找出壓力源,再予以解除。而因心理壓力所造成的尿失禁問題,患者可試著培養新興趣,轉移焦慮心情;並可請醫師視情況開立神經安定劑來減輕壓力、焦慮。

(3)針對懷孕生產失禁的治療:
因剖腹產所造成的尿失禁,多是由於在手術後,產婦需暫時裝設導尿管,容易造成膀胱發炎,引發暫時性尿失禁,多半不用刻意處理,失禁狀況就可自行痊癒;但是自然產後的尿失禁問題,多是因產傷造成膀胱出現脫垂現象,但也有是媽咪本身尿道有問題所引起,除了透過藥物、手術治療,在居家護理保養上,患者可透過「凱格爾運動」,改善因生產所造成的膀胱、子宮下垂情形。

膀胱炎

膀胱炎就是膀胱發炎,對於女性朋友來說,是最常見的泌尿道感染。盧佳序表示,膀胱炎的常見症狀,包括頻尿、尿急、解尿疼痛等;另外,脹尿時下腹疼痛、小便灼熱、血尿等,也會伴隨發生。

一般而言,在膀胱炎診療上,須先確認患者所感染到的,究竟是細菌性膀胱炎,還是非細菌性膀胱炎。罹患膀胱炎的女性,若無完整治療,很容易會反覆發作。

(一)膀胱炎感染主因與症狀:
王國華指出,就臨床門診的案例來看,少喝水、常憋尿,是婦女朋友之所以會感染膀胱炎的主因。而在膀胱炎常見的病徵區別上,多以「細菌性膀胱炎」與「非細菌膀胱炎」(又稱間質性膀胱炎)等兩類為主。

九成細菌性膀胱炎  大腸桿菌惹的禍

針對細菌性膀胱炎的感染主因,盧佳序表示,顧名思義,即是以細菌性感染為主因。他指出,造成細菌性膀胱炎的致病菌,絕大部分是從腸道而來,高達九成的患者,多是感染到「大腸桿菌」。

另外,由於女性先天的尿道較短,加上若個人衛生習慣不佳,下體細菌叢生,很容易使致病菌經尿道口與尿道上達至膀胱,造成感染。

★主要症狀

1、頻尿、急尿、小便灼熱、殘尿感明顯、血尿
2、上述症狀在解尿時會更為明顯,同時伴隨疼痛感。

間質性膀胱炎 感染主因無定論

王國華表示,在膀胱炎的診斷上,「間質性膀胱炎」所表現出的症狀,與細菌性膀胱炎極為類似,兩病都會出現急尿、頻尿、尿痛等症狀。不過在感染原因歸類上,間質性膀胱炎通常是找不到致病菌的,透過膀胱鏡檢測,可在膀胱壁上顯現出血點及特殊病灶如「胡氏潰瘍」,而這是醫師臨床診療上的一大判斷依據。

盧佳序提到,間質性膀胱炎的發生原因至今不明;不過就病因推論上,他表示,這是一種因免疫、內分泌與神經系統功能障礙所導致的泌尿道疾病;背後牽涉的病理機轉相當複雜。

★主要症狀

1、頻尿、急尿、夜尿。
2、脹尿時,下腹部會感到疼痛;在解尿後,疼痛症狀才會獲得紓解。

(二)膀胱炎治療與居家照護:

細菌性膀胱炎 主以抗生素治療

在細菌性膀胱炎的治療上,不管是急性膀胱炎或慢性膀胱炎,盧佳序指出,都須透過詳細檢查,找出引發感染的致病菌,而後投以正確且足量的抗生素。一般說來,急性膀胱炎治療療程須一週左右;慢性膀胱炎療程需要更長。

除了配合醫師的抗生素治療,醫師建議,細菌性膀胱炎患者還需均勻、持續的多喝水;若有解尿疼痛情形,一定要按時吃止痛藥,如此才可順利排出尿液,把細菌帶出膀胱外,提高治癒率。

間質性膀胱炎 治療首重自我照護

盧佳序表示,臨床上傳統針對監質性膀胱炎的藥物治療,多以Elmiron藥物,或是採用「膀胱內藥物灌注法」,也就是將Heparin、玻尿酸等化學藥劑貫注到膀胱。不過醫師指出,這類藥物療法效果並不顯著,病情容易反覆發作,而這也是間質性膀胱炎在治療上最為棘手之處。

盧佳序提醒,當發生膀胱炎或是其他泌尿道疾病時,要維護膀胱與排泄系統順暢、健康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勤排尿。平均每小時攝取100~200cc的水分;加上不憋尿,有尿液就盡量排空。

間質性膀胱炎因在膀胱內找不到致病病菌,治療起來格外困難且漫長,病人常因此自信心受挫,承受極大壓力。所以,在治療過程中,家人的支持與鼓勵是格外重要的;適時給予病人勇氣與安慰,也可大幅提高疾病治癒機率。

預防重於治療 健康保養泌尿道

受到先天構造與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影響,多數婦女同胞或多或少都可能面臨泌尿構造或泌尿功能的問題,面對這種「難以啟齒」,又不得不面對的困擾,常讓許多少女熟女生活品質與健康受到極大挑戰,要如何事先預防、健康保養,相信是許多姐姐妹妹們都想知道的課題。醫師提醒,養成良好生活、飲食習慣;多做骨盆保養運動,遠離「滴滴答答」的煩惱,其實好簡單!

正常飲水習慣 不要過度憋尿

水,是維繫人體機能運作的基本物質,更是身體代謝修護的必備物質。盧佳序表示,膀胱就像是個池塘,裡面堆積許多經身體循環系統所代謝出的廢棄物質,沒有活水注入,協助髒東西排出,膀胱容易變成一池惡臭的死水;細菌漫延滋生,感染就此形成。

王國華也建議,婦女朋友需養成「正確的飲水習慣」,每天正常攝取2000~3000cc的水份,並採取「少量多次」原則,不需過度「牛飲」,只要掌握「定時、定量」水份攝取,不但有利於膀胱代謝更加「活躍」,還能讓皮膚水噹噹。

其次,王國華還提醒姐姐妹妹們,要養成「適度解尿」的好習慣。他指出,不過度憋尿,可是保養泌尿系統的首要認知。他表示,培養「規則性」的解尿習慣,正常人大多可以三小時以上去解小便一次,一天最多不超過八次;其次,不要等到有「快憋不住」的「強烈尿液感」時,才去衝廁所,膀胱容易因過度膨脹,產生鬆弛、軟弱或無力的問題,產生泌尿道疾病。

陰部保持清潔  個人衛生好重要

愛穿緊身牛仔褲跟丁字褲的美眉可要注意了!王國華提醒,由於丁字褲和緊身牛仔褲時的透氣性較差,容易造成外陰部因長期處在潮濕溫暖環境而滋生細菌與黴菌。加上女性先天陰道、尿道與肛門口的距離過近,容易引發泌尿生殖系統間的相互感染,提高尿道炎、膀胱炎、陰道炎,甚至子宮內膜炎等疾病機率。

勤做凱格爾 遠離尿失禁

凱格爾運動是一項實用的骨盆底肌肉運動,主要針對婦女因咳嗽、大笑、跳躍等動作而會有漏尿問題,或是因器官功能老化、產後骨盆器官下墜的女性朋友們所設計的「肌肉強化」運動,以期望改善中、輕度尿失禁與骨盆腔器官下墜問題。

初學者可先採取平躺、兩膝彎曲且微微張開的姿勢,練習骨盆腔肌肉收縮。在收縮時,會感覺到會陰部分(也就是尿道、陰道、肛門口附近的肌肉)有向內縮、上提的感覺。王國華指出,媽咪們可以一天練習四回合,每回合十次,一次內縮維持約五至十秒,接著放鬆約十秒。但他也警告,進行凱格爾運動時,千萬別在解尿當下同時進行,這樣可是會容易造成尿道感染的喔!

結語

除了飲食均衡、適度飲水與排尿、持續運動、注意個人衛生之外,如果媽咪在日常生活中有出現尿液不自主漏出、頻尿,或解尿困難等症狀時,一定要盡快就醫,找出病因,及早解決困擾,以免感染「一發不可收拾」,衍生更多併發症。「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才是泌尿道保健的不二法門!

諮詢專家

王國華
現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婦女泌尿科主任醫師
學歷:國防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臺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專科醫師及現任監事、美國佛羅里達州克里夫蘭醫學中心( CCF)婦女泌尿科進修醫師、英國倫敦國王醫院( King's Hospital)婦女泌尿科進修醫師

盧佳序
現職: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院區 婦產部婦女泌尿科 主任、長庚紀念醫院 台北院區 婦產部婦女泌尿 主任醫師
學歷:高雄醫學大學醫學系
經歷:長庚大學婦產科系助理教授、臺灣婦女泌尿暨骨盆醫學會專科醫師及理事、中華民國婦女骨盆功能重建醫學會理事、泛亞婦女泌尿學專家聯盟學會秘書長

媽咪產後泌尿道照護對策_img_2《育兒生活》‧2008/10月號

圖解媽媽百科

熱搜關鍵字

龍寶福袋 月子中心 長高 寒假 懷孕初期 幼兒園 半夜發燒 戒奶嘴 人工受孕 益生菌 配方奶 孕吐 黴漿菌 親子出國 尿布推薦

特別企劃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成分自然美味依舊!近百位媽媽滿意推薦「樂事自然滋味洋芋片」,給家人少負擔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婦幼展落幕 寶寶健康也有收穫嗎? 新生兒篩檢三重點:出生後48小時及早篩,守護健康減少威脅!

媽咪投票趣

清明會帶小小孩一起去掃墓嗎?

※可複選1~3個答案

精選專題

more >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幼兒園選校秘訣,這些眉角別錯過

Page Loading